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類
卡式錄音帶-紅蜻蜓(小虎隊)
卡式錄音帶-葉歡
卡式錄音帶-不一樣的女孩(方文琳)
卡式錄音帶-送我回家(方文琳)
卡式錄音帶-大小百合 10大冠軍曲3
卡式錄音帶-銀霞專輯 "旅行者"三重唱合聲
卡式錄音帶-龍千玉 台語專輯3
卡式錄音帶-鄧麗君 1985東京演唱會 上
卡式錄音帶-冬戀 陳芬蘭"69"最佳歌曲
卡式錄音帶-望你早歸 李碧華鄉土口唱文學 2
卡式錄音帶-美就是心中有愛 中國小姐選拔特別專輯
卡式錄音帶-長崎蝴蝶姑娘 8
卡式錄音帶-長崎の女 7
卡式錄音帶-藥師丸ひろ子 第6集
卡式錄音帶-松田聖子
卡式錄音帶-古箏 演奏曲1
卡式錄音帶-古箏 演奏曲7
卡式錄音帶-中國音樂新銓 笛篇
卡式錄音帶-排笛 17
卡式錄音帶-神簫 (1)
卡式錄音帶-神簫 (2)
卡式錄音帶-神簫 (3)
卡式錄音帶-迷惑的薩克斯風演奏2
卡式錄音帶-小喇叭演奏曲 6
卡式錄音帶-閃電節奏樂團 演奏愛國歌曲專集
卡式錄音帶-雷射音樂 粉紅金鐵帶 筒簫演奏
卡式錄音帶-陳志遠的音樂之旅(3)
卡式錄音帶-輕音樂之旅 進行曲
卡式錄音帶-聖誕頌三 聖誕音樂盒
卡式錄音帶-台視卡通歌曲精選 2
卡式錄音帶-BBC NEW ENGLISH COURSE 2
卡式錄音帶-空境 吉祥偈
卡式錄音帶-彌陀聖號(五音四字)
卡式錄音帶-六字彌陀聖號 華樂版
卡式錄音帶-晚課 閩南語國樂伴奏 第2集
卡式錄音帶-無不響應 創新版大悲咒
卡式錄音帶-黃安源的胡琴世界(黃安源專輯二)
卡式錄音帶-浪漫旋律第四集(理查克萊德門鋼琴演奏)
卡式錄音帶-鋼琴之愛Ⅱ(陳冠宇、羅大佑)
卡式錄音帶-請你回眸(殷正洋)
卡式錄音帶-原野情懷(原野三重唱)
卡式錄音帶-明天會更好
卡式錄音帶-1984-1989李宗盛作品集
卡式錄音帶-原鄉情濃(鄧麗君)
卡式錄音帶-懷念老歌1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一輯)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二輯)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三輯)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四輯)
卡式錄音帶-劉墉、和珅與乾隆第七集(吳兆南單口相聲)
卡式錄音帶-劉墉、和珅與乾隆第八集(吳兆南單口相聲)
卡式錄音帶-對口相聲大全(陳逸安、丁長華)
卡式錄音帶-馬季大陸相聲名家精選(第二輯)
卡式錄音帶-李國修的私房帶(第一卷)
卡式錄音帶-靈異世界(倪匡現身說法5)
黑膠唱片-拜爾鋼琴教本
黑膠唱片-鋼琴小奏鳴曲集 第一集
黑膠唱片-鋼琴小奏鳴曲集 第二集
黑膠唱片-徹爾尼100首練習曲集
黑膠唱片-世界各國民謠大全
黑膠唱片-鋼琴名曲大全
黑膠唱片-約翰.史特勞斯 圓舞曲
黑膠唱片-巴赫平均率鋼琴曲集全曲
黑膠唱片-徹爾尼30首練習曲集
黑膠唱片-布爾格繆勒25首練習曲
黑膠唱片-貝多芬四大奏鳴曲
黑膠唱片-快樂的土風舞(第一集)
黑膠唱片-鄉城室內樂團演奏
黑膠唱片-孔空奈中聲練習曲
黑膠唱片-四大芭蕾名曲集
卡式錄音帶-思想起絕版台灣鄉土歌謠
卡式錄音帶-張宇一言難盡
卡式錄音帶-歡喜平安的人生(台語)
卡式錄音帶-陳艾湄現代灰姑娘專輯初戀
卡式錄音帶-陳亮吟純與醇
卡式錄音帶-孟庭葦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卡式錄音帶-李立羣表演工作坊臺灣怪譚(上)
卡式錄音帶-李立羣表演工作坊臺灣怪譚(下)
卡式錄音帶-馮翊綱、宋少卿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
開獎節目側錄影帶〈第一卷910122與最後一卷951229〉
國歌影片膠捲
函授黑膠唱片
8毫米膠捲影片(無聲片)
KTV伴唱錄影帶
流行音樂錄音帶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1/7)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2/7)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3/7)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4/7)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5/7)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6/7)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7/7)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萬芳左手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葉啟田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葉啟田乾一杯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姜育恆一世情緣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龍千玉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陳淑樺一生守候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淑樺的台灣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李玟答應我
卡式錄音帶-紅蜻蜓(小虎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葉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不一樣的女孩(方文琳)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送我回家(方文琳)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大小百合 10大冠軍曲3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銀霞專輯 "旅行者"三重唱合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龍千玉 台語專輯3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鄧麗君 1985東京演唱會 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冬戀 陳芬蘭"69"最佳歌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望你早歸 李碧華鄉土口唱文學 2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美就是心中有愛 中國小姐選拔特別專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長崎蝴蝶姑娘 8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長崎の女 