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類
鈴木機車
大同電鍋
腳踏車(伍聯牌)
孵蛋機
大同電扇
雜細車
武車
香蕉車
美利達MTA-510A型登山車
晴雨帽半成品(紙)
JT9D-7A型發動機
14M圓罐自動真空封罐機
製晴雨帽機
家庭用精米機
美利達萊電車PC500型
廣鎖-開放式鎖孔
西洋鎖
擦鞋/修鞋車
Birdy LX 折疊車
富士霸王腳踏車
花旗鎖-猴子
花旗鎖-盒子
手搖式防空警報器
顏氏張衡地動儀
黑松早期招牌
加熱爐
圓罐半自動封罐機
塞萊里費爾腳踏車
西洋鎖
花旗鎖-蠍子
礱穀機
風鼓車
Mi-ken 咕咕鐘
天車驅動車床
JL Fisher 麥克風吊臂車
外轉上鎖式輔助鎖
圓柱型玻璃罩座鐘
精工牌鬧鐘
德製Peter鬧鐘
德製Peter 鬧鐘
老式鬧鐘
德製phinney-walker 鬧鐘
雙響鈴鬧鐘
日製Rhythm 鬧鐘
落地型座鐘
圓形鎖栓插入木栓鎖
雙鑰匙木栓鎖
木閂鎖
鎖栓插入木栓鎖
鎖體正面插入木栓鎖
鎖體側面插入木栓鎖
國家發明創作獎-嫁接輔助機具暨展示模型
國家發明創作獎-嫁接輔助機具暨展示模型
日製松下電工車床
鏡片研磨機
鏡片拋光機
鏡片散光研磨機
指紋/密碼/鑰匙智慧門鎖(11A-ST)
精工牌電晶體機械鐘
美製鑽機
犁
耙
耖
偉士牌 PX150E 機車
國家發明創作獎-自行車拖車行李箱
國家發明創作獎-適用於防火建材板料之吊掛裝置
國家發明創作獎-可移式輕鋼架吊鉤
恆溫油槽
微波合成信號掃描產生器(等幅波產生器)
標準溫度顯示紀錄儀 (電子恆溫顯像系統)
自動化電橋
掃描式探針顯微鏡
示波器
分光儀 (分光分析儀)
半導體溫控器 (溫度控制器)
半導體雷射電流源(雷射光源)
可調式二極體雷射控制器 (雷射光源)
10 kg 質量比較儀(荷重之質量比較器)
6英吋電磁式流量計(流量計)
掌上型示波電表 (萬能電錶)
掌上型示波電表 (萬能電錶)
質量比較儀 (荷重之質量比較器)
冷卻器 (冷凝器)
直流電壓校正器(電壓校正器)
石英震盪紫外光偵測器(光度計)
CO 偵測頭(紅外線觀測器)
甲烷分析儀 (甲娗檢定器)
一氧化碳氣體分析儀(氣體分析儀)
鋼瓶用滾輪機(標準篩振盪機)
尖銳邊緣測試器
手握式推拉力計夾具組眼鏡耐衝撞試驗台
實驗室直讀式綜合溫度指數測定儀
數位儀器測試組
長行程移動台
高功率放大器
高功率放大器
高功率放大器
高功率放大器
高功率放大器
光學顯微鏡
大同電鍋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電器用品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此「大同電鍋」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於1960年發表的產品,因堅固耐用,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家公司1918年成立於台北市,公司營運近百年。 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家電機械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孵蛋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馬達是用110伏特規格電力。右側拉桿具三段調整雞蛋架功能,木頭箱體內部利用木條旋轉來調整內部溫度均勻。機器表面上方與背面皆有氣孔調整溼度。
特色:
據所有者說明該台推測是早期台灣自日本進口的第二台孵蛋機,孵蛋的過程有兩個階段,一開始前面的18天是將雞蛋放於上層可轉動長方形盤子,18天過後再移到下方抽屜等待完全孵化成小雞。
孵蛋機的功能是作為均勻提供雞蛋適當的溫度與溼度條件,讓雞蛋孵化速度正常.物件所有者陳輝雄先生,於民國48年在斗六設立華美養雞場,因在高雄養雞場的叔叔陳煥鈿先生,有購入其它新機種機器,而將這台日本進口的孵蛋機送給陳輝雄先生,陳先生一直使用至民國70多年他賣掉雞場為止。早期國內各家門戶以小型養雞場飼養約10~20隻雞來賺取生活開銷費用,是很普遍的方式,而大一點的養雞廠就會引進孵蛋機提高產量,雖然都只是小家戶,但卻可以看出他們對於這些生活器具是帶著珍惜與感恩,同樣也希望這些器具能被保存起來讓大家了解這機器的過往。
大同電扇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電器用品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此「大同電扇」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於1950年發表的產品,因堅固耐用,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家公司1918年成立於台北市,公司營運近百年。 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家電機械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雜細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60s
功能用途:
交通工具
特色:
早年地處偏僻的農村,因交通不便,居民若需要採買日常生活用品,就必需要抽空前往較熱鬧的市區才能買得到,如此的交通往返,往往需要耗費一天的時間,十分費時不便。而為因應當時的民情所需,坊間賣雜細行業因而崛起。賣雜細小販通常以兩個木製大箱櫃,內部疊滿許多精細小巧的日常用品,並分為上、下兩層放置,下層多採用抽屜式,而上層分層則為玻璃櫃,讓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內部陳設的貨品,並沿街兜售招攬生意,吸引購買意願。後來出現以腳踏車載著雜細櫃的雜細車,小販沿街叫賣,村中民眾遂聞聲而來,群眾簇擁在櫃子旁選購,貨品從胭脂、水粉、花露水、髮夾、火柴、鞋油、牙粉、墨水、布匹等等應有盡有,若顧客有特殊需求,賣貨小販也接受個人預約訂購,並於下回到訪時,一併將貨物帶到。因此,雜細車不僅可說是一種流動式百貨專賣店,也是早期的一種服務行業。
藏品推薦:
武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武車早期主要扮演運輸的角色,使用者大都為農民或商人,因此設計較著重車身結構的穩固。
特色:
台灣早期具代表性的腳踏車之一,堅固耐用並可承受較重的負載物。
藏品推薦:
香蕉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1967年推出的香蕉車,在美國童車界掀起風潮,帶動台灣自行車外銷。1969年,台灣自行車外銷量為8.5萬輛,1973年更多達131.3萬輛。
特色:
1967年起,台灣自行車廠商轉向國際市場發展;一款香蕉造型、物美價廉的迷你車High Raiser Bicycle香蕉車,在美國童車界掀起風潮,不僅肯定台灣自行車的製造能力,也帶動台灣自行車外銷。
藏品推薦:
美利達MTA-510A型登山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登山車具有相當多樣化的使用特性,可在山野林間的道路輕鬆馳騁,堅固的車體與多段變速亦適用於街道騎乘,並且有適用於成人與兒童的多種車款。
特色:
登山自行車的特徵為直立式把手與減震裝置, 2吋寬輪胎、輪胎上的花紋可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耐震、穩定性佳。
晴雨帽半成品(紙)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功能用途:
為台灣光復初期,專以生產郵差工作所戴用帽子(俗稱晴雨帽)之生產機器
特色:
機器加工採用蒸氣加熱方式,生產大尺寸的帽子
JT9D-7A型發動機
所在位置:6F 太空飛行探索館
特色:
外觀貌似超大電扇及大香菇的龐然大物,竟是發動機!這個超大展覽品正是中華航空公司捐贈給本館的一具JT9D-7A 噴射發動機,通常安裝在747-SP和747-200型的飛機上,從1980年開始使用,期間飛過夏威夷、東京、香港等全世界各大城世,直到2002年除役。
整具發動機保存得相當完整及光亮,據華航維修技師表示,這具發動機雖然已經「退休」了,不過只要裝上適當的機械結構,它還是可以運轉的。
