:::
北館即時人數:
文物分類

印刷類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Hermes Ambassador 英文打字機

Hermes Ambassador 英文打字機

石版(一)

石版(一)

電視周刊544期

電視周刊544期

裁紙機

裁紙機

銅模櫃

銅模櫃

電視周刊442期

電視周刊442期

廣播收音機執照

廣播收音機執照

民國57年大同冰箱廣告單

民國57年大同冰箱廣告單

銅凹版

銅凹版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銅模雕刻機

銅模雕刻機

銅模雕刻機

銅模雕刻機

木製手印盒

木製手印盒

排版房設備

排版房設備

印刷機

印刷機

圖案印章

圖案印章

排版樣本

排版樣本

鉛字及字架

鉛字及字架

材料櫃

材料櫃

裁紙工具(手工裁刀)、工作檯

裁紙工具(手工裁刀)、工作檯

對開平版印刷機

對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鑄字機

手搖鑄字機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風行鑄字社創辦人照片

風行鑄字社創辦人照片

風行鑄字社招牌

風行鑄字社招牌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乾式製版機

乾式製版機

濕式製版機

濕式製版機

油印機

油印機

謄寫印刷機

謄寫印刷機

名片機

名片機

燙金機

燙金機

鑄型

鑄型

鑄型

鑄型

排版材料(鉛線及木片)

排版材料(鉛線及木片)

鉛字

鉛字

四色凹版輪轉印刷機

四色凹版輪轉印刷機

自動印字機

自動印字機

電動打孔機

電動打孔機

電動訂書機

電動訂書機

全張立式烤版機

全張立式烤版機

吊紙架

吊紙架

晒印藍晒機

晒印藍晒機

平版印刷機

平版印刷機

鑄字機(鉛字盤視為部件T0200518005-0001)

鑄字機(鉛字盤視為部件T0200518005-0001)

國產慶用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國產慶用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自動餵紙活版印刷機

自動餵紙活版印刷機

國產大安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國產大安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國產金永發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國產金永發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裁紙機

裁紙機

正楷五號銅模

正楷五號銅模

正楷六號銅模

正楷六號銅模

水平式大型照相製版機

水平式大型照相製版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直立式照相製版機

直立式照相製版機

製版沖印機

製版沖印機

製版沖印機

製版沖印機

自動鑄字機

自動鑄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打樣機

打樣機

裁紙機

裁紙機

壓紙模機

壓紙模機

中文打字機

中文打字機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毛刷

毛刷

澆鑄鉛模機

澆鑄鉛模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5開活版印刷機

5開活版印刷機

菊半活版印刷機

菊半活版印刷機

中文電動排版機

中文電動排版機

中文電動排版機

中文電動排版機

自動鑄字機

自動鑄字機

自動鑄字機

自動鑄字機

排版材料工具

排版材料工具

手工切材料機

手工切材料機

手工切鉛字機

手工切鉛字機

騎馬釘壓平機

騎馬釘壓平機

精裝書壓背脊機

精裝書壓背脊機

平裝書上下夾板

平裝書上下夾板

越南文銅模

越南文銅模

中文打字機

中文打字機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銅模櫃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簡易型製版,有一平台,利用感光或腐蝕的不同原理,製成印刷版。

特色:
以感光紙張,置於平台,利用特殊感光粉末,製成版。

Hermes Ambassador 英文打字機

Hermes Ambassador 英文打字機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功能用途:
此打字機可打寬幅達650mm

特色:
此Hermes Ambassador 英文打字機乃是台機公司老員工許文棗先生於1970年代購入二手機,此英文打字機用於繕打台機公司的相關文件及報表資料,因報表資料需要打較寬幅,所以此英文打字機可打字幅度達650mm,比一般英文打字機可打字幅度寬一倍以上,是屬於特殊規格的英文打字機。 此Hermes Ambassador 英文打字機的廠牌Hermes是一家瑞士公司Paillard Ltd.所生產,在本館所蒐藏的三台英文打字機中並無此廠牌的英文打字機。此機器可視為運用在台機公司資料的繕打及拓展本館英文打字機的蒐藏。

石版(一)

石版(一)

所在位置:1F 館史展

功能用途:
印製愛國獎券所用的版材,在石材上製成印版,為平版印刷技術。平版印刷其版面的印紋與非印紋部分無明顯的高低差別,而是利用水與油墨互相排斥的原理,印紋部分具有吸收油墨排斥水分的特性,而非印紋部分卻有吸收水分排斥油墨的性質,只要在版面上交替塗抹水和油墨,就可印刷。

特色:
為大理石材質,上刻有愛國獎券之圖樣,為1950年代最重要的印刷文物之一,宜先保存。可表彰愛國獎券不同製版技術的演進。

藏品推薦:

電視周刊544期

電視周刊544期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73.3.12

功能用途:
民眾閱讀

特色:
電視開播初期的電視週刊 記載電視時間表 電視節目 電視明星 節目特稿等 (封面:崔苔寈)

裁紙機

裁紙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約1950年

功能用途:
書籍裝訂完成後裁邊

特色:
裁紙機的原形未經修改 於近期剛退役 目前館藏有一台相同裁紙機但上方加壓調整改為馬達式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電視周刊442期

電視周刊442期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71.3.29

功能用途:
民眾閱讀

特色:
電視開播初期的電視週刊,記載電視時間表、電視節目、電視明星、節目特稿等。 (封面:楊麗花)

廣播收音機執照

廣播收音機執照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64

功能用途:
取得此執照以持有收音機收聽廣播

特色:
"正面「交通部印」「管(統)字No 182858」印章「全費30.00」背面「持有人陳清吉 裝機地點七股鄉頂潭村13號 收音機廠牌 華音牌 程式 電子管10支交流中短波機 有效日期民國53.5.1至民國54.4.30」交通部於四十年訂頒「廣播無線電收音機登記規則」,規定使用者應向電信局申請登記,並領有執照,電信局得隨時派員檢查。行政院於三十九年訂定的「台灣廣播無線電收音機收費暫行規則」規定,每季應繳台幣十元,後改為每年繳交新台幣三十元。 四十四年再藉由「動員時期無線廣播收音機管制辦法」,達成「機必歸戶,戶必有照」的目的,並且明文規定凡是收聽匪俄廣播者,得依懲治叛亂條例規定予以處罰,亦同時鼓勵檢舉「收聽匪俄廣播者」的行為。(參考 程宗明 台灣戰後廣播工業的控制與依附研究 (1947-1961)—抑制需求面與管制生產面的收音機產業) "

民國57年大同冰箱廣告單

民國57年大同冰箱廣告單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68

功能用途:
行銷大同公司冰箱用

特色:
所行銷的產品是1968年大同電冰箱 包括TR-170A型 TR-197A型 TR-200TD型 TR-350T型 強調無霜冰箱 呈現1960年代台灣民間使用的冰箱多為400公升以下的小冰箱

銅凹版

銅凹版

所在位置:4F 多寶格

功能用途:
愛國獎券圖樣的母版,利用此銅凹版印出的東西再轉印到石版。先進行圖案設計再行雕刻,在製版照相還沒開始前,可作為製版用。雕刻凹版印刷其印刷圖文有明顯的凸起覆感,具有識別方法簡便、不易仿造的優點。

特色:
屬雕刻凹版,工藝技術複雜,圖文線條相當纖細,為最重要的一批凹版文物,宜先保存。若與愛國獎券的主題研究一同展出,意義非凡。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手搖鑄字機是早期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動力是採用手搖操控的方式,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而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經手搖動力,同時開啟鑄口、下降活塞,迫使熔鉛注入字模,而鑄出鉛字。

特色:
手搖鑄字機最早是於1838年,由美國人D. Bruce所發明。本機在1930年代日據時期,由朱萬金先生的中南鑄字廠,在創辦初期所使用的機種,係經日本人改良後的型式,多使用於大號數鉛活字鑄造工作上。手搖式鑄字機,因無冷卻系統,也無修切裝置,因此當連續造字後,除須以濕布擦拭散熱外,字尾贅片與字身四側須經由手工修磨。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幾不可同日而語! 中南為大型專業鑄字廠,由台北市印刷公會的朱萬金創辦,字母的部份是就銅模進行翻修,字子是開始的時候需要很細的手工,台灣開始製造是因為日本製的比台灣製的價格高出十倍以上。歷經多年,工廠亦搬遷過,初期為手搖機,經整理功能尚完整之四台捐贈博物館。 最多的時候鑄字機約有二十台,包括瓦斯為動力的設備,機種多為八光。現為朱吉雄先生負責,廠房約平面五十坪。就該廠房中字架排列相當具規模,同時對於排版材料的準備亦是完全。

銅模雕刻機

銅模雕刻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81

功能用途:
銅模雕刻機是早期製造銅模的重要工具之一。雕刻機的工作檯面是放置要雕刻字體母型之鋅凹版種字的位置,鋅凹版種字的上方有四支鋼骨所控制的探針(Follower),將未雕刻的銅質柱體放在中間,調整好位置並固定後,接著確定雕刻深度,就可以開始利用鑽頭進行雕刻的動作。

特色:
1855年,由美國人本頓 ( L.B. Benton ) 發明了本頓式雕刻機。本機即屬此種型式,由日本人改良後,技術輸入台灣。以馬達帶動強韌的驅動帶,藉此將旋轉力轉載到鑽頭上,提供鑽頭的旋轉動力,以進行活字銅模的雕製工作。雕刻的方式,以雙手扶住探針,將其移入鋅凹版種字的凹槽位置,按照字體的筆劃方向移動即可。而雕刻每一個字母需要不同粗細的鑽頭,轉換的鑽頭分為粗、中、細,使字體細微的筆劃,也可以複製到銅模的凹紋中。運作方式就如同現今的電動刻製印章的工作原理,只是精度更為嚴密,可稱得上當時的精密製造業。 活版印刷的時代裡,銅模是鑄造活字的基本工具。配合鑄字機與高精密度的銅模,方能有精良的活字成品。1830年代起,近代銅模製造技術,略見雛形。至於,利用機械雕刻銅模的製作,則以1855年,美國人本頓(Linn Boyd Bendon)所設計的本頓式銅模雕刻機為代表。雕刻時,先將鋅凹版固定位置,以防雕刻時的鬆動。然後,將塊狀的銅質材料,放入雕刻位置中。接下來,將雕刻針裝入機器內。雕刻針固定後,再進行雕刻深度的細部調整。在一切就緒後,就可以進行雕刻的動作了。剛開始,先粗略的沿著鋅凹版的字形輪廓描過,經由多次的調整及細部的雕琢,銅塊就刻成鑄造活字用的銅模了。接著,我們取下雕刻好的銅模,準備要進行檢驗的工作。檢驗時,是將銅模放在投影機上,對準字體中心,仔細檢查,確定一切無誤後,銅模成品才算大功告成。