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藥師丸ひろ子 第6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松田聖子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古箏 演奏曲1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古箏 演奏曲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中國音樂新銓 笛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排笛 1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神簫 (1)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神簫 (2)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神簫 (3)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迷惑的薩克斯風演奏2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小喇叭演奏曲 6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閃電節奏樂團 演奏愛國歌曲專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雷射音樂 粉紅金鐵帶 筒簫演奏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陳志遠的音樂之旅(3)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輕音樂之旅 進行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聖誕頌三 聖誕音樂盒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台視卡通歌曲精選 2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BBC NEW ENGLISH COURSE 2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空境 吉祥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彌陀聖號(五音四字)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六字彌陀聖號 華樂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晚課 閩南語國樂伴奏 第2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無不響應 創新版大悲咒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黃安源的胡琴世界(黃安源專輯二)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浪漫旋律第四集(理查克萊德門鋼琴演奏)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鋼琴之愛Ⅱ(陳冠宇、羅大佑)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請你回眸(殷正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原野情懷(原野三重唱)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明天會更好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1984-1989李宗盛作品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原鄉情濃(鄧麗君)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懷念老歌1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一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二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三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魏龍豪相聲世界(新篇第四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劉墉、和珅與乾隆第七集(吳兆南單口相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劉墉、和珅與乾隆第八集(吳兆南單口相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對口相聲大全(陳逸安、丁長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馬季大陸相聲名家精選(第二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李國修的私房帶(第一卷)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錄音帶-靈異世界(倪匡現身說法5)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主要為國語流行歌曲及相聲作品為主,少數為英語歌曲及音樂帶,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在1980-1990年代錄音帶市場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黑膠唱片-拜爾鋼琴教本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鋼琴小奏鳴曲集 第一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鋼琴小奏鳴曲集 第二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徹爾尼100首練習曲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世界各國民謠大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鋼琴名曲大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約翰.史特勞斯 圓舞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巴赫平均率鋼琴曲集全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徹爾尼30首練習曲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布爾格繆勒25首練習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貝多芬四大奏鳴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快樂的土風舞(第一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鄉城室內樂團演奏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孔空奈中聲練習曲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黑膠唱片-四大芭蕾名曲集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1980年代