藏品推薦:
製晴雨帽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為台灣光復初期,專以生產郵差工作所戴用帽子(俗稱晴雨帽)之生產機器
特色:
機器加工採用木炭於模子下加熱方式,生產小尺寸的帽子
家庭用精米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70
特色:
黃副研究員俊夫於1月27日前往台南市安定區本館志工李麗香夫家,勘查她公公早期所用來碾米用的家用小型碾米機,經訪談了解此碾米機約1970年代,是她公公通常在稻穀收割後,都會留下一些稻穀自己食用或給親友,等到要吃米時,就將自己儲存的稻榖載到碾米廠花錢請米廠幫忙碾。後來家庭式碾米機出現,由於價格不高〔一般所見的多為拼裝機〕且方便,所以就直接購買一台在家自己碾。本館目前所蒐藏的碾米設備並無此類家庭用碾米機,故值得本館蒐藏。
通常鄉下的農家在收割後,都會留下一些稻穀自己食用或給親友,等到要吃米時,就將自己儲存的稻榖〔有的會寄放在碾米廠倉庫〕載到碾米廠花錢請米廠幫忙碾。後來家庭式碾米機出現,由於價格不高〔一般所見的多為拼裝機〕且方便,因此有許多農家就直接購買一台在家自己碾,雖然這種小機器碾出來的米品質稍差,但是給自己吃的倒也無妨,且自己碾米也比較省錢。
美利達萊電車PC500型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1996年,台灣自行車推出電動自行車,既可更省力地四處遊走,又可免去摩托車或汽車牌照稅與停車的困擾。
特色:
台灣自行研究開發的電動自行車。
廣鎖-開放式鎖孔
所在位置:2F 動力機械廳
功能用途:
數千年來,鎖具廣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發展始於人們在心理上對個人、群體、或群體中之個人在安全上的實際需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鎖具的功能愈加完備,不僅設計形式日新月異,且其製作精度也逐漸提高;此外,鎖具的應用範圍,也由往昔僅用於鎖門、鎖櫃、鎖箱,進而擴展到今日的鎖辦公桌、鎖保險櫃、鎖各型車輛、…等。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與組合鎖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為銅質,外形似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底面,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稱呼,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除具有保護、防護的作用之外,亦深具藝術價值。此物件為開放式鎖孔的廣鎖。
西洋鎖
所在位置:2F 動力機械廳
特色:
目前現存最古老的機械鎖應為西元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木栓鎖,其構造與現代的栓銷制栓鎖(Pin-tumbler cylinder locks)非常相似。之後,希臘人發明了鐮刀鑰匙,鐮刀狀的長型鑰匙穿入鎖孔,推動門內的木栓達到上鎖與開鎖的功能。羅馬人將埃及與希臘的鎖鑰予以綜合,發明優良精美的機械式凸塊鎖(Warded locks)。
十九世紀前,鎖具的基本原理並無突破性的進展,凸塊鎖一直是主流設計。十八世紀末,英國人巴倫(Robert Barron)改良凸塊鎖,成為槓桿制栓鎖(Lever-tumbler locks)。英國人布拉瑪(JosephBramah)提出新型設計,並懸賞重金給可以開啟這個鎖的人;從此之後,鎖匠與發明家紛紛提出新的構想,鎖具的設計與發明開始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美國人耶魯(Linus Yale)在1844年發明了俗稱喇叭鎖的栓銷制栓鎖,由於大量製作而且價格便宜,開啟廣大的市場。二十世紀以來,更具實用性與安全性的鎖具被開發出來,如只能在固定時間才能開啟的定時鎖(Time locks),由栓銷制栓鎖衍生出來的盤行制栓鎖(Disc-tumbler cylinder locks),利用磁鐵的磁力鎖(Magnetic locks)等等,相關的工具與設備也有長足的進步。
擦鞋/修鞋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60s
特色:
在台灣光復前後,皮鞋被視為上流社會人士或白領階級專屬的奢侈品之一,後來因為台灣經濟發展日趨穩定,人民購買物品的能力提昇,使得穿皮鞋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但購買皮鞋所費不孜,其高檔的價格讓人買後更為珍惜。為保持鞋面光亮,需常備擦鞋用具,而擁有者通常僅會在必要的場合下,才會穿皮鞋亮相,秀出體面。如果皮鞋壞了,也會找鞋匠進行修補,不會輕言丟棄。而保持鞋面光亮或進行修補需要時間與技術,這對需要交際應酬或舟車勞頓的人而言,找鞋匠代勞可以省卻許多麻煩。鞋匠的行業可分固定及流動兩種,固定者常在熱鬧的騎樓或酒吧、理容院等設攤;而流動式的擦鞋/補鞋車則常出現在人潮出入較多的車站、地下道、渡輪站等地,並機動性的調整服務地點。本物件的工具箱內兼備擦鞋與修鞋工具,具典藏台灣早期民生生活點滴的意義。
Birdy LX 折疊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2013
特色:
1994年太平洋自行車公司林正義董事長在歐洲自行車展中慧眼獨具,發現兩位德籍設計師Markus Riese 及 Heiko Müller 所創作的Birdy折疊車極具特色,並當場告訴他們:「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come to Taiwan」。為讓美夢成真,他們來到台灣,並在林董堅持不惜代價投資生產下,開始了 Birdy 的傳奇故事。Birdy在推出後不僅受到市場歡迎,也讓太平洋自行車公司及Riese & Müller逆轉勝,為現代伯樂識馬的故事。
Birdy運用具避震功能的特殊折疊方式與無關節式的折疊車架,其獨特的設計曾榮獲德國設計創新獎 Hessian Innovation Prize(1993)、日本設計大獎 Good Design Award(2001)、中華民國小巨人獎(2002),而全新設計改款的單體式(Monocoque)亦獲頒2006國際設計大奬:iF Product Design。
富士霸王腳踏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日據時代交通工具
特色:
具有摩擦式發電系統及附屬牌照,輪圈外框仿日本富士山造型,牛皮座椅,馬蹄型停放架。
花旗鎖-猴子
所在位置:2F 動力機械廳
功能用途:
數千年來,鎖具廣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發展始於人們在心理上對個人、群體、或群體中之個人在安全上的實際需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鎖具的功能愈加完備,不僅設計形式日新月異,且其製作精度也逐漸提高;此外,鎖具的應用範圍,也由往昔僅用於鎖門、鎖櫃、鎖箱,進而擴展到今日的鎖辦公桌、鎖保險櫃、鎖各型車輛、…等。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Splitting-spring padlock)與組合鎖(Combination padlock)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呈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端頂,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名稱,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如人物、動物、昆蟲、文字、樂器…等,除了具有保護與防衛的作用外,亦深具創意巧思與藝術價值,其中又以魚鎖最具代表性。組合鎖呈橫式圓柱體形狀,在圓柱之軸蕊上排列著數只同樣大小、且均能轉動的輪輪,每個轉輪之表面蝕刻著同樣數目的文字或數字,連著圓柱體之兩個端面,則是兩片直立的板柱,板柱上端連結一根鎖樑。只要所有轉輪轉到預定位置,形成正確的字串,鎖就可開啟。此物件為猴子外型的花旗鎖。