銅模雕刻機

銅模雕刻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9

功能用途:
銅模雕刻機是早期製造銅模的重要工具之一。雕刻機的工作檯面是放置要雕刻字體母型之鋅凹版種字的位置,鋅凹版種字的上方有四支鋼骨所控制的探針(Follower),將未雕刻的銅質柱體放在中間,調整好位置並固定後,接著確定雕刻深度,就可以開始利用鑽頭進行雕刻的動作。 活版印刷的時代裡,銅模是鑄造活字的基本工具。配合鑄字機與高精密度的銅模,方能有精良的活字成品。雕刻時,先將鋅凹版固定位置,以防雕刻時的鬆動。然後,將塊狀的銅質材料,放入雕刻位置中。接下來,將雕刻針裝入機器內。雕刻針固定後,再進行雕刻深度的細部調整。在一切就緒後,就可以進行雕刻的動作了。剛開始,先粗略的沿著鋅凹版的字形輪廓描過,經由多次的調整及細部的雕琢,銅塊就刻成鑄造活字用的銅模了。 接著,我們取下雕刻好的銅模,準備要進行檢驗的工作。檢驗時,是將銅模放在投影機上,對準字體中心,仔細檢查,確定一切無誤後,銅模成品才算大功告成。

特色:
1830年代起,近代銅模製造技術,略見雛形。利用機械雕刻銅模,則以1855年美國人本頓(Linn Boyd Bendon)所設計的本頓式銅模雕刻機為代表。本機即屬此種型式,由日本人改良後,技術輸入台灣。以馬達帶動強韌的驅動帶,藉此將旋轉力轉載到鑽頭上,提供鑽頭的旋轉動力,以進行活字銅模的雕製工作。雕刻的方式,以雙手扶住探針,將其移入鋅凹版種字的凹槽位置,按照字體的筆劃方向移動即可。而雕刻每一個字母需要不同粗細的鑽頭,轉換的鑽頭分為粗、中、細,使字體細微的筆劃,也可以複製到銅模的凹紋中。運作方式就如同現今的電動刻製印章的工作原理,只是精度更為嚴密,可稱得上當時的精密製造業。 將活字字面筆畫,以投影法擴大,用描畫器描畫輪廓於設計的方眼紙上,然後用濕片照相方法製成鋅凹版,置於彫刻機的放大部份,另在縮小部份放置彫刻用銅胚,然後轉動放大部份的指針,沿著鋅凹版的文字筆畫邊緣轉動,於是彫刻銅胚的彫刻刀,便以每分鐘旋轉八千至一萬的高速率,轉動於銅胚上,彫刻成所需各種大小種類的銅模。

木製手印盒

木製手印盒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木製手印盒是使用於名片或小型圖面印刷的簡易壓印工具。檜木結構中分別包括了「版台」與「紙台」兩個部份,經由印版上墨、紙台擺紙後,透過手工驅動「版台」與「紙台」的壓合與分離,即得印刷成品,完成印刷作業。

特色:
據訪查,木製手印盒在1926年以前就已流傳在台灣民間使用了。是屬於動力缺乏時代裡的一種印刷替代工具,以今日機械動力便利的環境而言,木製的手工名片壓印盒著實罕見。本件文物受贈自嘉義逢源印刷所,該所由許謙恭先生創立於日據時期的1936年,經營活版印刷事務,迄1990年代末期收廠為止,計有60年以上的歷史。手印盒的盒面刻有逢源的店號,撫今追昔,若與後來的活版印刷圓盤機相較,應可發現其異曲同工之趣。 逢源創立於1937年,由當時擔任保正,亦即許炳松的父親──許謙恭先生所創辦,據知當時為台中以南的大廠,現有空間已經多次搬遷,惟各項工具、文物仍保存原貌,繼續服務於活版印刷的領域中,近以活版工作漸少,而有整廠捐贈博物館之議。

排版房設備

排版房設備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功能用途:
排版房設備中包含的工具較為瑣碎,一般有金屬檢字手盤、木質貯字盒、配合補字作業的貯字架、木質排版桌、金屬排版盤、木質八開存版盤,用於存放排好印版,可重疊推放,以及擺置鉛線的鉛線盤。

特色:
逢源的排版房精巧紮實,整廠捐贈後加以復原,可窺得組版全貌。擔任組版工作者,不但要能辨認各種空鉛材料與字粒大小的的配合,同時要有運用換算的能力,使版面整齊美觀,是活版印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所包括的工具較為瑣碎,有 1.檢字手盤:金屬 2.貯字盒:木質 3.貯字架:配合補字作業 4.排版桌:木質 5.排版盤:金屬鐵盤,有4開8開尺寸 6.存版盤:木質為主,存放排好印版,八開,可重疊堆放 7.鉛線盤:擺置鉛線木條用 8.空鉛箱:木質 9.鉛線切刀:裁切鉛線為定長用,又稱欄切機 10.行條切刀:裁切厚鉛條及木條 11.框邊修切機:可切框邊、斜邊,以45 o為主,又稱罫切機12.打樣機:手搖式 13.倍數尺:以金屬、塑膠或木片製者,刻度各種號數或點數的倍數用尺 14.鑷子:夾取活字用。

印刷機

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逢源創立於1938年,由當時擔任保正,亦即許炳松的父親──許謙恭先生所創辦,據知當時為台中以南的大廠,現有空間已經多次搬遷,惟各項工具、文物仍保存原貌,繼續服務於活版印刷的領域中,近以活版工作漸少,而有整廠捐贈博物館之議。此藏品為平台印刷機,台灣製大安機。

特色:
圓壓式印刷機:係圓壓筒在往復運動的版面上旋轉,加重壓力,使滾筒下緣部分與版面作一線的接觸,故其壓力強大,效能甚佳,適合一般大形版面,如書籍雜誌的印刷。它是一種平面凸版用圓滾壓印的方式,最早係由德國F. Koing與A. F. Baner於1812年創製。這種機器按給紙不同可分為高台式(德國式)、平台式(英國式)兩種。高台式的印紙係由滾筒上方餵入,平台式的印紙係由滾筒的下方滾入。臺灣已能自製供應者,係以平台式為主,為我國普遍採用的印刷機,又稱為平台印刷機。

圖案印章

圖案印章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逢源創立於1939年,由當時擔任保正,亦即許炳松的父親──許謙恭先生所創辦,據知當時為台中以南的大廠,現有空間已經多次搬遷,惟各項工具、文物仍保存原貌,繼續服務於活版印刷的領域中,近以活版工作漸少,而有整廠捐贈博物館之議。

特色:
圖形版則包括了木刻法與照相鋅版腐蝕法,亦可作為跨越不同技術背景的代表。

排版樣本

排版樣本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全檜木製的鉛字架與木造閣樓的檢字房可說是逢源獨有。其鉛字架特色式上海式,就其字盤尺寸,字架排列與規格,則為台灣式;就其所擁有的鉛字,係屬台北風行鑄行廠所生產的正楷字,而所謂「上海字」所指的也就是這一套由上海開發的正楷銅模,確實有別於市面上所充斥的日本人開發的中文字,就文化意義而言,則具有傳統性與本土價值。字架最下面字盤的斜度是仿日本式設計,主要是方便檢字,多餘的字放置底盤。光復前,因所需活字量大,活字不足因應,曾製廣告採木刻版用機器印製。

特色:
一副儲字架需四只字架連接或兩兩背連,每只字架橫十四格,縱三十六格,共計五百零四格。在儲字架的格子右邊,按照常用字盤順序,並另揀選常用字依部首先後順序,用漆書寫應儲放的字。儲字盒內的字粒則對照其位置存放。原則是每字每格一盒,但最常用字有佔二至四格,一副字架約可儲存常用字二千字。

鉛字及字架

鉛字及字架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逢源創立於1942年,由當時擔任保正,亦即許炳松的父親──許謙恭先生所創辦,據知當時為台中以南的大廠,現有空間已經多次搬遷,惟各項工具、文物仍保存原貌,繼續服務於活版印刷的領域中,近以活版工作漸少,而有整廠捐贈博物館之議。

特色:
放置鉛字料及檢排時需要的符號、空鉛及線條等材料,方便取用。

材料櫃

材料櫃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存放活版檢排時所需材料之放置櫃。

特色:
逢源創立於1943年,由當時擔任保正,亦即許炳松的父親──許謙恭先生所創辦,據知當時為台中以南的大廠,現有空間已經多次搬遷,惟各項工具、文物仍保存原貌,繼續服務於活版印刷的領域中,近以活版工作漸少,而有整廠捐贈博物館之議。

裁紙工具(手工裁刀)、工作檯

裁紙工具(手工裁刀)、工作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活版印刷用來裁切紙張與手工裝訂的裁刀工作檯。在動力缺乏的時代裡,民間印刷業者使用手工裁刀進行印後的修整與裝訂,在日據時代與1945年戰後初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方法。

特色:
此手工裁刀與木製工作檯是由逢源印刷所捐贈。當時逢源印刷所採用圓壓式凸版機,裝訂的方式是以手切裁刀、手工裝訂處理,費時也費工。現今的裁切紙張與裝訂作業已自動化,過程快速且精確,相較於過去的處理程序,幾不可同日而語!