功能用途:
音聲紀錄媒材。
特色:
本批黑膠唱片主要為12吋,少數為10吋。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7吋及10吋的黑膠皆為世面上少見的規格。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 ⅓轉及45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 ⅓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本批黑膠唱片超過半數為音樂教學教材使用,有些甚至附有附中文解說及全曲樂譜,提供詳細的音樂賞析資料。
卡式錄音帶-思想起絕版台灣鄉土歌謠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張宇一言難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歡喜平安的人生(台語)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陳艾湄現代灰姑娘專輯初戀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陳亮吟純與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孟庭葦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李立羣表演工作坊臺灣怪譚(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李立羣表演工作坊臺灣怪譚(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卡式錄音帶-馮翊綱、宋少卿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從1877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圓筒留聲機以來,紀錄聲音的載體從最早的留聲機圓筒,歷經圓盤唱片、鋼絲、磁帶、光碟,以至現在的MP3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人們不同的聆賞選擇。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從科技面可以看到錄音帶的問世取代了黑膠唱片,但隨後登場的CD也終結了錄音帶的市場。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之時已由德國使用,原理是藉由磁頭讀取磁帶上的信號以重現聲音。錄音帶系統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仍然無法與盛況空前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該產品的熱銷對廠商形成一股來自消費者對產品更高性能的要求,迫使廠商不斷進行改良,並在1970 年代在一般聽眾之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臺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
1980年前後是錄音帶的高峰期,因此許多唱片業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見證臺灣當時多元以及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開獎節目側錄影帶〈第一卷910122與最後一卷951229〉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台灣第一次全面性發行公益彩卷,對開獎作業電視實況轉播,第一期開獎〈910122〉與最後一期開獎〈951229〉的轉播側錄帶。
國歌影片膠捲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年份:約1960年代
功能用途:
戲院撥放電影前之國歌撥放
以及交通安全等政令宣導
特色:
1.早期電影院開場前播放之宣導短片
2.見證當時代之文化與生活
函授黑膠唱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自學電子學有聲唱片,共有7片(紅色片:簡介,黑色片:使用介紹,5片藍片:課程內容)
特色:
自1877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發明了留聲機至今已長達130多年,讓人們在聲音錄製與播放上,將人們生動的聲音,經由媒材的儲存,結合文字將人們的活動、思想、情感保存下來,而最早的技術是使用錫箔製的滾筒作為記錄聲音的器具,發展至硬蠟、蟲膠、塑膠等材質,使得原先類比讀取方式發展至數位技術,使得常見的12吋唱片材質演變成CD型態,讓原先用唱針讀取改成雷射光學讀取,不僅讀取數度快也增大儲存空間,此物件不同於傳統硬質塑膠音樂唱片,而為半透明軟質塑膠,並設計作成有聲書販售,讓讀者於家中自學半導體教材,該物件於1976年美國Michigan製造,見證常見黑膠唱片另一個存在生活中科技物件但如今在蘋果平板電腦結合雲端技術下,從網際網路下載音樂已非難事,讓儲存聲音實體媒材已非必要,聲音媒材材質的變革與發展歷程,其背後隱藏許多科學人士的心血與結晶。
8毫米膠捲影片(無聲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8豪米影片放映機多為家庭用,該機型號為MOViLUX 8B
特色:
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看影片在民眾日常生活上,較為罕見,該台8毫米放映機較其他16毫米甚至35毫米電影,屬於家庭使用,機器僅具有播放影片而無播放聲音功能,播放聲音需配置磁帶播放機.機器上有18或24選項,為影片播放的速度,為1秒18格或24格.捐贈者梁先生仍保留一片8毫米影片,屬黑白片,片名為Quail Hunt,為早期卡通動畫片,相當有趣,此影片製造者為著名美國Castle Films公司生產製造,在1960至1980年代,是生產彩色卡通影片公司的代表者,著名的影片包含科學怪人,狼人及木乃伊等恐怖影片,該播放機器與影片見證民50年代人們生活情形,膠捲影片具有追憶及再現過去人們生活中的活動、思想及情感,是表徵人類文明發展重要的物証,擬建議蒐藏.