花旗鎖-盒子
所在位置:2F 動力機械廳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Splitting-spring padlock)與組合鎖(Combination padlock)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呈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端頂,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名稱,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如人物、動物、昆蟲、文字、樂器…等,除了具有保護與防衛的作用外,亦深具創意巧思與藝術價值,其中又以魚鎖最具代表性。組合鎖呈橫式圓柱體形狀,在圓柱之軸蕊上排列著數只同樣大小、且均能轉動的輪輪,每個轉輪之表面蝕刻著同樣數目的文字或數字,連著圓柱體之兩個端面,則是兩片直立的板柱,板柱上端連結一根鎖樑。只要所有轉輪轉到預定位置,形成正確的字串,鎖就可開啟。此物件為具盒子外型的花旗鎖。
手搖式防空警報器
所在位置:6F 多寶格
年份:1950左右
特色:
此台張簡裕益先生捐贈的手搖式防空警報器,為二次大戰到1960年代左右,地方或工廠遇上火災時會以敲鑼的方式提醒大家疏散,若是遇到空襲時,就會以警報器通知大家,所以才稱「防空警報」,,警報時警察或負責人員需拚命手搖警報器通知居民疏散,由於聲音不是很大,操作人員得一邊跑一邊搖。
目前這台防空警報器雖然鏽蝕嚴重,且有部分缺損,但是搖動時能會發出聲音,張簡先生表示是早期在報廢工廠採集而得,造型特殊,因此保存到現在。張簡先生再學生時代看到台灣多處廠房因為轉型或都市化的原因,導致大量早期的常民文物被遺棄與報廢,覺得非常可惜,因此每次只要聽到有哪個地方又要拆除了,就會以一種搶救的心態,趕去將自己能力所及的文物搶救下來,近年知道本館有在蒐集,因此慷慨的將其大部分蒐藏全部捐給本館,因為數量龐大,目前能持續進行評估與研究中。
藏品推薦:
顏氏張衡地動儀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古機械展示
特色:
中國東漢時期,張衡建構全世界第一架具有測震功能的儀器,名為候風地動儀。然而,古中國文獻對於此裝置的功能與外型著墨較多,對於其構造組成,並無明確的說明。由於沒有實物的流傳,亦無文獻圖畫的繪製,此一裝置的構造仍然是個謎。國立成功大學顏鴻森教授提出一套系統化的張衡地動儀復原設計法,提出數種可能的張衡地動儀內部構造,並實際復原製作一種可能的地動儀原型機,其組成包含地動儀外殼、底座、及兩組內部機構,每組內部機構包含5根連桿,分別為機架(都柱)、感應桿、連接桿、槓桿桿、以及通道桿,接頭類型包含4個旋轉接頭、1個滑行接頭、以及1個銷接頭。由於張衡地動儀已失傳,顏教授利用所提方法及古代的工藝與技術能力,實際製作此一裝置,可以作為展示古中國機械發明的用途。
黑松早期招牌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標示、廣告
特色:
本件招牌為「黑松」品牌。黑松公司於1925年創立,初名為「進馨商會」,1931年「黑松汽水」上市,開始使用「黑松」商標。1958年開始使用懸掛於商店門口的黑松琺瑯招牌。本件應為1958年之後的招牌。
加熱爐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84購入
功能用途:
鋼鐵工廠實驗室. 材料模擬熱處理用. 用以檢測材料在1000-1200度C之下的材料性質改變情形
特色:
溫度設定為手動式(新型為程序控制)
塞萊里費爾腳踏車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人類史上第一部腳踏車—塞萊里費爾(Celerifere)腳踏車的仿製品;主要利用一根橫樑連結直徑相同的前後輪,跨坐在橫樑的木椅上,雙腳輪流踩地前進。
特色:
主要利用一根橫樑連結前後輪,跨坐在橫樑的木椅上,雙腳輪流踩地前進,是人類史上第一部腳踏車。
西洋鎖
所在位置:2F 動力機械廳
特色:
目前現存最古老的機械鎖應為西元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木栓鎖,其構造與現代的栓銷制栓鎖(Pin-tumbler cylinder locks)非常相似。之後,希臘人發明了鐮刀鑰匙,鐮刀狀的長型鑰匙穿入鎖孔,推動門內的木栓達到上鎖與開鎖的功能。羅馬人將埃及與希臘的鎖鑰予以綜合,發明優良精美的機械式凸塊鎖(Warded locks)。
十九世紀前,鎖具的基本原理並無突破性的進展,凸塊鎖一直是主流設計。十八世紀末,英國人巴倫(Robert Barron)改良凸塊鎖,成為槓桿制栓鎖(Lever-tumbler locks)。英國人布拉瑪(JosephBramah)提出新型設計,並懸賞重金給可以開啟這個鎖的人;從此之後,鎖匠與發明家紛紛提出新的構想,鎖具的設計與發明開始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美國人耶魯(Linus Yale)在1844年發明了俗稱喇叭鎖的栓銷制栓鎖,由於大量製作而且價格便宜,開啟廣大的市場。二十世紀以來,更具實用性與安全性的鎖具被開發出來,如只能在固定時間才能開啟的定時鎖(Time locks),由栓銷制栓鎖衍生出來的盤行制栓鎖(Disc-tumbler cylinder locks),利用磁鐵的磁力鎖(Magnetic locks)等等,相關的工具與設備也有長足的進步。
花旗鎖-蠍子
所在位置:2F 動力機械廳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Splitting-spring padlock)與組合鎖(Combination padlock)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呈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端頂,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名稱,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如人物、動物、昆蟲、文字、樂器…等,除了具有保護與防衛的作用外,亦深具創意巧思與藝術價值,其中又以魚鎖最具代表性。組合鎖呈橫式圓柱體形狀,在圓柱之軸蕊上排列著數只同樣大小、且均能轉動的輪輪,每個轉輪之表面蝕刻著同樣數目的文字或數字,連著圓柱體之兩個端面,則是兩片直立的板柱,板柱上端連結一根鎖樑。只要所有轉輪轉到預定位置,形成正確的字串,鎖就可開啟。此物件為具蠍子外型的花旗鎖。
礱穀機
所在位置:2F 動力機械廳
功能用途:
用以除去稻穀外殼,脫殼後的稻米稱為糙米。風鼓是利用轉搖風葉所生的強風,將晒乾稻穀中的土塵、雜物、秕穀、空穀吹出,結實的鼓粒落下袋中,將穀物中的雜質除去的工具,一般農家都備有,是相當普遍的農具,整台風鼓均以木板製成,分為鼓葉、板紐、仰斗、斜漏嘴及出風口,下方以四根木柱支撐。
特色:
古名「颺扇」,本物件約40年代之物,平皮帶傳動,輸送管道外覆杉木。本案由贈與人杜連材之女杜佳音牽成捐贈。
風鼓車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60左右
特色:
吳先生的父親為早期在左營地區務農的農夫,此次捐贈的文物:風鼓車、犁、耙、耖(ㄔㄠˋ)等皆為當時家中所使用的農具。
風鼓車:用以除去稻穀外殼,脫殼後的稻米稱為糙米。風鼓是利用轉搖風葉所生的強風,將晒乾稻穀中的土塵、雜物、秕穀、空穀吹出,結實的鼓粒落下袋中。將穀物中的雜質除去的工具,一般農家都備有,是相當普遍的農具。風鼓車最遲在西漢就已出現,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西漢揚雄的《急就篇》,漢墓中也有陶風車的出土。扇車以後被廣泛使用,成為穀物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參考資料:資料來源:中國古代農學http://hk.chiculture.net/0810/html/b14/0810b14.html#)