對開平版印刷機

對開平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簡易型印刷機,至多可印至B5紙張,三十年前印刷機昂貴,印刷品質不甚講究的年代,為一尚可接受的代用品。

特色:
利用滾輪著上油墨,一端有送紙匣,紙送入後,進入滾輪,上墨印刷即完成。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簡易型印刷機,至多可印至B6紙張,三十年前印刷機昂貴,印刷品質不甚講究的年代,為一尚可接受的代用品。

特色:
利用滾輪著上油墨,一端有送紙匣,紙送入後,進入滾輪,上墨印刷即完成。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手搖鑄字機是早期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動力是採用手搖操控的方式,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而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經手搖動力,同時開啟鑄口、下降活塞,迫使熔鉛注入字模,而鑄出鉛字。

特色:
手搖鑄字機最早是於1838年,由美國人D. Bruce所發明。本機在1930年代日據時期,由朱萬金先生的中南鑄字廠,在創辦初期所使用的機種,係經日本人改良後的型式,多使用於大號數鉛活字鑄造工作上。手搖式鑄字機,因無冷卻系統,也無修切裝置,因此當連續造字後,除須以濕布擦拭散熱外,字尾贅片與字身四側須經由手工修磨。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幾不可同日而語! 中南為大型專業鑄字廠,由台北市印刷公會的朱萬金創辦,字母的部份是就銅模進行翻修,字子是開始的時候需要很細的手工,台灣開始製造是因為日本製的比台灣製的價格高出十倍以上。歷經多年,工廠亦搬遷過,初期為手搖機,經整理功能尚完整之四台捐贈博物館。 最多的時候鑄字機約有二十台,包括瓦斯為動力的設備,機種多為八光。現為朱吉雄先生負責,廠房約平面五十坪。就該廠房中字架排列相當具規模,同時對於排版材料的準備亦是完全。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手搖鑄字機是早期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動力是採用手搖操控的方式,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而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經手搖動力,同時開啟鑄口、下降活塞,迫使熔鉛注入字模,而鑄出鉛字。

特色:
手搖鑄字機最早是於1838年,由美國人D. Bruce所發明。本機在1930年代日據時期,由朱萬金先生的中南鑄字廠,在創辦初期所使用的機種,係經日本人改良後的型式,多使用於大號數鉛活字鑄造工作上。手搖式鑄字機,因無冷卻系統,也無修切裝置,因此當連續造字後,除須以濕布擦拭散熱外,字尾贅片與字身四側須經由手工修磨。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幾不可同日而語! 中南為大型專業鑄字廠,由台北市印刷公會的朱萬金創辦,字母的部份是就銅模進行翻修,字子是開始的時候需要很細的手工,台灣開始製造是因為日本製的比台灣製的價格高出十倍以上。歷經多年,工廠亦搬遷過,初期為手搖機,經整理功能尚完整之四台捐贈博物館。 最多的時候鑄字機約有二十台,包括瓦斯為動力的設備,機種多為八光。現為朱吉雄先生負責,廠房約平面五十坪。就該廠房中字架排列相當具規模,同時對於排版材料的準備亦是完全。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功能用途:
手搖鑄字機是早期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動力是採用手搖操控的方式,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而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經手搖動力,同時開啟鑄口、下降活塞,迫使熔鉛注入字模,而鑄出鉛字。

特色:
手搖鑄字機最早是於1838年,由美國人D. Bruce所發明。本機在1930年代日據時期,由朱萬金先生的中南鑄字廠,在創辦初期所使用的機種,係經日本人改良後的型式,多使用於大號數鉛活字鑄造工作上。手搖式鑄字機,因無冷卻系統,也無修切裝置,因此當連續造字後,除須以濕布擦拭散熱外,字尾贅片與字身四側須經由手工修磨。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幾不可同日而語! 中南為大型專業鑄字廠,由台北市印刷公會的朱萬金創辦,字母的部份是就銅模進行翻修,字子是開始的時候需要很細的手工,台灣開始製造是因為日本製的比台灣製的價格高出十倍以上。歷經多年,工廠亦搬遷過,初期為手搖機,經整理功能尚完整之四台捐贈博物館。 最多的時候鑄字機約有二十台,包括瓦斯為動力的設備,機種多為八光。現為朱吉雄先生負責,廠房約平面五十坪。就該廠房中字架排列相當具規模,同時對於排版材料的準備亦是完全。

手搖鑄字機

手搖鑄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手搖鑄字機是早期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動力是採用手搖操控的方式,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而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經手搖動力,同時開啟鑄口、下降活塞,迫使熔鉛注入字模,而鑄出鉛字。

特色:
手搖鑄字機最早是於1838年,由美國人D. Bruce所發明。本機係日本改良後的式樣,經台中永興字母廠第二代經營人曾錦標先生捐贈。該廠在1948年由曾萬得先生所創立,以紅銅電鍍的方式製作銅模為經營特色。手搖式鑄字機,因無冷卻系統,也無修切裝置,因此當連續造字後,除須以濕布擦拭散熱外,字尾贅片與字身四側須經由手工修磨。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幾不可同日而語! 日據時期,曾萬得先生在報社工作,1948年在台中開設了永興字母廠,以紅銅電鍍的方式製作銅模,係全台僅有的兩家之一。採紅銅電鍍的方法,製造了風行台灣數十年的重要文化工業之母:電鍍銅模。全台僅有的兩家都在台中。 使用日本的沖壓銅模,經電鍍法再行翻製出銅模,提供國內業界使用,這樣的自行開發製作,對於國內業者的生產成本降低不少,但並未得政府政策的支持。活版沒落,第二代經營人曾錦標夫婦於1989年結束銅模製造,轉型鑄造鋁合金字,並將其多年留存之一部手搖機捐贈。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鉛字尾刨床用於刨平鉛字尾的贅片。手搖鑄字機鑄出的活字,在鑄口處與活字字粒的尾部連有一塊贅片,需用人工去除掉,字粒的四側需要人工磨光,最後將活字的尾端排列於鉋床上刨平,即可使用。

特色:
此鉛字尾鉋床是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風行鑄字廠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當活字鑄造完成後需將其排成一排,再用刮刀刮掉字尾的鋸齒狀,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此鉛字尾鉋床是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風行鑄字廠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當活字鑄造完成後需將其排成一排,再用刮刀刮掉字尾的鋸齒狀,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鉛字尾刨床用於刨平鉛字尾的贅片。手搖鑄字機鑄出的活字,在鑄口處與活字字粒的尾部連有一塊贅片,需用人工去除掉,字粒的四側需要人工磨光,最後將活字的尾端排列於鉋床上刨平,即可使用。

特色:
此鉛字尾鉋床是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風行鑄字廠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當活字鑄造完成後需將其排成一排,再用刮刀刮掉字尾的鋸齒狀,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

鉛字尾鉋床

鉛字尾鉋床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鉛字尾刨床用於刨平鉛字尾的贅片。手搖鑄字機鑄出的活字,在鑄口處與活字字粒的尾部連有一塊贅片,需用人工去除掉,字粒的四側需要人工磨光,最後將活字的尾端排列於鉋床上刨平,即可使用。

特色:
此鉛字尾鉋床是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風行鑄字廠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當活字鑄造完成後需將其排成一排,再用刮刀刮掉字尾的鋸齒狀,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此鉛字尾鉋床是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風行鑄字廠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當活字鑄造完成後需將其排成一排,再用刮刀刮掉字尾的鋸齒狀,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

風行鑄字社創辦人照片

風行鑄字社創辦人照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照片的內容是許鴻璋夫婦的合照。許鴻璋為風行鑄字社創辦人,1949年初因為戰亂,遂將風行鑄字事業從廈門播遷來台。風行鑄字社來台時,許鴻璋先生已具有了鑄字技術,自行培養師傅,在風行鑄造社養成後也多能在報社兼職,成就了技術的傳承。

特色:
風行以經營正楷字的鑄字、賣字、檢字等,傳統、美觀與紮實是風行標榜的特色,在1950年代的台灣,曾因此創立其名號。照片中的主人翁,許鴻璋先生於1949年,隨其大批的鑄字銅模來台,許夫人隨後則是過了好幾年才輾轉他地而到臺灣。1999年,大批文物的發現而有此典藏,睹物思情,映照出烽火紅塵中的一段技術史詩。

風行鑄字社招牌

風行鑄字社招牌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風行鑄字社的營業項目是以鑄造、販售正楷鉛活字為主,本物件即為該廠的店招。在1950年代,「風行上海字」的稱號,多所聞名,今若要探究正楷字體的淵源,更非風行鑄字廠莫屬,故此招牌深具意義。

特色:
1949年戰亂中,風行鑄字廠許鴻璋先生決定將廈門的鑄字事業遷到臺灣,重新開業。風行的正楷字是官方所指定採用,當時總統府頒發證書時,即以此活字印刷,認定其為中文傳統正楷字體的延續。其後因技術經營不敵同業競爭,遂於1968年歇業。30多年後,由其家屬提供本館典藏,除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招牌材質與樣式亦別具傳統。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簡易型製版,有一平台,利用感光或腐蝕的不同原理,製成印刷版。

特色:
以感光紙張,置於平台,將所需版浸泡藥水,蝕刻後製成版。

乾式製版機

乾式製版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簡易型印刷機,印刷文物。

特色:
利用滾輪著上油墨,一端有送紙匣,紙送入後,進入滾輪,上墨印刷即完成。

濕式製版機

濕式製版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簡易型印刷機,至多可印至B4紙張,三十年前印刷機昂貴,印刷品質不甚講究的年代,為一尚可接受的代用品。

特色:
利用滾輪著上油墨,一端有送紙匣,紙送入後,進入滾輪,上墨印刷即完成。

油印機

油印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油印機是早期利用可透油墨的複印材料為印刷版,進行複印工作的主要機械。是現在大型滾筒式印刷機的簡易縮小版。其運作過程,是將要複印之可透油墨的蠟紙送入滾輪運作,由於滾筒上塗滿了油墨,藉由滾筒及紙張之間的壓力,油墨就會透過蠟紙上面的字跡,轉印到紙張上,即完成了複印的工作。

特色:
油印機是屬於孔版印刷的原理。第一代的手搖油印機大約在1881年出現,其蠟紙是附在網版上,當每印一張時,必須掀開網版,取出印製好的紙張,其印刷速度非常慢。1900年,手搖油印機經改良成為雙滾筒式,並加了均墨滾軸,使油墨分佈更加均勻。1935年後,電動油印機的開發使複印速度變快,也節省了許多人力及時間。1984年,油印機已由微電腦控制,使油印效果更好更快速。曾幾何時,今日影印機的普及化,讓我們幾乎忘了油印機使用的年代!