KTV伴唱錄影帶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s
功能用途:
播放伴唱 觀賞
特色:
1980年代後期起 興起卡拉OK(後來轉變為KTV) 隨著伴唱機價格低廉 伴唱帶也普遍 除了專門店之外 開始有家用型卡拉OK伴唱機出現 家庭也購買家用型卡拉OK伴唱帶 伴唱帶之一[后聲KTV200曲]收錄12首1990年代台灣相當紅的流行金曲 包括如果雲知道 姊妹 掌心等 伴唱帶之二[KTV總動員]也收錄12首1990年代台灣相當紅的流行金曲 包括無情的情書 他不愛我 製造浪漫等 伴唱帶之三總動員]也收錄12首1990年代台灣相當紅的流行金曲(這支是台語歌) 包括世界第一等 認份 愛到才知痛(OS 大部分的歌評估人都聽過也會唱 我相信多數委員也都會唱 畢竟是金曲呀) 本物件另搭配9支錄影帶 包括歐洲精華導覽 大洋洲精華導覽 南非精華導覽 埃及精華導覽 美洲精華導覽 等
1980年代後期起 興起卡拉OK(後來轉變為KTV) 隨著伴唱機價格低廉 伴唱帶也普遍 除了專門店之外 開始有家用型卡拉OK伴唱機出現 家庭也購買家用型卡拉OK伴唱帶 伴唱帶之一[后聲KTV200曲]收錄12首1990年代台灣相當紅的流行金曲 包括如果雲知道 姊妹 掌心等 伴唱帶之二[KTV總動員]也收錄12首1990年代台灣相當紅的流行金曲 包括無情的情書 他不愛我 製造浪漫等 伴唱帶之三總動員]也收錄12首1990年代台灣相當紅的流行金曲(這支是台語歌) 包括世界第一等 認份 愛到才知痛(OS 大部分的歌評估人都聽過也會唱 我相信多數委員也都會唱 畢竟是金曲呀) 本物件另搭配9支錄影帶 包括歐洲精華導覽 大洋洲精華導覽 南非精華導覽 埃及精華導覽 美洲精華導覽 等
流行音樂錄音帶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8
功能用途:
聆賞流行音樂
特色:
在CD等數位音樂風行之前 音樂等聲音檔案存放在磁帶上 流行音樂則以製造成卡匣錄音帶的方式販售 本捲錄音帶為滾石國際音樂公司1998年發行的任賢齊個人專輯愛像太平洋 收錄10首歌曲 包括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傷心太平洋等(OS 這兩首比較紅 評估人聽過也會唱 又以對面的女孩看過來較紅 ) 本錄音帶系列尚有11捲錄音帶(校園民歌 大悲咒等)與一卷清潔帶 本館蒐藏家電文物 收錄音機為一大宗 應搭配入藏錄音帶 以完整呈現技術與其使用
在CD等數位音樂風行之前 音樂等聲音檔案存放在磁帶上 流行音樂則以製造成卡匣錄音帶的方式販售 本捲錄音帶為滾石國際音樂公司1998年發行的任賢齊個人專輯愛像太平洋 收錄10首歌曲 包括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傷心太平洋等(OS 這兩首比較紅 評估人聽過也會唱 又以對面的女孩看過來較紅 ) 本錄音帶系列尚有11捲錄音帶(校園民歌 大悲咒等)與一卷清潔帶 本館蒐藏家電文物 收錄音機為一大宗 應搭配入藏錄音帶 以完整呈現技術與其使用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1/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本物件屬密紋唱片,作為英語句型學習的媒材。
特色: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10吋的黑膠已屬少見,至於7吋的黑膠要算是市面上更為少見的規格,7吋黑膠通常都是很珍貴的單曲老歌。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轉、45轉及78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老唱片可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鑽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本物件屬密紋唱片。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2/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本物件屬密紋唱片,作為英語句型學習的媒材。
特色: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10吋的黑膠已屬少見,至於7吋的黑膠要算是市面上更為少見的規格,7吋黑膠通常都是很珍貴的單曲老歌。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轉、45轉及78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老唱片可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鑽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本物件屬密紋唱片。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3/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本物件屬密紋唱片,作為英語句型學習的媒材。
特色: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10吋的黑膠已屬少見,至於7吋的黑膠要算是市面上更為少見的規格,7吋黑膠通常都是很珍貴的單曲老歌。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轉、45轉及78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老唱片可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鑽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本物件屬密紋唱片。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4/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本物件屬密紋唱片,作為英語句型學習的媒材。
特色: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10吋的黑膠已屬少見,至於7吋的黑膠要算是市面上更為少見的規格,7吋黑膠通常都是很珍貴的單曲老歌。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轉、45轉及78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老唱片可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鑽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本物件屬密紋唱片。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5/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本物件屬密紋唱片,作為英語句型學習的媒材。