Mi-ken 咕咕鐘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8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天車驅動車床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10
特色:
天車是一種在工業革命至20世紀早期被廣泛應用的動力傳輸裝置。在電動機廣泛應用之前,天車被用來將動力中心產生的動力傳輸到各個車間、並分配到每一台機器上。動力中心的動力可以來源於水車、渦輪機、風車、牲畜或蒸汽機等。天車上的動力一般通過皮帶、皮帶輪或者齒輪傳輸到機器上。
車床,是工具機的一種,將工件固定在主軸上高速旋轉,以進給的刀具加工工件。車床是由電力驅動馬達,經皮帶及齒輪等傳動系統使主軸轉動,帶動主軸夾頭上之工件旋轉,再利用固定於刀架上之車刀進行車削之工具機,主要加工工件為圓型桿件,切削工作有車端面、內外直徑、圓弧、錐度、鑽孔、搪孔、偏心、壓花、切斷、切槽、車螺牙。
JL Fisher 麥克風吊臂車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2010
功能用途:
電視及電影攝影棚內收音使用
特色:
這是由JL Fisher Model 6 底座搭載J.L. Fisher Model 7懸吊式麥克風組合而成的攝影棚內使用的麥克風吊臂車。
麥克風吊臂車使用懸吊式麥克風,將麥克風裝置在吊架上,以懸吊的方式由上方收音。懸吊式麥克風的指向性,多為超心型指向性(Super-Cardioid)的型式,為一種強指向性的麥克風,適用於在較遠距離收音用,因此多用於電視與電影製作的情境劇,以避免在收音時,麥克風被攝影機拍攝到。
超指向性麥克風所拾取的聲音,以來自麥克風所正對方向的音源為主,而對來自側面的聲窖感應較弱,可相對的加強對正方向音訊的強度,使該等聲音所顯現的距離較實際距離為近。
懸吊式麥克風的吊架除了吊置麥克風外,通常另具有遙控麥克風所對的方向的功能,可以不必移動吊架,而隨演員的移位遙控調整麥克風對準的方位 。
Model 7吊桿是一款安靜、平穩且易於使用的伸縮式麥克風吊桿具有各種功能和配件。目的是讓操作人員將麥克風放置在任何位置及角度。這個吊桿是主要用於電視製作收音,並已為該行業提供擁有悠久可靠的服務歷史,為音響人員提供廣泛的靈活性。
Model 6 底座是一款螃蟹底座,也就是底座下的3輪可以同時同向進行位移,是這款底座獨特之處。
外轉上鎖式輔助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3
功能用途:
門鎖
特色:
數千年來,鎖具廣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發展是人類對於安全感的追求而衍生出來的產物。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鎖具的功能與安全越加完備,其設計與製作也日新月異;此外,鎖具的應用範圍,由古早僅用於鎖門、鎖櫃、鎖箱,進而擴展到今日的鎖保險櫃、鎖辦公桌、鎖各型車輛、…等。由於人們對安全的要求日漸提升,鎖具的構造與種類也因此更為繁多。除了讓鎖具的安全性更為提高外,鎖具使用的便利性也在製鎖的考量中,促使鎖具的設計不斷的更新,在便利與繁複中拉鋸。鎖具的類型,從純粹機械式鎖具,逐漸發展出電子式鎖具,最近幾年更有智慧型鎖具的產生。
圓柱型玻璃罩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精工牌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德製Peter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德製Peter 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老式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德製phinney-walker 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雙響鈴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日製Rhythm 鬧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落地型座鐘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60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圓形鎖栓插入木栓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40
特色:
鎖具的生成,與材料、工具、生活、社會、經濟、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皆有密切的關係。木鎖應是古中國最具體的鎖具,可追溯至5-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周已經出現青銅鎖,東漢時期金屬鎖具已開始大量使用。目前現存的古中國鎖具依構造與使用方式,分為閂鎖(Bolt locks)與掛鎖(Padlocks)兩種。最初的閂鎖,以木頭材質為主,僅由厚重的門板與門閂構成,用以防止門、窗的開啟。在不斷的改進之下,發展出各種不同構造與開啟方式的古中國木栓鎖,最典型的開啟方式是以鑰匙(開啟裝置)自門固(鎖體)側面的鎖孔插入,向上抬起直木鎖栓(障礙物)後,才能水平移動橫木門閂(固定裝置),完成木鎖開啟過程。
雙鑰匙木栓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30
特色:
鎖具的生成,與材料、工具、生活、社會、經濟、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皆有密切的關係。木鎖應是古中國最具體的鎖具,可追溯至5-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周已經出現青銅鎖,東漢時期金屬鎖具已開始大量使用。目前現存的古中國鎖具依構造與使用方式,分為閂鎖(Bolt locks)與掛鎖(Padlocks)兩種。最初的閂鎖,以木頭材質為主,僅由厚重的門板與門閂構成,用以防止門、窗的開啟。在不斷的改進之下,發展出各種不同構造與開啟方式的古中國木栓鎖,最典型的開啟方式是以鑰匙(開啟裝置)自門固(鎖體)側面的鎖孔插入,向上抬起直木鎖栓(障礙物)後,才能水平移動橫木門閂(固定裝置),完成木鎖開啟過程。
木閂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
特色:
鎖具的生成,與材料、工具、生活、社會、經濟、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皆有密切的關係。木鎖應是古中國最具體的鎖具,可追溯至5-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周已經出現青銅鎖,東漢時期金屬鎖具已開始大量使用。目前現存的古中國鎖具依構造與使用方式,分為閂鎖(Bolt locks)與掛鎖(Padlocks)兩種。最初的閂鎖,以木頭材質為主,僅由厚重的門板與門閂構成,用以防止門、窗的開啟。在不斷的改進之下,發展出各種不同構造與開啟方式的古中國木栓鎖,最典型的開啟方式是以鑰匙(開啟裝置)自門固(鎖體)側面的鎖孔插入,向上抬起直木鎖栓(障礙物)後,才能水平移動橫木門閂(固定裝置),完成木鎖開啟過程。
鎖栓插入木栓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20
特色:
鎖具的生成,與材料、工具、生活、社會、經濟、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皆有密切的關係。木鎖應是古中國最具體的鎖具,可追溯至5-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周已經出現青銅鎖,東漢時期金屬鎖具已開始大量使用。目前現存的古中國鎖具依構造與使用方式,分為閂鎖(Bolt locks)與掛鎖(Padlocks)兩種。最初的閂鎖,以木頭材質為主,僅由厚重的門板與門閂構成,用以防止門、窗的開啟。在不斷的改進之下,發展出各種不同構造與開啟方式的古中國木栓鎖,最典型的開啟方式是以鑰匙(開啟裝置)自門固(鎖體)側面的鎖孔插入,向上抬起直木鎖栓(障礙物)後,才能水平移動橫木門閂(固定裝置),完成木鎖開啟過程。
鎖體正面插入木栓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30
特色:
鎖具的生成,與材料、工具、生活、社會、經濟、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皆有密切的關係。木鎖應是古中國最具體的鎖具,可追溯至5-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周已經出現青銅鎖,東漢時期金屬鎖具已開始大量使用。目前現存的古中國鎖具依構造與使用方式,分為閂鎖(Bolt locks)與掛鎖(Padlocks)兩種。最初的閂鎖,以木頭材質為主,僅由厚重的門板與門閂構成,用以防止門、窗的開啟。在不斷的改進之下,發展出各種不同構造與開啟方式的古中國木栓鎖,最典型的開啟方式是以鑰匙(開啟裝置)自門固(鎖體)側面的鎖孔插入,向上抬起直木鎖栓(障礙物)後,才能水平移動橫木門閂(固定裝置),完成木鎖開啟過程。
鎖體側面插入木栓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40
特色:
鎖具的生成,與材料、工具、生活、社會、經濟、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皆有密切的關係。木鎖應是古中國最具體的鎖具,可追溯至5-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周已經出現青銅鎖,東漢時期金屬鎖具已開始大量使用。目前現存的古中國鎖具依構造與使用方式,分為閂鎖(Bolt locks)與掛鎖(Padlocks)兩種。最初的閂鎖,以木頭材質為主,僅由厚重的門板與門閂構成,用以防止門、窗的開啟。在不斷的改進之下,發展出各種不同構造與開啟方式的古中國木栓鎖,最典型的開啟方式是以鑰匙(開啟裝置)自門固(鎖體)側面的鎖孔插入,向上抬起直木鎖栓(障礙物)後,才能水平移動橫木門閂(固定裝置),完成木鎖開啟過程。
國家發明創作獎-嫁接輔助機具暨展示模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9
功能用途:
功能: 標準化、規格化進行穗砧苗株斜向切割及嫁接接合用。
用途: 農業番茄嫁接苗機械化生產作業用
嫁接輔助機具用於農業番茄嫁接苗生產作業,番茄接穗嫁接於茄子根砧上,利用2項專利功能:苗株斜切機構、嫁接夾供夾機構,協助苗株規格化、標準化之斜向切割苗株,以及提供嫁接夾子剪切固定長度、夾子開夾閉夾供夾等多功能機械結構,協助作業員進行機械嫁接作業。
特色:
發展背景:
現行作物嫁接工作仰賴人工,由於嫁接作業非常需要耐心及技術,使得嫁接工時冗長,且相當耗費精神眼力,大幅降低嫁接效率;而穗砧苗剪切處理的切口角度與力道,亦需經由長時間的訓練,方能達到高的嫁接成功率及存活率。嫁接工作費時費工及高技術性,進而導致產業缺乏嫁接技術員及效率無法精進,亟需機械輔助作業,紓解產業營運瓶頸。
製造的原因:
以半自動化的方式進行穗砧苗的剪切及嫁接作業程序,設計研發2個切割裝置,以達到砧木及接穗同步的切割,此舉可讓切口角度一致,再經由1 個嫁接接合裝置,用以夾持穗砧苗加以固定。透過本項嫁接輔助機具的協助,可大幅提升苗株剪切及嫁接接合的準確度及效率,達到省工時及降低操作者嫁接技術難度。
製造技術:
嫁接輔助機具由苗株斜切機構、嫁接夾接合機構、電控組件等所構成,可減少提取刀片斜切苗株、撿拾嫁接夾或套管嫁接接合等動作,並且苗株具有固定的斜切角度,及自動供給嫁接夾、開夾與閉夾等省工優點,使嫁接工作簡單容易上手。由結果顯示嫁接輔助機具因操作容易,縱無嫁接經驗之作業人員經過簡短教育訓練後,即可上機生產作業,平均嫁接速度每小時250-300株;在嫁接成功率及存活率方面,國產嫁接輔助機具可達9成以上。採用機械嫁接可紓緩技術人員短缺問題,以及達到輕技術、輕勞力負荷之作業環境改善。
產業環境:
臺灣番茄嫁接苗年需求量2,000萬株以上,現行若無法克服產業缺乏嫁接工問題,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番茄苗嫁接產業岌岌可危。目前產業以斜切、環狀套管接合固定為慣行的方式,因嫁接屬高技術性,著重手感、眼力及高度專注力,為改善嫁接技術工不足及提升嫁接技術,研發國產番茄苗嫁接用輔助機具,並使用開口式嫁接夾,以機械化生產嫁接苗,提供產業參考應用。
國家發明創作獎-嫁接輔助機具暨展示模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9
功能用途:
功能: 標準化、規格化進行穗砧苗株斜向切割及嫁接接合用。
用途: 農業番茄嫁接苗機械化生產作業用
嫁接輔助機具用於農業番茄嫁接苗生產作業,番茄接穗嫁接於茄子根砧上,利用2項專利功能:苗株斜切機構、嫁接夾供夾機構,協助苗株規格化、標準化之斜向切割苗株,以及提供嫁接夾子剪切固定長度、夾子開夾閉夾供夾等多功能機械結構,協助作業員進行機械嫁接作業。
特色:
發展背景:
現行作物嫁接工作仰賴人工,由於嫁接作業非常需要耐心及技術,使得嫁接工時冗長,且相當耗費精神眼力,大幅降低嫁接效率;而穗砧苗剪切處理的切口角度與力道,亦需經由長時間的訓練,方能達到高的嫁接成功率及存活率。嫁接工作費時費工及高技術性,進而導致產業缺乏嫁接技術員及效率無法精進,亟需機械輔助作業,紓解產業營運瓶頸。
製造的原因:
以半自動化的方式進行穗砧苗的剪切及嫁接作業程序,設計研發2個切割裝置,以達到砧木及接穗同步的切割,此舉可讓切口角度一致,再經由1 個嫁接接合裝置,用以夾持穗砧苗加以固定。透過本項嫁接輔助機具的協助,可大幅提升苗株剪切及嫁接接合的準確度及效率,達到省工時及降低操作者嫁接技術難度。
製造技術:
嫁接輔助機具由苗株斜切機構、嫁接夾接合機構、電控組件等所構成,可減少提取刀片斜切苗株、撿拾嫁接夾或套管嫁接接合等動作,並且苗株具有固定的斜切角度,及自動供給嫁接夾、開夾與閉夾等省工優點,使嫁接工作簡單容易上手。由結果顯示嫁接輔助機具因操作容易,縱無嫁接經驗之作業人員經過簡短教育訓練後,即可上機生產作業,平均嫁接速度每小時250-300株;在嫁接成功率及存活率方面,國產嫁接輔助機具可達9成以上。採用機械嫁接可紓緩技術人員短缺問題,以及達到輕技術、輕勞力負荷之作業環境改善。
產業環境:
臺灣番茄嫁接苗年需求量2,000萬株以上,現行若無法克服產業缺乏嫁接工問題,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番茄苗嫁接產業岌岌可危。目前產業以斜切、環狀套管接合固定為慣行的方式,因嫁接屬高技術性,著重手感、眼力及高度專注力,為改善嫁接技術工不足及提升嫁接技術,研發國產番茄苗嫁接用輔助機具,並使用開口式嫁接夾,以機械化生產嫁接苗,提供產業參考應用。
日製松下電工車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車床又稱鏇床,是一種將加工物固定在一旋轉主軸上加工的工具機。1797年英國人亨利·莫茲利發明了車床,通常用在圓柱型態的工件加工。一般車床配備各種專用刀具,可完成內外圓加工、鑽孔、車螺紋、切斷車槽、端面加工、車外圓、鑽中心孔、車孔,鉸孔、車圓錐、車成形面、滾花、盤繞彈簧等加工程序。車床是由電力驅動馬達,經皮帶及齒輪等傳動系統使主軸轉動,帶動主軸夾頭之工件旋轉,再利用固定於刀架之車刀進行車削之工具機,主要加工工件為圓型桿件,切削工作有車端面、內外直徑、圓弧、錐度、鑽孔、搪孔、偏心、壓花、切斷、切槽、車螺牙。
鏡片研磨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
特色:
黃副研究員俊夫日前接獲本館志工林正宗先生介紹,他有位親戚早期在屏東市開設眼鏡鏡片研磨廠,現在工廠機具已經不用了,可以捐贈科工館。黃員與同仁吳慶泰及志工林先生,於107年3月9日前往屏東勘查泰德光學工廠,該廠負責人周建二(玉典)先生已經於國105年逝世,本館一行人到廠勘查是由周先生兒子周永祥先生及當時一起創廠他的弟弟周泰南先生(已經77歲)接待,經訪談了解該廠於民國53年設立,開始進行眼鏡鏡片研磨生產,技術來源是周泰南先生曾經在台南「時敏齋」工廠工作10年,該廠保存很多研磨鏡片的研磨模具,因每個度數研磨弧度都不一樣,早期都是人工研磨、檢查,民國77年後因自動化研磨機器出現及鏡片材質從玻璃改變成樹酯,該廠業務快速下滑,大約到民國82年就完全不做研磨鏡片業務,改作後段驗光配鏡業務,廠內機具就停用。
此鏡片研磨機是該工廠最早使用的,是上游玻璃鏡片原料,到廠後進行第一步驟工序。
鏡片拋光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
特色:
黃副研究員俊夫日前接獲本館志工林正宗先生介紹,他有位親戚早期在屏東市開設眼鏡鏡片研磨廠,現在工廠機具已經不用了,可以捐贈科工館。黃員與同仁吳慶泰及志工林先生,於107年3月9日前往屏東勘查泰德光學工廠,該廠負責人周建二(玉典)先生已經於國105年逝世,本館一行人到廠勘查是由周先生兒子周永祥先生及當時一起創廠他的弟弟周泰南先生(已經77歲)接待,經訪談了解該廠於民國53年設立,開始進行眼鏡鏡片研磨生產,技術來源是周泰南先生曾經在台南「時敏齋」工廠工作10年,該廠保存很多研磨鏡片的研磨模具,因每個度數研磨弧度都不一樣,早期都是人工研磨、檢查,民國77年後因自動化研磨機器出現及鏡片材質從玻璃改變成樹酯,該廠業務快速下滑,大約到民國82年就完全不做研磨鏡片業務,改作後段驗光配鏡業務,廠內機具就停用。
此鏡片拋光機是該工廠最早使用的,是玻璃鏡片經研磨出度數後,再進行細部拋光為成品,是出廠前最後一步驟工序。
鏡片散光研磨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
特色:
黃副研究員俊夫日前接獲本館志工林正宗先生介紹,他有位親戚早期在屏東市開設眼鏡鏡片研磨廠,現在工廠機具已經不用了,可以捐贈科工館。黃員與同仁吳慶泰及志工林先生,於107年3月9日前往屏東勘查泰德光學工廠,該廠負責人周建二(玉典)先生已經於國105年逝世,本館一行人到廠勘查是由周先生兒子周永祥先生及當時一起創廠他的弟弟周泰南先生(已經77歲)接待,經訪談了解該廠於民國53年設立,開始進行眼鏡鏡片研磨生產,技術來源是周泰南先生曾經在台南「時敏齋」工廠工作10年,該廠保存很多研磨鏡片的研磨模具,因每個度數研磨弧度都不一樣,早期都是人工研磨、檢查,民國77年後因自動化研磨機器出現及鏡片材質從玻璃改變成樹酯,該廠業務快速下滑,大約到民國82年就完全不做研磨鏡片業務,改作後段驗光配鏡業務,廠內機具就停用。
此鏡片散光研磨機是該工廠在製作散光鏡片時,是將玻璃鏡片經研磨出X與Y方向不一樣度數後,即成為散光鏡片。
指紋/密碼/鑰匙智慧門鎖(11A-ST)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數千年來,鎖具廣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發展是人類對於安全感的追求而衍生出來的產物。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鎖具的功能與安全越加完備,其設計與製作也日新月異;此外,鎖具的應用範圍,由古早僅用於鎖門、鎖櫃、鎖箱,進而擴展到今日的鎖保險櫃、鎖辦公桌、鎖各型車輛、…等。由於人們對安全的要求日漸提升,鎖具的構造與種類也因此更為繁多。除了讓鎖具的安全性更為提高外,鎖具使用的便利性也在製鎖的考量中,促使鎖具的設計不斷的更新,在便利與繁複中拉鋸。鎖具的類型,從純粹機械式鎖具,逐漸發展出電子式鎖具,最近幾年更有智慧型鎖具的產生。
精工牌電晶體機械鐘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人類測定時間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古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為了測定晝夜之別,發明了日晷、水鐘及其他早期計時工具,後來由西方世界繼承了這些技術。到了13世紀,由於需要更可靠的計時工具,中世紀的工匠發明了機械鐘。雖然這項發明已可滿足修道院與都市生活的需求,但對於科學應用來說,它還是不夠精確;這個問題等到以鐘擺來控制機械的運行後才解決。
由於13世紀的後半,歐洲都市的商業人口持續增加,改進計時技術的需求也就愈來愈急切。到了1300年,許多工匠在法國與義大利為大大小小的教堂製造時鐘。由於最初計時是以敲鐘(bell)來指示時間(提醒周圍的人開始上工了),因此這個新機器就用拉丁文的「鐘」——clocca——來命名。
電晶體機械鐘係利用電池取代發條作為動力,中間的鐘擺加上了長條磁鐵,利用下方兩側的線圈的電磁感應、使磁鐵可以不停來回、進而驅動鐘擺動作,透過旋轉鐘擺的長短可以改變時間的快慢,此外整點也會報時(但半點不會);基本上跟傳統發條鐘極為相似,但是少了發條保養問題,準度及動作音也比發條鐘改善,在石英鐘發明後漸被取代。
美製鑽機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年份:1951-1965
功能用途:
優良的地質條件是水庫工程的必要考量,例如岩盤無可溶性岩石等,故以鑽機取岩心以供地質調查評估使用。地質鑽探調查是大地工程判斷設計重要的前置作業。一般在所有建築土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都需要經由地質鑽探來作為基礎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尤其大型的公共工程舉凡橋樑、碼頭、隧道、水庫、捷運系統、鐵公路等等更需要詳盡的工址調查及地質鑽探才能確認施工可行性評估,並作為施工期間安全措施及永久性構造物的結構設計。在地質取樣後,送實驗室作力學相關試驗。
特色:
優良的地質條件是水庫工程的必要考量,例如岩盤無可溶性岩石等,故以鑽機取岩心以供地質調查評估使用。此為美援時期物資。地質鑽探調查是大地工程判斷設計重要的前置作業。
地質鑽探調查是大地工程判斷設計重要的前置作業。一般在所有建築土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都需要經由地質鑽探來作為基礎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尤其大型的公共工程舉凡橋樑、碼頭、隧道、水庫、捷運系統、鐵公路等等更需要詳盡的工址調查及地質鑽探才能確認施工可行性評估,並作為施工期間安全措施及永久性構造物的結構設計。
此鑽機於本館探訪時,已報廢置於倉庫中,相關人員亦表示可能也無人可以操作與瞭解當時的運作情形,故可預見的是在時間推移下,可述說此物件背景的人漸少,以及物件本身存續的機會漸小。
犁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左右
特色:
吳先生的父親為早期在左營地區務農的農夫,此次捐贈的文物:風鼓車、犁、耙、耖(ㄔㄠˋ)等皆為當時家中所使用的農具。
犁:犁是由古代的耒演進而來,耒耜是手推足踩的直插間歇式的翻土農具,而犁則是由人力或畜力等做為牽引,將間歇翻土改為連續式的翻土,它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翻土的效率。農民用犁耕地,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將土劃開,二是將劃開的土塊盡量翻過來。台灣早期常見牛拉犁進行翻土犁田。(參考資料:資料來源:中國古代農學http://hk.chiculture.net/0810/html/b14/0810b14.html#)
耙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左右
特色:
吳先生的父親為早期在左營地區務農的農夫,此次捐贈的文物:風鼓車、犁、耙、耖(ㄔㄠˋ)等皆為當時家中所使用的農具。
耙:是一種碎土農具。它的作用就是把耕起的土塊破碎。用耙將土塊破碎,可以消滅雜草、抑制蟲害,並為播種準備條件。(參考資料:資料來源:中國古代農學http://hk.chiculture.net/0810/html/b14/0810b14.html#)
耖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左右
特色:
吳先生的父親為早期在左營地區務農的農夫,此次捐贈的文物:風鼓車、犁、耙、耖(ㄔㄠˋ)等皆為當時家中所使用的農具。