謄寫印刷機

謄寫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謄寫印刷機是使用謄寫版以提供簡易的手工複寫印刷之設備。謄寫版是一張蠟紙的結構。把蠟紙放在鋼板上,用鋼針筆在上面刻寫或刻畫,由於在鋼針筆尖與鋼板網紋的作用下,蠟紙上的蠟質層被劃破後,即露出蠟紙的纖維孔隙,把刻好的蠟紙附著在網框上,即完成謄寫製版的工作。印刷時墨色經由滾墨,透過蠟紙上的纖維孔隙,印紋即顯現於被印紙張上,完成複寫印刷作業。

特色:
謄寫版印刷屬於孔版印刷的一種,開始於1875年愛迪生的發明,用於簡單複寫印刷。雖然印刷品質僅能適合線畫表現,耐印力較低,但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於1960年代以前,仍然廣被使用。由於謄寫的字跡因人而異,也沒有後來發明的打字孔版字形清晰,故逐漸被取代。比較本館所藏油印機,為次一階段發展的機型,也是使用謄寫版原理。延伸迄今,運用雷射製版的數位彩色快印機,運用靜電印刷的影印機.…,對於文件複製,均已非常便利。

名片機

名片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以印刷分類而言,名片機亦屬凸版印刷。

特色:
印刷版材一般使用鋅版或樹脂版,樹脂版適用於少量的名片、請柬、貼紙均可;鋅版則特別使用在燙金、壓凸上。

燙金機

燙金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燙金由於需用特殊技術、工具與材料,屬於特殊印刷的一種。精裝書面的燙金,是用凸起文字的版面,加熱燙壓成金箔文字於對面上的一種作業。燙壓金箔的巧拙與材料選用,對美化書本裝訂的效果有重大影響,燙金材料有多種類,一般以金屬箔的燙壓使用較廣泛。

特色:
燙金的方法是先將燙金機內裝版的鐵板取出出將製成凸型文字板的鋼板或銅鋅板,黏置在適合位置,然後插入機內,加熱至一定溫度後,將金箔覆在封面上,將燙金機上的鐵板下壓,文字版壓在金箔上,封面受壓,金箔即燙在封面上。機器復歸,取出封面,拭去不需要的金屑,即告完成。

鑄型

鑄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鑄型為活字鑄字機構造的其中一個部份,用來決定活字外型的柱體樣式。鑄型由上鑄型、下鑄型、腹板、橫板所形成。鑄型的材質必須是具有耐磨性及耐熱性的特性。而活字的來源是將銅模安裝在鑄型內,再由鑄字機製造出來。

特色:
活字的來源,是將銅模安裝在鑄型內,由鑄字機製造出來的。鑄型因機種而異,此批鑄型為中新鑄字廠內尚未使用之電動鑄字機鑄型。活字的高度,即是視銅模的深度與鑄型的高低配合而定,當鑄型固定後,均需要保持同等高低,鑄造出來的活字才會有相同大小。

鑄型

鑄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中新鑄字廠內大部分為八光機,此批鑄型為尚未使用之電動鑄字機鑄型。

特色:
活字的來源,是將銅模安裝在鑄型內,由鑄字機製造出來的。一個活字的高度,視銅模的深度與鑄型(字盒)的高低配合而定;鑄型一旦固定,以後鑄出來的字,均需要保持同等高低,不得隨意變動與調整。

排版材料(鉛線及木片)

排版材料(鉛線及木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排版材料,用於活字手工排版作業中。排版時,除了文字活字的使用,還會有其它的排版材料,例如:空鉛、行條、符號、格線、花邊或是輪廓線等種類,要完成一個完整的版面就需要利用各種功能的排版材料,也因為種類繁多,所以用途也較繁雜。鉛線及木片用於行格及線條的組排。

特色:
手工排版時,要進行校對,進行稿件的檢查,依客戶的草樣及需求格式將活字、空鉛和其他所需排版材料進行編排工作。排好的版面需在四周用木片圍繞,並用棉線以活結的方式綁緊並加以固定。組版時,必須熟悉各種材料的名稱、大小及用圖的辨認,使用時才能得心應手。與現在的電腦排版鍵盤輸入相比較,手工排版不但耗時,所需材料的煩雜,也占據了相當大的空間。

鉛字

鉛字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整理活版資料時,尤其印刷廠捐贈之銅模或鉛字,皆需要完整之各號大小字體來做比對,因此向尚在營業之鑄字廠購買一批鉛字。

特色:
從初號、一號至六號字之正楷國字,數量約有三個字架。中文活字是以號數制,包括了三個倍數系統,美制規格裡是以Point為依據(詳見表2-1)。根據專家座談得到的資料指出,三十年前的教科書則採用了12P的字排印內文,其規格比4號字小,比5號字大,稱為「新4號」;雜誌或中式書籍的內文注釋則採用了9P的字排印,其規格比5號字小,比6號字大,稱為「新5號」,等夾雜著中、美、日等國系統的發展狀況,俱見台灣活版印刷演進受多元文化影響之實例。

四色凹版輪轉印刷機

四色凹版輪轉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採用圓壓圓直接印刷方式印刷,印版直接製在印刷滾筒上,採用浸墨或噴墨方式給墨,沒有勻墨機構。機型為捲筒式凹印機用捲筒式連續輸送材料,按機組運行1次印刷的色數為四色單面印刷。原屬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塑膠工廠所有,用於印刷聚乙烯(PE)警示帶。該廠於九十二年六月底關閉,為進行民營化招標作業而將該機器轉手民間機關。

特色:
使用凹版進行印刷的機器。印版的圖文部份凹下,而空白部分與印版滾筒的外圓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時,印版滾筒全版面著墨,以刮墨刀將版面上空白部分的油墨刮清,留下圖文部份的油墨,然後過紙,由壓印滾筒在被印物的背面壓印,使凹下部分的油墨直接轉移到被印物面上,最後經印刷成品輸出部分將印刷品堆集或覆捲好。 本館入藏一台四色凹版輪轉印刷機,該印刷機原屬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塑膠工廠所有,印刷聚乙烯(PE)警識帶。該廠於九十二年六月底關閉,為進行民營化招標作業而將該機器轉手。 該印刷機為使用凹版進行印刷的機器,其主要結構由輸送材料輸入、給墨、印刷、烘乾、印刷成品輸出這五個部分組成。捲筒式凹印機是用卷筒紙連續給紙,每個機組都有一個印版滾筒和一個壓印滾筒,給墨裝置將印版滾筒部分浸在墨槽內直接給墨。在印刷成品輸出部分,捲筒再將塑膠材料覆捲,以完成印刷成品。 印刷時,印版滾筒全版面著墨,先以刮墨刀將版面上空白部份的油墨刮清,留下圖文部分的油墨, 然後過紙,由壓印滾筒在被印物的背面壓印,使油墨直接轉移到被印物面上,最後經印刷成品輸出部分將印刷品堆集或覆捲。 由於凹版印刷的印版圖文部分凹下,所以製品具有墨層厚實、層次豐富、立體感強、印刷質量好等優點,特別是在工業產品印刷領域的用途。本館目前已入藏活版、平版與網版印刷機,此台印刷機為首台凹版印刷機具,豐富本館印刷類機具之蒐藏。

自動印字機

自動印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罐頭印字

特色:
連續式罐頭日期自動印字每分鐘160個

電動打孔機

電動打孔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屬沖壓式機器,半自動手工操作,一次一模加工用途。本設備亦可加裝模具,藉由沖壓的方式,提供行各種形狀的商品吊排,為多用途的裝訂加工設施。在紙張、軟片或印刷打孔的機器,將書頁、簿本或紙張打孔的機器,外表漆成專屬海軍的灰色。可增加本館裝訂機具之藏品。

特色:
裝訂用設備,用於打孔式裝訂書籍用途。

電動訂書機

電動訂書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為半自動手工機器,裝訂單件書籍。外表漆成專屬海軍的灰色。可增加本館裝訂機具之藏品。

特色:
平釘式的印刷物裝訂機具

全張立式烤版機

全張立式烤版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專供在金屬版上流布感光液並予烤乾使版上附著一層感光膜的設備。將感光膜平均分佈在鋅版上塗佈感光用。

特色:
金屬平板磨好後,利用離心力的原理,旋轉時,讓感光劑控制快慢,在板上形成薄膜感光,旋轉的速度決定塗布膜層的厚度。原件共分為旋轉盤、加熱器、計時器、動力馬達。

吊紙架

吊紙架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平版彩色印刷為防止紙張伸縮過大,必須調整紙張維持一定溼度。日後造紙廠都已先調整好溼度、且印刷廠皆有空調設備。

晒印藍晒機

晒印藍晒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晒藍圖用,打樣前,用底片晒藍圖。藍圖為用晒印法製成的大複製圖,在藍底片上顯現出白色線條。

特色:
平版印刷拼版完成後,晒製藍圖以供校對用途。

平版印刷機

平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分為壓印系統、濕潤系統、油墨系統、給紙系統、收紙系統。壓印系統為印版滾筒、橡皮滾筒、壓印滾筒的設計,屬於間接印刷特色,濕潤系統為平印機的特色。本機械為台中市順發鐵工廠有限公司製作,根據研究指出,台中地區屬於台灣印刷設備設計製造的重鎮,本物件之蒐藏可反映台灣本土印刷工業發展之價值。

特色:
製版快速,版面較大,便於套印彩色且印量大、印速快、承印範圍最廣,舉凡書籍、報章、雜誌、一般圖片、地圖及彩色印件皆可承印。利用滾輪著上油墨,一端有送紙匣,紙送入後,進入壓印系統,上墨印刷即完成。

鑄字機(鉛字盤視為部件T0200518005-0001)

鑄字機(鉛字盤視為部件T0200518005-0001)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活字鑄造用。

特色:
為早期傳統鉛字排版時代重要物件

國產慶用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國產慶用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活版單色印刷機,該款印刷機型式較小,可印刷紙張最大尺吋為8開.