特色: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10吋的黑膠已屬少見,至於7吋的黑膠要算是市面上更為少見的規格,7吋黑膠通常都是很珍貴的單曲老歌。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轉、45轉及78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老唱片可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鑽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本物件屬密紋唱片。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6/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本物件屬密紋唱片,作為英語句型學習的媒材。
特色: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10吋的黑膠已屬少見,至於7吋的黑膠要算是市面上更為少見的規格,7吋黑膠通常都是很珍貴的單曲老歌。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轉、45轉及78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老唱片可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鑽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本物件屬密紋唱片。
英語九百句型(2) 7吋黑膠唱片(7/7)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本物件屬密紋唱片,作為英語句型學習的媒材。
特色:
目前常見的黑膠尺寸分別是直徑 7 吋,10 吋,12 吋。其中12吋黑膠是最常見的規格,10吋的黑膠已屬少見,至於7吋的黑膠要算是市面上更為少見的規格,7吋黑膠通常都是很珍貴的單曲老歌。
黑膠唱片的轉速:
黑膠唱片的轉速分兩種,分別為33轉、45轉及78轉,通常專輯都是以33轉居多,單曲則是45轉居多。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為,由唱針(Stylus)讀取唱片溝槽(Groove)中的音樂訊息,溝槽的寬窄變化帶動唱針產生微弱電流,再透過唱頭內的線圈(Coil)將訊號傳送出去,經由主機將其轉化為聲音訊號,最後由喇叭(Speaker)傳出聲音,這就是黑膠唱片的物理原理。
老唱片可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鑽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本物件屬密紋唱片。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萬芳左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葉啟田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葉啟田乾一杯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姜育恆一世情緣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龍千玉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陳淑樺一生守候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淑樺的台灣歌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卡式流行音樂錄音帶-李玟答應我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國台語及音樂帶等類別,約為1980及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1980、1990這20年間,是臺灣流行音樂重要發展時期。
1980年代由於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林強的「向前行」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O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多捲為飛碟發行的專輯,像是黃鶯鶯、王傑、蔡幸娟、葉歡、姜育恆等當時的知名歌手。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開獎節目側錄影帶〈第一卷910122與最後一卷951229〉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台灣第一次全面性發行公益彩卷,對開獎作業電視實況轉播,第一期開獎〈910122〉與最後一期開獎〈951229〉的轉播側錄帶。
藏品推薦:
函授黑膠唱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自學電子學有聲唱片,共有7片(紅色片:簡介,黑色片:使用介紹,5片藍片:課程內容)
特色:
自1877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發明了留聲機至今已長達130多年,讓人們在聲音錄製與播放上,將人們生動的聲音,經由媒材的儲存,結合文字將人們的活動、思想、情感保存下來,而最早的技術是使用錫箔製的滾筒作為記錄聲音的器具,發展至硬蠟、蟲膠、塑膠等材質,使得原先類比讀取方式發展至數位技術,使得常見的12吋唱片材質演變成CD型態,讓原先用唱針讀取改成雷射光學讀取,不僅讀取數度快也增大儲存空間,此物件不同於傳統硬質塑膠音樂唱片,而為半透明軟質塑膠,並設計作成有聲書販售,讓讀者於家中自學半導體教材,該物件於1976年美國Michigan製造,見證常見黑膠唱片另一個存在生活中科技物件但如今在蘋果平板電腦結合雲端技術下,從網際網路下載音樂已非難事,讓儲存聲音實體媒材已非必要,聲音媒材材質的變革與發展歷程,其背後隱藏許多科學人士的心血與結晶。
藏品推薦:
8毫米膠捲影片(無聲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8豪米影片放映機多為家庭用,該機型號為MOViLUX 8B
特色:
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看影片在民眾日常生活上,較為罕見,該台8毫米放映機較其他16毫米甚至35毫米電影,屬於家庭使用,機器僅具有播放影片而無播放聲音功能,播放聲音需配置磁帶播放機.機器上有18或24選項,為影片播放的速度,為1秒18格或24格.捐贈者梁先生仍保留一片8毫米影片,屬黑白片,片名為Quail Hunt,為早期卡通動畫片,相當有趣,此影片製造者為著名美國Castle Films公司生產製造,在1960至1980年代,是生產彩色卡通影片公司的代表者,著名的影片包含科學怪人,狼人及木乃伊等恐怖影片,該播放機器與影片見證民50年代人們生活情形,膠捲影片具有追憶及再現過去人們生活中的活動、思想及情感,是表徵人類文明發展重要的物証,擬建議蒐藏.