耖:是台灣早期水田耕作使用的一種專門的農具,它多是在完成犁與耙的工作後,把土弄得更細的農具,還具有平整田面的作用。(參考資料:資料來源:中國古代農學http://hk.chiculture.net/0810/html/b14/0810b14.html#)
偉士牌 PX150E 機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特色:
1884年,20歲的Rinaldo Piaggio於熱那亞創立Piaggio公司,第一份事業是替豪華船隻進行艤裝(ship fitting)。但進入20世紀的前夕,Piaggio公司的事業已拓展多方領域,包括製造鐵路車輛、貨車、豪華車廂,以及引擎、有軌電車與特種的卡車車體。第一次世界大戰,Piaggio公司開始製造飛機與水上飛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漸入尾聲時,Enrico Piaggio希望將經濟實惠的產品提供給更可能多的消費者,1943-44年依據這個理念製作了一輛速克達(scooter),也就是第一代經典Vespa的誕生。
偉士牌 PX150E 機車排氣量145.45cc ,馬力8.43ps/5500rpm ,扭力:1.27kg.m/3500rpm,採用Dellotro SI 20/20E 化油器,動力足且造型迥異于1980-1990年代臺灣流行的機車,曾經在臺灣造成流行風潮。
國家發明創作獎-自行車拖車行李箱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該物件是一台具安全、創新、環保與經濟性的自行車拖車,主要在解決自行車長距離騎乘旅行時,攜帶多量必需品之問題,相較於傳統使用馬鞍袋方式攜帶,馬鞍袋會加重自行車兩輪之負擔,雙輪的拖車行李箱可以有效的分擔貨物重量,並且、大部分的自行車不需改裝,就可直接使用。
拖車以直覺式操作概念進行設計,拉桿與輪軸處的快拆設計提供消費者直覺操作,可輕易的進行安裝使用與拆解收藏;考慮自行車的環保優勢,本創作並針對不同使用情境來提升運輸效率,拖車於脫離自行車後可以直接當行李箱車使用,拖車輪寬是依據行人通道寬度而設計,可以進入大眾運輸系統與建築物內部,方便於各地點進行貨物裝卸。
該拖車有高品質的硬殼箱體,硬殼箱體可保護重要貨物不受雨、雪等惡劣氣候影響,箱體內建鎖具可降低貨物失竊風險,箱體本身除了提供600L的內部容量外,上蓋的貨物架可提供額外10KG的貨物裝載空間,對於有電力需求的使用者,該貨物架亦可安裝120W的太陽能板進行綠能發電,提供旅途所需電力。
國家發明創作獎-適用於防火建材板料之吊掛裝置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4
特色:
此物件主要固定在壁面或天花板上,可以達到不破壞牆面或天花板結構的功效,並且可方便拆取、達到重複使用之目的。
此吊掛裝置可使用在防火建材上,目前的建築許多都須使用防火建材來作為輕隔間或天花板,但防火建材大多是由矽酸鈣、石膏板等材料製成,因此種材料作成的壁面結構為鬆質結構,當螺絲鎖入時或用釘子敲打容易造成壁面結構的破壞或使壁面脆裂,不但無法依照使用者需求來設置掛勾或吊環外,還破壞了壁面美觀及整體結構。而此物件只需使得裝配桿結構穿入孔洞後,藉由該長形轉動片可將該裝配桿結構之定位部限位在該孔洞中,即可提供使用者在該螺鎖固定部裝上具有掛勾或吊環之固定元件,達到不破壞牆面結構的功效;此物件不限定使用在輕鋼架的骨架上,所以吊掛的位置不受限,施工上極簡單且不會破壞輕鋼架的結構,讓不可能吊掛的位置變成可能,是為極佳的創意者。
國家發明創作獎-可移式輕鋼架吊鉤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4
特色:
此物件主要裝設在輕鋼架上,可以方便拆取、重複使用,達到不破壞牆面或天花板結構的功效,進而懸掛各式各樣的物品,如圖畫、燈具、燈箱、軌道燈、花卉、說明牌、甚至電視。該物件由鍍鋅錏板製成,材質穩定不變質,利用簡單的滑軌設計,可以簡易掛附在輕鋼架的鋼骨上,永久不變形且可重複使用,移動後不會在輕鋼骨架上留下認何痕跡,免去翻天花板及鑽洞的麻煩,一個物件即可支撐20-30公斤的重量。安裝施工容易且不會破壞輕鋼架或是牆面的結構,讓不可能吊掛的位置變成可能。此物件構造簡單,卻可以達到方便使用的目的,為極佳的創意者。
恆溫油槽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7
功能用途:
電容標準件用恆溫油槽,用以維持電容標準件之環境溫度穩定,降低環境溫度變化對電容值造成的影響。
特色:
電容標準件用恆溫油槽,用以維持電容標準件之環境溫度穩定,降低環境溫度變化對電容值造成的影響。恒溫油槽之調溫由加溫、制冷兩部分組成。通過安裝在槽底之加熱器及冷媒,及內置的溫度感測器量測的資料,傳至溫度控制器進行處理,下達調溫指令,調整加熱器使油浴溫度上升與冷媒之降溫平衡於所設定的溫度。
微波合成信號掃描產生器(等幅波產生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1
功能用途:
高頻電磁場訊號產生器。產生高頻電磁場之連續波訊號源。用於電磁場強度量測系統中,主要用於產生標準電磁場之來源訊號。
特色:
高頻電磁場訊號產生器。產生高頻電磁場之連續波訊號源。用於電磁場強度量測系統中,主要用於產生標準電磁場之來源訊號。
高頻率連續波訊號產生器主要產生高頻率低失真且低雜波之功率訊號,以供A類高頻功率放大器設備使用,進而產生高功率且穩定的標準高頻電磁場信號。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標準溫度顯示紀錄儀 (電子恆溫顯像系統)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7
功能用途:
在執行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校正量測時,用來測量工作標準件(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與標準電阻器間的電阻比值之用。
特色:
在執行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校正量測時,用來測量工作標準件(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與標準電阻器間的電阻比值之用。
利用已知參考電阻,惠斯同電橋原理,量出溫度計電阻,再利用ITS90溫標公式,計算出溫度值。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自動化電橋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1
功能用途:
在執行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定點校正量測時,用來測量工作標準件(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與標準電阻器間的電阻比值之用。
特色:
在執行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定點校正量測時,用來測量工作標準件(標準白金電阻溫度計)與標準電阻器間的電阻比值之用。
載波產生器產生低失真正弦定電流流經標準電阻器Rs和白金電阻溫度計Rt,因所產生的電壓和電阻成正比,通過標準電阻器兩端的電壓Vs施加於高精密比例變壓器的主級端,次級端的可調整電壓則和溫度計未知電阻兩端電壓相比較,差異係由低雜訊的增益感測器放大,調整變壓器比值直到感測器輸出為0:Rt/Rs=Vt/Vs=n。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掃描式探針顯微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7
功能用途:
量測範圍100 mm´100 mm´ 8 mm,解析度 1 nm,可用來量測奈米等級標準件(如線距)。
特色:
量測範圍100 mm´100 mm´ 8 mm,解析度 1 nm,可用來量測奈米等級標準件(如線距)