特色:
手動八開單色活版印刷機,於1950年由台中慶用鐵工廠製造。儘管其功能與特色仿自日製印刷機,但仍為當時台灣有能力生產印刷機留為佐證。

自動餵紙活版印刷機

自動餵紙活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自動餵紙機,節省印刷送紙的人力資源

特色:
1.可印製之紙張尺吋以4開為限 2.機型較重,機臺穩,故送紙時較平順,機械聲較小 3.有餵紙機,較節省人力資源

國產大安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國產大安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圓壓式凸版印刷機,是一種將平面上的凸版,使用圓筒壓力印刷的機器。用於一般大型凸版的版面,如書籍雜誌的印刷。此種印刷機利用圓壓筒,在往復移動的凸版平面上滾動,加壓時,使滾筒下緣的部份與版面接觸成為一直線,故其壓力均勻,效率甚佳。

特色:
圓壓式凸版印刷機最早是由德國F.Koing與A.F.Baner於1812年創製,分為高台式與平台式兩種,高台式由滾筒上方送入印紙,而平台式則是由滾筒下方滾入印紙。1950年代起,台灣已能自製供應者,係以平台式為主,以台中地區的機械工業基礎,為主要產地,發展出若干機種,為我國普遍採用的印刷機,又稱平台印刷機。此藏品源自益新印刷所,屬平台式,是台中製造的大安機種,版台尺寸73cm× 61cm,可印菊版對開印件。活版印刷式微之後,此種機器也不再使用,卻見證著台灣曾有的印刷機械製造之歷史場景。

國產金永發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國產金永發公司製活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活版單色印刷機

特色:
1.此印刷機為該批物件中較新之機型(仿大安機型製造) 2.益新印刷行老闆曾用此機型改良印刷技術,首創"隔色印刷法"

裁紙機

裁紙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為整齊裁修印刷成品之尺寸

特色:
1.此物件透過半自動方式固定紙張(手動機械) 2.以腳踏方式透過油壓進行裁紙

正楷五號銅模

正楷五號銅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必須配合鑄字機使用,為用來鑄造鉛字的字模,又稱字母。銅模的製作是以銅質的材料,經由雕刻或電鍍的方法,製成凹型文字字模。中文銅模的大小是採用號數制,計分為:初號、二號、五號、七號;一號、四號;三號、六號、八號;三種尺寸系統。

特色:
中文銅模在1830年代起開始發展,在1858年時,以電鍍法所製的銅模最早被廣泛使用,而雕刻銅模是在二次大戰後陸續增加,也較精細。銅模所使用的銅因為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並容易與其他的金屬製成合金,而價格也較便宜,所以被廣泛的使用。此批銅模是採電鍍法製作,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側面凹孔裡刻有「風行」兩字,以其傳承正楷上海字的淵源,別具歷史意義。若與今日中文電腦字型開發歷程相較,此批銅模承先啟後之角色,忽焉浮現。 風行一直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這種活字鑄出落於字盤內後,需再用人工磨刨,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極盛時期,風行廠內有二人專責此刨字的工作。

正楷六號銅模

正楷六號銅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必須配合鑄字機使用,為用來鑄造鉛字的字模,又稱字母。銅模的製作是以銅質的材料,經由雕刻或電鍍的方法,製成凹型文字字模。中文銅模的大小是採用號數制,計分為:初號、二號、五號、七號;一號、四號;三號、六號、八號;三種尺寸系統。

特色:
中文銅模在1830年代起開始發展,在1858年時,以電鍍法所製的銅模最早被廣泛使用,而雕刻銅模是在二次大戰後陸續增加,也較精細。銅模所使用的銅因為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並容易與其他的金屬製成合金,而價格也較便宜,所以被廣泛的使用。此批銅模是採電鍍法製作,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側面凹孔裡刻有「風行」兩字,以其傳承正楷上海字的淵源,別具歷史意義。若與今日中文電腦字型開發歷程相較,此批銅模承先啟後之角色,忽焉浮現。 風行一直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這種活字鑄出落於字盤內後,需再用人工磨刨,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極盛時期,風行廠內有二人專責此刨字的工作。

水平式大型照相製版機

水平式大型照相製版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製版照相(Photograhy for Graphic Arts)為因應製版而進行照相之機具,透過製版照相機將等待印刷的完稿攝製成底片之後,才能進行製版與印刷。

特色:
製版照相機可分為水平式及直立式,構造概分三部分:一為原稿架或透明底片架;二為鏡頭板,亦即相機前部;通常包括檢影版、底片架及網屏架或稱真空吸片器,此外尚有附件如燈光、計時器等,操作自動化,按鈕即可。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屬於森澤公司產品,型號MC60-MORISAWA

特色:
印刷方式改變自民國52年以後,因為打字排版普遍發展,而打字排版必須要用平版印刷,取其速度快成本低,逐漸取代活版的工作,印刷方式亦由熱式凸版進入冷式平版印刷時代。民國55年,國內第一台「華星牌」中文打字機生產,民國66年至76年為中文打字排版全盛時期;民國70年日經公司推出全自動電子中文打字機,改善初期品質較活版差的問題,書籍排版的標題則採用照相打字,字型由日本進口,大小變化可應用自如,中文打字排版雖然廉價卻有不易修正的缺點,於是有記憶儲存功能的電腦排版出現市面後終被取代。

直立式照相製版機

直立式照相製版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1

功能用途:
製版照相乃專為印刷製版需要而作之照相,所需照相機又稱為複照儀。因其體積大,笨重但穩固,鏡頭速度慢,分解力高,涵蓋底片大、焦距長,所用感光片之感度較低、反差大、精度要求高被照物體多屬平面、距離較近、原稿位置可以移動。

特色:
製版照相機可分為水平式及直立式,構造概分三部分:一為原稿架或透明底片架;二為鏡頭板,亦即相機前部;三為相機後部,通常包括檢影版、底片架及網屏架或稱真空吸片器,此外尚有附件如燈光、計時器等,操作自動化,按鈕即可。

製版沖印機

製版沖印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1

功能用途:
製版照相乃專為印刷製版需要而作之照相,所需照相機又稱為複照儀。因其體積大,笨重但穩固,鏡頭速度慢,分解力高,涵蓋底片大、焦距長,所用感光片之感度較低、反差大、精度要求高被照物體多屬平面、距離較近、原稿位置可以移動。

特色:
製版照相機可分為水平式及直立式,構造概分三部分:一為原稿架或透明底片架;二為鏡頭板,亦即相機前部;三為相機後部,通常包括檢影版、底片架及網屏架或稱真空吸片器,此外尚有附件如燈光、計時器等,操作自動化,按鈕即可。

製版沖印機

製版沖印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1

功能用途:
製版照相乃專為印刷製版需要而作之照相,所需照相機又稱為複照儀。因其體積大,笨重但穩固,鏡頭速度慢,分解力高,涵蓋底片大、焦距長,所用感光片之感度較低、反差大、精度要求高被照物體多屬平面、距離較近、原稿位置可以移動。

特色:
製版照相機可分為水平式及直立式,構造概分三部分:一為原稿架或透明底片架;二為鏡頭板,亦即相機前部;三為相機後部,通常包括檢影版、底片架及網屏架或稱真空吸片器,此外尚有附件如燈光、計時器等,操作自動化,按鈕即可。

自動鑄字機

自動鑄字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50

功能用途:
自動鑄字機是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利用電力或是瓦斯作為機器的動力,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在凝固後即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除了有活字的鑄字機種外,另外還有行條、空鉛、標題字、專字等不同的機種。

特色:
在1888年亨立希.巴斯將手搖鑄字機改為自動鑄字機。本機在1998年由普文鑄字廠陳嘉忠先生所捐贈。「普文」由黃生先生成立於1937年,當時是由手搖鑄字機開始鑄字事業。自動鑄字機鑄出鉛字後,利用動力將字粒送至平台上,進行修削的工作,即完成活字鑄造流程。其鑄字速度,每一分鐘大約可以鑄造出120-150個鉛字左右,但數量需要依鑄造字體大小而定。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取字,是一強烈對比。 普文成立的源流是在1937年前,陳嘉忠、黃生伯父追隨日日新報社廠長大橋富士太郎學做臘模,大橋富士太郎一直到過世,都與普文有密切往來,1937年,黃生才以一部手搖機開始自行生產鉛活字。1953年後,普文購入林榮社鑄字機,1955年後則陸續購入八光機七台。其後才經由陳先生的父親~陳塗牆先生接手經營。1998年,普文活字的鑄造終於比不上電腦排版的便利,作為第二代的經營人,面對歇業抉擇時,終必對前人所遺留的資材善加處理,捐給了博物館,繼續發揮其價值。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日製優美公司(RYOBI LIMITED)產品

特色:
具電腦排版功能,可直接修正錯字後再輸出,相當方便,可說是電腦產品的前身。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日製優美公司(RYOBI LIMITED)產品

特色:
一般照相打字功能,輸出底片。

打樣機

打樣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明山印刷所於光復後改為日系產品經營,業務量大必須自行鑄字,然後排成日式活字印版,雖然初期印製品並未留下,但這一台打樣機仍可作為其過往歷史的見證。

特色:
一般簡單的活版版面,大都使用平壓式手扳的打樣機。壓印方法是先根據原稿對照版面,取置於打樣機版盤上,然後在版面上塗墨,覆以紙張,用手扳壓兩三次即成。

裁紙機

裁紙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裁紙刀為紙張裁切或印刷品尺寸修整之工具。本裁紙刀為手動操作的設施,以手工方式,一手固定紙張另一手則操控裁刀。

特色:
印刷後的印紙,一般分為四開、對開與全張等數種。裁紙機用於將大張印紙裁成小張印紙的手續,叫做開紙。印出的印紙因印機種類、製版版式及性能等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印紙裁切的方式很多,不但須注意切口的正確性,同時要了解印紙頁次折疊的順序,留意裁切,才能避免開錯。

壓紙模機

壓紙模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壓紙模機是在組版完成後,為了紙型製作成型所使用的機器。成型的方法有平壓式成型及圓壓式成型兩種,平壓式成型比圓壓式成型費時,但複製精度較為優良。本機即屬平壓式成型法,類同壓榨機的原理。而製作紙型是由於為了大量快速印刷及適應特殊印材等,在紙型鉛版法的部份,可分為毛刷扣打式的溼式紙型,與報社使用的乾式紙型。

特色:
此壓紙模機原屬於1936年創立於嘉義的明山印刷所擁有。我國紙型始於光緒中葉,當時日本人在上海開設修文印書局,專事鉛印工作,其印版多以紙型澆製。明山印刷所也曾投資電動紙型機,就是為了這樣的工作需要,將活字排版後製成紙型,以供運送日本澆鑄鉛版,是屬於早期複製印刷版的工作方法。現今的電腦技術,已化實體而為虛擬的資訊儲存,隨時能提供複製的需要,舉手可得。

中文打字機

中文打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動力缺乏的時代裡,印刷機是用腳踏的,包括鑄字、檢字、排版、紙型、鑄鉛版、印刷、裝訂,幾乎是早期明山一貫化的工作。教育普及後,各項印刷業務皆相當的忙碌及趕時間。工人下班了仍要自行趕工,例如在裝訂時要自己工作,這種早期裝訂加工的刀模,更是少不了的工具。