藏品推薦:
卡式錄音帶-紅蜻蜓(小虎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藏品推薦:
卡式錄音帶-不一樣的女孩(方文琳)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藏品推薦:
卡式錄音帶-送我回家(方文琳)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藏品推薦:
卡式錄音帶-葉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1990
功能用途:
卡式錄音帶(英語: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叫卡帶、盒帶、盒式錄音磁帶,或者簡單稱為錄音帶)是一種用於儲存聲音的磁帶。
透過音響設備可將卡帶中所儲存的聲音內容播放提供賞析。
特色:
卡式錄音帶的問世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卡式錄音帶的結構是在基帶上塗覆有粉狀磁性物質,而基帶通常是由醋酸鹽或多元酯的化合物所做成,而最常用的磁帶多以多元酯(商業名稱是Mylar,一種聚乙酯的塑膠薄膜)做基帶。由於帶子的表層塗有金屬氧化物或其與鉻氧化物的混合物質,當其在錄音磁頭的磁場範圍時,表層的金屬磁粉便會按照收錄的聲音重新排列,以記錄與播放聲音。
本批錄音帶概分為臺語、國語、日語、英語、傳統歌謠、音樂帶、音響試聽帶及語言學習錄音帶等類別,主要為1980-1990年代發行之作品。
1980、1990這20年間除了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時期外,也是錄音帶的高峰期,許多唱片公司除了會選用錄音帶發行新的專輯外,也會選擇部分曾經出版、有銷路的唱片,轉成錄音帶上市。
同時由於唱片公司或影音公司在音樂內容刻成母帶後,以錄音帶發行可以少量出版,較沒有庫存壓力,也就是錄音帶的成本較唱片略低,因此開始有影音業者、政府部門或機關團體等,嘗試以錄音帶型式出版比較冷門、小眾或特殊需求的聲音出版品,滿足民眾因學習、休閒、信仰或研究上的各種不同需求。例如文建會於1991年出版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本次捐贈物件中即有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管理處發行的山歌新唱,紀錄原住民族的歌謠;宗教團體發行彌陀聖號,還有許多輕音樂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音樂。
這批捐贈物件除可見證音樂媒材的演進外,也可一窺臺灣當年流行音樂之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藏品推薦:
排版房設備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功能用途:
排版房設備中包含的工具較為瑣碎,一般有金屬檢字手盤、木質貯字盒、配合補字作業的貯字架、木質排版桌、金屬排版盤、木質八開存版盤,用於存放排好印版,可重疊推放,以及擺置鉛線的鉛線盤。
特色:
逢源的排版房精巧紮實,整廠捐贈後加以復原,可窺得組版全貌。擔任組版工作者,不但要能辨認各種空鉛材料與字粒大小的的配合,同時要有運用換算的能力,使版面整齊美觀,是活版印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所包括的工具較為瑣碎,有 1.檢字手盤:金屬 2.貯字盒:木質 3.貯字架:配合補字作業 4.排版桌:木質 5.排版盤:金屬鐵盤,有4開8開尺寸 6.存版盤:木質為主,存放排好印版,八開,可重疊堆放 7.鉛線盤:擺置鉛線木條用 8.空鉛箱:木質 9.鉛線切刀:裁切鉛線為定長用,又稱欄切機 10.行條切刀:裁切厚鉛條及木條 11.框邊修切機:可切框邊、斜邊,以45 o為主,又稱罫切機12.打樣機:手搖式 13.倍數尺:以金屬、塑膠或木片製者,刻度各種號數或點數的倍數用尺 14.鑷子:夾取活字用。
藏品推薦:
歌林黑白電視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年份:1970s
功能用途:
收看電視節目
特色:
歌林公司 MODEL CQ-6403UR 14吋電視反應電視由家庭客廳全家使用轉向為個人娛樂休閒用途發展
藏品推薦:
電視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特色:
貼有Sony Taiwan字樣的彩色電視機,是1970年代還有小門的款式,小門一關,就算不用開電源開關,電視影像也會自動停止。許多人童年對電視的印象就是在小門的開開關關中挨罵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