特色:
大滾筒,有色帶,不需沾墨水即能印出文字。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早期裝訂加工的刀模工具。利用不同造型的軋型刀模,採用沖壓法可以切割出所要求的印刷品形狀。為製作印刷吊牌或截角常使用的工具。

特色:
一般的切紙機只能切直線,若要挖空或呈現圓弧及曲線等就需要額外製作刀模。刀模裝置利用衝壓的力量,透過切刀將紙品切開。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早期裝訂加工的刀模工具。利用不同造型的軋型刀模,採用沖壓法可以切割出所要求的印刷品形狀。為製作印刷吊牌或截角常使用的工具。

特色:
一般的切紙機只能切直線,若要挖空或呈現圓弧及曲線等就需要額外製作刀模。刀模裝置利用衝壓的力量,透過切刀將紙品切開。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早期裝訂加工的刀模工具。利用不同造型的軋型刀模,採用沖壓法可以切割出所要求的印刷品形狀。為製作印刷吊牌或截角常使用的工具。

特色:
一般的切紙機只能切直線,若要挖空或呈現圓弧及曲線等就需要額外製作刀模。刀模裝置利用衝壓的力量,透過切刀將紙品切開。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早期裝訂加工的刀模工具。利用不同造型的軋型刀模,採用沖壓法可以切割出所要求的印刷品形狀。為製作印刷吊牌或截角常使用的工具。

特色:
一般的切紙機只能切直線,若要挖空或呈現圓弧及曲線等就需要額外製作刀模。刀模裝置利用衝壓的力量,透過切刀將紙品切開。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早期裝訂加工的刀模工具。利用不同造型的軋型刀模,採用沖壓法可以切割出所要求的印刷品形狀。為製作印刷吊牌或截角常使用的工具。

特色:
一般的切紙機只能切直線,若要挖空或呈現圓弧及曲線等就需要額外製作刀模。刀模裝置利用衝壓的力量,透過切刀將紙品切開。

軋型刀模

軋型刀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早期裝訂加工的刀模工具。利用不同造型的軋型刀模,採用沖壓法可以切割出所要求的印刷品形狀。為製作印刷吊牌或截角常使用的工具。

特色:
一般的切紙機只能切直線,若要挖空或呈現圓弧及曲線等就需要額外製作刀模。刀模裝置利用衝壓的力量,透過切刀將紙品切開。

毛刷

毛刷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紙型製作過程中,以手工使用毛刷敲打之工具。

特色:
紙型是活字版複製技術的一種,將特製的紙型壓製後灌鉛,製成凸紋的鉛版即可進行印刷。其中紙型若採手工製作方式,需以毛刷拍打溼潤的紙張至成型,至少要製作三層相疊,每層分別疊合製作而成。

澆鑄鉛模機

澆鑄鉛模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鉛版澆鑄機是用於將原版複製澆鑄成鉛版的設備,以供大量印刷的用途。為了改變版型、再版方便、大量印刷及適應特殊印材等因素,製備完成的活字版或照相凸版等原版,可經由澆鑄技術而得複製版。澆鑄時透過機上的鑄型壓版,經灌注鉛液後,複製得的平面鉛版就可以組成大版面。

特色:
鉛版澆鑄機原屬1936年創立於嘉義的明山印刷所擁有。鉛版澆鑄機必須先有紙型製作,方能配合複製版澆鑄作業。製作紙型的方法,是用薄型紙與厚紙糊裱疊合,經手工用毛刷扣打成型,使用於一般印刷廠印製大量書籍或留版時。為符合紙型澆鑄鉛版的成本,一定的印刷數量是為必要條件。明山印刷所曾承接日本書商委託,將活字排版後製成紙型,以供運送日本澆鑄鉛版、大量印刷。現今所使用的電腦排印技術,留存原版面、複製或印刷,均非常便利,惟其工藝的質感,卻已遜色了。 基於量大、保存再版的考慮,採用紙型澆鑄鉛版的技術,這是光復以來,活版印刷的榮景所衍生出來的複製技術。至於這個方法早期在報社就有了,民間則必須有一定的印刷數量,方能符合紙型澆鑄鉛版的成本,其中所使用的紙型是以手工使用毛刷敲打,澆鑄則有台灣製的鑄型壓板,經灌注鉛液後,所得的平面鉛板就可以組成大版面,提供大量複製使用。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5

功能用途:
日本森澤公司產品,型號MORISAWA MC-P-3

特色:
印刷方式改變自民國52年以後,因為打字排版普遍發展,而打字排版必須要用平版印刷,取其速度快成本低,逐漸取代活版的工作,印刷方式亦由熱式凸版進入冷式平版印刷時代。民國55年,國內第一台「華星牌」中文打字機生產,民國66年至76年為中文打字排版全盛時期;民國70年日經公司推出全自動電子中文打字機,改善初期品質較活版差的問題,書籍排版的標題則採用照相打字,字型由日本進口,大小變化可應用自如,中文打字排版雖然廉價卻有不易修正的缺點,於是有記憶儲存功能的電腦排版出現市面後終被取代。

5開活版印刷機

5開活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五開活版印刷機是供以凸版印刷工作使用的機器。凸版印刷的原理是以印刷版之印紋凸起,著墨後壓印於紙張,完成印刷品的方式。所屬包括如:鉛字組排的活字版、圖像蝕刻的照相凸版…等印紋著墨區凸起的各種材質版面。本印刷機可供印製的紙張最大尺寸為五開(約為457*329mm)。

特色:
本機屬1950年代以後,大地印刷廠的工作機種。其設計是屬於平面版台與圓形壓筒的組成,稱為平版圓壓式。其輸入紙張方式由圓壓筒的上方餵入,是屬於高台式圓壓印刷機。印墨裝置則採圓筒式。係盛行於德國的機型,在台灣則較罕見,可與台灣常見的平台式圓壓印刷機(T0200708003 etc.),相較其異同。藏品產地來自義大利。 與今日數位列印常用的印表機相輝映,無論餵紙、著墨、轉印的機構設計…,俱見其智慧的典藏。

菊半活版印刷機

菊半活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供以凸版印刷工作使用的機器,可供印製的紙張最大尺寸為菊對開。

特色:
本機屬1950年代以後,大地印刷廠的工作機種。其設計是屬於台灣常見的平台式圓壓印刷機,其輸入紙張方式由平台餵入。

中文電動排版機

中文電動排版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5

功能用途:
大地的鑄字機包括了有須藤鑄字機、八光鑄字機及台光鑄字機,前兩者為日製品,台光機則為台灣自製;須藤機為美援設備,其上仍留有美援的標誌。

特色:
電動鑄字機的一種。運用馬達動力,機內有電爐熔鉛及灌水冷卻鉛字的設施。適合小號活字鑄造,並加附件後,可製行條、空鉛、花邊等。台灣使用以1947年日本出品的八光鑄字機為多,1964年起台灣亦能自製,外銷東南亞,此款台光機為台灣製品,製造地多集中於台北、台中兩地。

中文電動排版機

中文電動排版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5

功能用途:
大地的廠房寬敞,故各工作區各自成為一區,排版與檢字分工處理,因廠房大,排版者專注於排版組版,當有缺字,則搖鈴傳呼檢字者補字,排版桌椅的蒐藏乃是基於重現當時的工作場景之考量。

特色:
擔任組版工作者,不但要能辨認各種空鉛材料與字粒大小的的配合,同時要有運用換算的能力,使版面整齊美觀,是活版印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自動鑄字機

自動鑄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自動鑄字機是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利用電力或是瓦斯作為機器的動力,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在凝固後即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除了有活字的鑄字機種外,另外還有行條、空鉛、標題字、專字等不同的機種。

特色:
在1888年亨立希.巴斯將手搖鑄字機改為自動鑄字機。本機由大地印刷廠凌亞元先生所捐贈。大地印刷廠有非常完善的印刷工具與設施,為一個專業活版的印刷大廠。自動鑄字機鑄出鉛字後,利用動力將字粒送至平台上,進行修削的工作,即完成活字鑄造流程。其鑄字速度,每一分鐘大約可以鑄造出120-150個鉛字左右,但數量需要依鑄造字體大小而定。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取字,是一強烈對比。 大地均擁有非常完整的設施,包括各種工具、材料、排版桌,大部分皆是手工方式,實屬難得。這是一個完全活版專業的大廠,其擁有的設施非常完整,業務多且工作忙碌。

自動鑄字機

自動鑄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自動鑄字機是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利用電力或是瓦斯作為機器的動力,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在凝固後即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除了有活字的鑄字機種外,另外還有行條、空鉛、標題字、專字等不同的機種。

特色:
在1888年亨立希.巴斯將手搖鑄字機改為自動鑄字機。本機由大地印刷廠凌亞元先生所捐贈。大地印刷廠有非常完善的印刷工具與設施,為一個專業活版的印刷大廠。自動鑄字機鑄出鉛字後,利用動力將字粒送至平台上,進行修削的工作,即完成活字鑄造流程。其鑄字速度,每一分鐘大約可以鑄造出120-150個鉛字左右,但數量需要依鑄造字體大小而定。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取字,是一強烈對比。 大地均擁有非常完整的設施,包括各種工具、材料、排版桌,大部分皆是手工方式,實屬難得。這是一個完全活版專業的大廠,其擁有的設施非常完整,業務多且工作忙碌。

排版材料工具

排版材料工具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排版材料工具為活字版組版工作中所使用的器材。物件內容包括了:檢字盒、組版盤、鉛線盤、行條箱、空鉛箱、記號盤、標點盤、記號、空鉛、插鉛、鉛線、花邊、補字鈴。其工作程序應用,係依照原稿指定所需之字體放入檢字盒,再送至組版房,工作者在組版盤上排入字體、符號、空鉛與插鉛,並且將圖版、鉛線、花邊樣式按版面配置嵌入,完成活字版組版工作。組版的過程中,若有發現缺字的部分,則會搖動補字鈴,告知檢字者進行補字。

特色:
本批物件原屬1949年創立於三重的大地印刷廠。1950年代裡,台灣的印刷仍以活字排版為主,當時的大地印刷廠便擁有規模完整檢字組版系統。過去活字版印刷曾經是蓬勃發展的一項產業,但在科技的帶動下,活字版的傳統在現今的印刷市場已不復見,因此留存這些珍貴的活字版排版材料工具,正靜默的傳述一段台灣印刷技術發展史。文物的角色,也可以在今日電腦鍵盤上,找到相對應的關係。 大地採用台灣式字架,台灣式字架有常用字廿六盤,備用四十盤。並依功能區分為數字盤、姓名盤,正規的是三排各有四盤。如果要達到整合的效果就是五排給二個人檢字。英文的使用是採用國際盤,大地、英文郵報及上海印刷廠都有,但是以大地來說,當時在福德南路時是台灣北區最大的了。儲字櫃上的部首及分類字皆以漂亮的書法寫上,雖已年代久遠,仍遒勁有力。

手工切材料機

手工切材料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鉛線切刀是用於活版排版工作中,為裁切鉛片或木片材料成一定長度,所使用的工具。

特色:
沿自日本的用語,故民間業者亦有以「罫切機」名稱表示。

手工切鉛字機

手工切鉛字機

所在位置:1F 館史展

功能用途:
框邊修切機,印刷時需要修正鉛字時所用,可切框邊、斜邊,以45度角為主,又稱欄切機。

特色:
此修切機功能,是進行排版工作時,當遇到罕見的字體,而在採購不及或是鑄字場也無此罕見字,即依此字的部首筆劃,另取不同的各自部位,以此機來作裁字工作。當然以此方式所造出的字,無法像一般鑄造出來的單字那麼美觀。

藏品推薦:

騎馬釘壓平機

騎馬釘壓平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騎馬釘壓平機,為書籍裝訂時提供緊書、壓平書背使用。因原使用工廠多用於騎馬釘書籍裝訂用,故以騎馬釘壓平機為名稱。在機械化取代作業前,皆使用此種手工方式進行裝訂的工作,頗具傳統的價值。

特色:
此騎馬釘壓平機原屬於1949年金鐘先生創立的大地印刷廠所有,接收自日據殖民時代所留下來的設施,為木質的落地型壓榨式緊書用工具。大地是包含了鑄字、檢排、印刷到裝訂一貫化作業的大廠,在各國銅模與活字的保存也很完善。而現在的書籍裝訂皆以自動化流程為主,樣式包含平裝、騎馬裝、膠裝、活頁裝、精裝等,類此手工壓榨緊書的工作,也以自動裝訂機取代,以機械化取代過去的人工作業。

精裝書壓背脊機

精裝書壓背脊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精裝書壓背脊機為製作精裝書書身所使用的機械。其功用在書背與環襯連線的邊緣處擠壓出一條凸痕,使書脊略略的向外鼓起,其高度通常與書殼紙的厚度相同,以增進書籍的美觀與牢固程度。

特色:
精裝書壓背脊機,採木製結構,為日據殖民時代所留下來的手工裝訂設備。放置於桌上使用,供精裝書敲滾書背背脊的工作時使用。在還未被機械化取代前,都是利用此種壓榨形態,配合手工敲打以形成背脊,以配合精裝需要,極具傳統的意義。現今的裝訂都已有許多機械的應用,但其物理原理依舊,如圓背機即是。

平裝書上下夾板

平裝書上下夾板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平裝書上下夾板,是用於書籍裝訂時,壓平紙張的輔助手工具。將摺紙、配頁完成的數台紙張堆疊整齊,上下覆蓋此夾板後,運用繩子在夾板上下捆綁,以夾緊紙堆。是屬於在配合壓平機使用前,以手工整平書頁的工具。

特色:
平裝書上下夾板原為1950年代創立的大地印刷廠所屬。常配合著騎馬釘壓平機(T0199904012)使用,先行以此手工具整平書頁。夾板四角刻有缺口,有利扣緊穿梭於四週的繩子捆綁,藉以緊壓書頁。

越南文銅模

越南文銅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是顯出大地與眾不同的地方。由於大地一直是以公家出版品、書版為主,早期更一直是新聞局的印刷品承印商。新聞局對外的國際文宣當時是採用了大地的活版排印,因此各國銅模與活字必不可少,至今擁有多國的銅模仍留存,則顯得難得。當時出國很難,並沒有賣別國文字的銅模,大地所擁有的這套越南文字銅模,則是早期陳誠副總統到越南訪問帶回,經交新聞局轉送的。在活字式微的時代裡,這套銅模的經歷,彌覺珍貴。

特色:
銅模的製作是依照下列這五個步驟完成的, 1.排鉛字 2.封蠟(字面不封) 3.放入硫酸銅,用電鍍(陽極氧化處理) 4.字鑲入銅模 5.磨平 銅模正下方的數字是表示字的大小,而且是號數字。

中文打字機

中文打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6

功能用途:
使用打字機檢索鉛活字的排版方式,始自1960年代,約自民國50年起,由於打字在符號英數排版的優勢、再版存取便利,配合平版印刷的趨勢,1963年以後打字排版逐漸取代活字排版工作,印刷方式亦由熱式活版進入冷式平版的時代。

特色:
印刷方式改變自民國52年以後,因為打字排版普遍發展,而打字排版必須要用平版印刷,取其速度快成本低,逐漸取代活版的工作,印刷方式亦由熱式凸版進入冷式平版印刷時代。民國55年,國內第一台「華星牌」中文打字機生產,民國66年至76年為中文打字排版全盛時期;民國70年日經公司推出全自動電子中文打字機,改善初期品質較活版差的問題,書籍排版的標題則採用照相打字,字型由日本進口,大小變化可應用自如,中文打字排版雖然廉價卻有不易修正的缺點,於是有記憶儲存功能的電腦排版出現市面後終被取代。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裁紙機

裁紙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年份:約1950年

功能用途:
書籍裝訂完成後裁邊

特色:
裁紙機的原形未經修改 於近期剛退役 目前館藏有一台相同裁紙機但上方加壓調整改為馬達式

藏品推薦:

銅模櫃

銅模櫃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藏品推薦: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手搖鑄字機是早期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動力是採用手搖操控的方式,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而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經手搖動力,同時開啟鑄口、下降活塞,迫使熔鉛注入字模,而鑄出鉛字。

特色:
手搖鑄字機最早是於1838年,由美國人D. Bruce所發明。本機在1930年代日據時期,由朱萬金先生的中南鑄字廠,在創辦初期所使用的機種,係經日本人改良後的型式,多使用於大號數鉛活字鑄造工作上。手搖式鑄字機,因無冷卻系統,也無修切裝置,因此當連續造字後,除須以濕布擦拭散熱外,字尾贅片與字身四側須經由手工修磨。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幾不可同日而語! 中南為大型專業鑄字廠,由台北市印刷公會的朱萬金創辦,字母的部份是就銅模進行翻修,字子是開始的時候需要很細的手工,台灣開始製造是因為日本製的比台灣製的價格高出十倍以上。歷經多年,工廠亦搬遷過,初期為手搖機,經整理功能尚完整之四台捐贈博物館。 最多的時候鑄字機約有二十台,包括瓦斯為動力的設備,機種多為八光。現為朱吉雄先生負責,廠房約平面五十坪。就該廠房中字架排列相當具規模,同時對於排版材料的準備亦是完全。

藏品推薦:

中國強球鞋

中國強球鞋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球鞋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創立於1967年的老品牌,中國強的帆布鞋並非台灣發明,而是來自美國的代工經驗,其實發明帆布鞋的是美國人,其中以Converse All Star為最大廠商,後來因為意識形態無法來台灣銷售(因為Converse的Logo就是星星,被當時蔣氏王朝認為與大陸"五星旗"有關而不准進口),所以給了台灣製鞋商一段喘息的黃金時期。(不覺得Converse的帆布鞋與30年前的中國強一模一樣嗎?)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鞋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鈴木機車

鈴木機車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功能用途:
二行程國民車

特色:
後側座位可載貨

藏品推薦:

大同電鍋

大同電鍋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電器用品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此「大同電鍋」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於1960年發表的產品,因堅固耐用,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家公司1918年成立於台北市,公司營運近百年。 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家電機械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手工切鉛字機

手工切鉛字機

所在位置:1樓館史展展示中

功能用途:
框邊修切機,印刷時需要修正鉛字時所用,可切框邊、斜邊,以45度角為主,又稱欄切機。

特色:
此修切機功能,是進行排版工作時,當遇到罕見的字體,而在採購不及或是鑄字場也無此罕見字,即依此字的部首筆劃,另取不同的各自部位,以此機來作裁字工作。當然以此方式所造出的字,無法像一般鑄造出來的單字那麼美觀。

藏品推薦:

電視周刊442期

電視周刊442期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1971.3.29

功能用途:
民眾閱讀

特色:
電視開播初期的電視週刊,記載電視時間表、電視節目、電視明星、節目特稿等。 (封面:楊麗花)

藏品推薦:

廣播收音機執照

廣播收音機執照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1964

功能用途:
取得此執照以持有收音機收聽廣播

特色:
"正面「交通部印」「管(統)字No 182858」印章「全費30.00」背面「持有人陳清吉 裝機地點七股鄉頂潭村13號 收音機廠牌 華音牌 程式 電子管10支交流中短波機 有效日期民國53.5.1至民國54.4.30」交通部於四十年訂頒「廣播無線電收音機登記規則」,規定使用者應向電信局申請登記,並領有執照,電信局得隨時派員檢查。行政院於三十九年訂定的「台灣廣播無線電收音機收費暫行規則」規定,每季應繳台幣十元,後改為每年繳交新台幣三十元。 四十四年再藉由「動員時期無線廣播收音機管制辦法」,達成「機必歸戶,戶必有照」的目的,並且明文規定凡是收聽匪俄廣播者,得依懲治叛亂條例規定予以處罰,亦同時鼓勵檢舉「收聽匪俄廣播者」的行為。(參考 程宗明 台灣戰後廣播工業的控制與依附研究 (1947-1961)—抑制需求面與管制生產面的收音機產業) "

藏品推薦:

民國57年大同冰箱廣告單

民國57年大同冰箱廣告單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1968

功能用途:
行銷大同公司冰箱用

特色:
所行銷的產品是1968年大同電冰箱 包括TR-170A型 TR-197A型 TR-200TD型 TR-350T型 強調無霜冰箱 呈現1960年代台灣民間使用的冰箱多為400公升以下的小冰箱

藏品推薦: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簡易型製版,有一平台,利用感光或腐蝕的不同原理,製成印刷版。

特色:
以感光紙張,置於平台,利用特殊感光粉末,製成版。

藏品推薦:

電視周刊544期

電視周刊544期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1973.3.12

功能用途:
民眾閱讀

特色:
電視開播初期的電視週刊 記載電視時間表 電視節目 電視明星 節目特稿等 (封面:崔苔寈)

藏品推薦:

鋅版

鋅版

所在位置:4樓多寶格展示中

功能用途:
印製愛國獎券所用的版材,為平版印刷技術。用作製作平面版或平凹版的版材,在鋅材上製成印版。平版印刷其版面的印紋與非印紋部分無明顯的高低差別,而是利用水與油墨互相排斥的原理,印紋部分具有吸收油墨排斥水分的特性,而非印紋部分卻有吸收水分排斥油墨的性質,只要在版面上交替塗抹水和油墨,就可印刷。

特色:
上刻有愛國獎券之圖樣。可表彰愛國獎券不同製版技術的演進。

藏品推薦:

愛國獎券石版印刷母版

愛國獎券石版印刷母版

所在位置:4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1960左右

功能用途:
此塊石版為印製第378期愛國獎卷其中一部分的文字及圖樣母版,製作者在先繪製原稿後以照相製版方式轉印到此塊石版,所以此塊石版屬於正向文字,而非正式印刷要用的反向文字,要印製時再依所需擷取製作分色版.

特色:
屬不常見的正向文字石版,據吳祖銘老師判斷應為製作正式印刷前的母版.

藏品推薦:

underwood 310 攜帶型英文打字機

underwood 310 攜帶型英文打字機

所在位置:4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1970

特色:
「IBM英文打字機」是1960年代後期的產品,「underwood 315 英文打字機」是1970年代初期產品,「JVC NIVICO 手提式盤帶錄放音機」是1960年代末期產品。 underwood 315 攜帶型英文打字機 是一個重量極輕的手動打字機,為了將重量減輕,該公司將打字機外殼以塑膠來替代,塑膠外殼可能是ABS材質,既堅固又耐衝撞且耐候性極佳!此underwood 315 打字機是西班牙製造,與當時在世界上流行的另一台Olivetti Valentine 打字機在1970年代同時知名。

藏品推薦:

正楷五號銅模

正楷五號銅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必須配合鑄字機使用,為用來鑄造鉛字的字模,又稱字母。銅模的製作是以銅質的材料,經由雕刻或電鍍的方法,製成凹型文字字模。中文銅模的大小是採用號數制,計分為:初號、二號、五號、七號;一號、四號;三號、六號、八號;三種尺寸系統。

特色:
中文銅模在1830年代起開始發展,在1858年時,以電鍍法所製的銅模最早被廣泛使用,而雕刻銅模是在二次大戰後陸續增加,也較精細。銅模所使用的銅因為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並容易與其他的金屬製成合金,而價格也較便宜,所以被廣泛的使用。此批銅模是採電鍍法製作,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側面凹孔裡刻有「風行」兩字,以其傳承正楷上海字的淵源,別具歷史意義。若與今日中文電腦字型開發歷程相較,此批銅模承先啟後之角色,忽焉浮現。 風行一直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這種活字鑄出落於字盤內後,需再用人工磨刨,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極盛時期,風行廠內有二人專責此刨字的工作。

藏品推薦:

正楷六號銅模

正楷六號銅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銅模必須配合鑄字機使用,為用來鑄造鉛字的字模,又稱字母。銅模的製作是以銅質的材料,經由雕刻或電鍍的方法,製成凹型文字字模。中文銅模的大小是採用號數制,計分為:初號、二號、五號、七號;一號、四號;三號、六號、八號;三種尺寸系統。

特色:
中文銅模在1830年代起開始發展,在1858年時,以電鍍法所製的銅模最早被廣泛使用,而雕刻銅模是在二次大戰後陸續增加,也較精細。銅模所使用的銅因為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並容易與其他的金屬製成合金,而價格也較便宜,所以被廣泛的使用。此批銅模是採電鍍法製作,由風行鑄字廠所捐贈,側面凹孔裡刻有「風行」兩字,以其傳承正楷上海字的淵源,別具歷史意義。若與今日中文電腦字型開發歷程相較,此批銅模承先啟後之角色,忽焉浮現。 風行一直採用傳統手搖機鑄造各種大小的活字輸出,這種活字鑄出落於字盤內後,需再用人工磨刨,才能成為完整的活字,極盛時期,風行廠內有二人專責此刨字的工作。

藏品推薦:

水平式大型照相製版機

水平式大型照相製版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製版照相(Photograhy for Graphic Arts)為因應製版而進行照相之機具,透過製版照相機將等待印刷的完稿攝製成底片之後,才能進行製版與印刷。

特色:
製版照相機可分為水平式及直立式,構造概分三部分:一為原稿架或透明底片架;二為鏡頭板,亦即相機前部;通常包括檢影版、底片架及網屏架或稱真空吸片器,此外尚有附件如燈光、計時器等,操作自動化,按鈕即可。

藏品推薦:

手搖式鑄字機

手搖式鑄字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功能用途:
手搖鑄字機是早期用於鑄造鉛合金活字的主要機械。其動力是採用手搖操控的方式,驅動鑄型上的銅模與熔鉛的密合澆鑄,而形成鉛字,以供活字版的排印使用。其主要結構分為鉛鍋與鑄型兩個部份。鉛鍋中承載了經由燃煤加熱的熔鉛,鑄型上可配裝各種字母銅模。經手搖動力,同時開啟鑄口、下降活塞,迫使熔鉛注入字模,而鑄出鉛字。

特色:
手搖鑄字機最早是於1838年,由美國人D. Bruce所發明。本機在1930年代日據時期,由朱萬金先生的中南鑄字廠,在創辦初期所使用的機種,係經日本人改良後的型式,多使用於大號數鉛活字鑄造工作上。手搖式鑄字機,因無冷卻系統,也無修切裝置,因此當連續造字後,除須以濕布擦拭散熱外,字尾贅片與字身四側須經由手工修磨。造字程序相較於今日電腦文字鍵盤輸入,幾不可同日而語! 中南為大型專業鑄字廠,由台北市印刷公會的朱萬金創辦,字母的部份是就銅模進行翻修,字子是開始的時候需要很細的手工,台灣開始製造是因為日本製的比台灣製的價格高出十倍以上。歷經多年,工廠亦搬遷過,初期為手搖機,經整理功能尚完整之四台捐贈博物館。 最多的時候鑄字機約有二十台,包括瓦斯為動力的設備,機種多為八光。現為朱吉雄先生負責,廠房約平面五十坪。就該廠房中字架排列相當具規模,同時對於排版材料的準備亦是完全。

藏品推薦:

凸版打樣機

凸版打樣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功能用途:
凸版印刷品打樣用。 台灣銀行印刷所捐贈,為日本西川鐵工所製作,造型優雅,可作為過往歷史的見證。在活版版面印製前,會先使用平壓式手扳的打樣機進行打樣校稿與確認編排。打樣機的操作方法是先將印版置於版盤上固定,在版面上塗墨,覆以紙張,用手扳壓印即成。

特色:
為日本西川鐵工所製作,造型優雅,優先保存,但滾筒無膠滾。

藏品推薦:

中文打字機

中文打字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特色:
因為打字排版普遍發展,而打字排版必須要用平版印刷,取其速度快成本低,逐漸取代活版的工作,印刷方式亦由熱式凸版進入冷式平版印刷時代。民國55年,國內第一台「華星牌」中文打字機生產,民國66年至76年為中文打字排版全盛時期;民國70年日經公司推出全自動電子中文打字機,改善初期品質較活版差的問題,書籍排版的標題則採用照相打字,字型由日本進口,大小變化可應用自如,中文打字排版雖然廉價卻有不易修正的缺點,於是有記憶儲存功能的電腦排版出現市面後終被取代。此台中文打字機為日經公司於民國69年11月生產的手動中文打字機,目前館內蒐藏的皆為民國70年以後的電動中文打字機,因此評估有其蒐藏的重要性。

藏品推薦:

排版房設備

排版房設備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功能用途:
排版房設備中包含的工具較為瑣碎,一般有金屬檢字手盤、木質貯字盒、配合補字作業的貯字架、木質排版桌、金屬排版盤、木質八開存版盤,用於存放排好印版,可重疊推放,以及擺置鉛線的鉛線盤。

特色:
逢源的排版房精巧紮實,整廠捐贈後加以復原,可窺得組版全貌。擔任組版工作者,不但要能辨認各種空鉛材料與字粒大小的的配合,同時要有運用換算的能力,使版面整齊美觀,是活版印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所包括的工具較為瑣碎,有 1.檢字手盤:金屬 2.貯字盒:木質 3.貯字架:配合補字作業 4.排版桌:木質 5.排版盤:金屬鐵盤,有4開8開尺寸 6.存版盤:木質為主,存放排好印版,八開,可重疊堆放 7.鉛線盤:擺置鉛線木條用 8.空鉛箱:木質 9.鉛線切刀:裁切鉛線為定長用,又稱欄切機 10.行條切刀:裁切厚鉛條及木條 11.框邊修切機:可切框邊、斜邊,以45 o為主,又稱罫切機12.打樣機:手搖式 13.倍數尺:以金屬、塑膠或木片製者,刻度各種號數或點數的倍數用尺 14.鑷子:夾取活字用。

藏品推薦:

電動照相打字機

電動照相打字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屬於森澤公司產品,型號MC60-MORISAWA

特色:
印刷方式改變自民國52年以後,因為打字排版普遍發展,而打字排版必須要用平版印刷,取其速度快成本低,逐漸取代活版的工作,印刷方式亦由熱式凸版進入冷式平版印刷時代。民國55年,國內第一台「華星牌」中文打字機生產,民國66年至76年為中文打字排版全盛時期;民國70年日經公司推出全自動電子中文打字機,改善初期品質較活版差的問題,書籍排版的標題則採用照相打字,字型由日本進口,大小變化可應用自如,中文打字排版雖然廉價卻有不易修正的缺點,於是有記憶儲存功能的電腦排版出現市面後終被取代。

藏品推薦:

石版(一)

石版(一)

所在位置:1樓館史展展示中

功能用途:
印製愛國獎券所用的版材,在石材上製成印版,為平版印刷技術。平版印刷其版面的印紋與非印紋部分無明顯的高低差別,而是利用水與油墨互相排斥的原理,印紋部分具有吸收油墨排斥水分的特性,而非印紋部分卻有吸收水分排斥油墨的性質,只要在版面上交替塗抹水和油墨,就可印刷。

特色:
為大理石材質,上刻有愛國獎券之圖樣,為1950年代最重要的印刷文物之一,宜先保存。可表彰愛國獎券不同製版技術的演進。

藏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