使用很尖銳探針,非常接觸物體表面時,會產生凡得瓦力;針對奈米等級物體進行掃描,調整探針高低位置,使得每一位置產生之凡得瓦力值相同,此時探針之高低位置,即為物體對應之外形高度值,彙整所有高度值,便可量測出物體形貌。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示波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2
功能用途:
頻寬:200 MHz, 取樣速度: 200 MS/s。
特色:
頻寬:200 MHz, 取樣速度: 200 MS/s
示波器將量測的電壓訊號轉換至電子束, 電子束由左至右在示波器螢幕(通常是陰極射線管)上移動。螢幕背面使用磷質發光體處理,只要被電子束擊中就會發光。電子束在顯示器上水平移動時,訊號電壓會使電子束依比例上下偏斜,在螢幕上描繪出波形。電子束擊中特定螢幕位置的次數愈頻繁,發的光愈亮。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分光儀 (分光分析儀)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4
功能用途:
可解析波長範圍300nm~1100nm
特色:
可解析波長範圍300nm~1100nm
透過光柵將入射光分離為單色光(單一波長)以進行光源光譜分析或偵測器分光響應量測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半導體溫控器 (溫度控制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7
功能用途:
控制待測半導體雷射溫度。
特色:
控制待測半導體雷射溫度。
利用電子元件輸出溫度訊號去控制半導體雷射溫度。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半導體雷射電流源(雷射光源)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7
功能用途:
控制待測半導體雷射電流。
特色:
控制待測半導體雷射電流。
利用電子元件輸出溫度訊號去控制半導體雷射溫度。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可調式二極體雷射控制器 (雷射光源)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8
功能用途:
提供二極体雷射電流調整。
特色:
提供二極体雷射電流調整。
利用電子元件輸出電流去控制半導體雷射的運作電流。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10 kg 質量比較儀(荷重之質量比較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4
功能用途:
最大衡量範圍10.05 kg、解析度0.01 mg,用來進行1 kg、2 kg、5 kg、10 kg法碼之定點質量比較校正。
特色:
最大衡量範圍10.05 kg、解析度0.01 mg,用來進行1 kg、2 kg、5 kg、10 kg法碼之定點質量比較校正。
採用上皿式衡量元件,下方搭配具有自動重心調整機構的自動重心調整衡量盤決定衡量盤中心位置,以全電子窗格技術之電磁力補償原理,加上自動負載替換機構,即可進行標準件與待校件之質量比較。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6英吋電磁式流量計(流量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3
功能用途:
流量量測。
特色:
流量量測。電磁感應。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掌上型示波電表 (萬能電錶)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2
功能用途:
電波波型量測。
特色:
電波波型量測。安全偵測電線。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掌上型示波電表 (萬能電錶)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2
功能用途:
電波波型量測。
特色:
電波波型量測。安全偵測電線。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質量比較儀 (荷重之質量比較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4
功能用途:
最大衡量範圍10.05 kg、解析度0.01 mg,用來進行1 kg、2 kg、5 kg、10 kg法碼之定點質量比較校正。
特色:
最大衡量範圍10.05 kg、解析度0.01 mg,用來進行1 kg、2 kg、5 kg、10 kg法碼之定點質量比較校正。
採用上皿式衡量元件,下方搭配具有自動重心調整機構的自動重心調整衡量盤決定衡量盤中心位置,以全電子窗格技術之電磁力補償原理,加上自動負載替換機構,即可進行標準件與待校件之質量比較。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冷卻器 (冷凝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6
功能用途:
常用在蒸餾或分餾。
特色:
常用在蒸餾或分餾。
將熱氣態分子藉由與冷水管面接觸使其溫度降至沸點以下,凝結成為液態。再順勢延著內管向下流出蒐集。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直流電壓校正器(電壓校正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1
功能用途:
輸出標準電壓/電流,供電壓/電流輸入之電表或控制表頭,校正/調整顯示值。
特色:
輸出標準電壓/電流,供電壓/電流輸入之電表或控制表頭,校正/調整顯示值。
電容器的電容(C)是測量當電容器兩端的電位差或電壓(V)為單位值時,儲存在電容器電極的電荷量。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石英震盪紫外光偵測器(光度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3
功能用途:
溶液光度量測。
特色:
溶液光度量測。
於不同波長觀察溶液的光吸收狀況。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CO 偵測頭(紅外線觀測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提供實驗室空氣中CO氣體濃度值, 超過有害濃度時, 會發出警報聲提醒。
特色:
提供實驗室空氣中CO氣體濃度值, 超過有害濃度時, 會發出警報聲提醒。
擴散式, 針對實驗室環境中CO濃度進行偵測。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甲烷分析儀 (甲娗檢定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7
功能用途:
提供低濃度(0-100)ppm濃度範圍之甲烷氣體濃度量測。
特色:
提供低濃度(0-100)ppm濃度範圍之甲烷氣體濃度量測。
利用NDIR量測原理, 提供甲烷氣體濃度量測。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一氧化碳氣體分析儀(氣體分析儀)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4
功能用途:
提供低濃度(0-100)ppm濃度範圍之CO氣體濃度量測。
特色:
提供低濃度(0-100)ppm濃度範圍之CO氣體濃度量測。
利用NDIR量測原理, 提供CO氣體濃度量測。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鋼瓶用滾輪機(標準篩振盪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3
功能用途:
提供實驗室進行氣體鋼瓶均勻性滾動用。
特色:
提供實驗室進行氣體鋼瓶均勻性滾動用。
利用轉動方式, 進行氣體鋼瓶轉動, 達到氣體鋼瓶均勻性。
本件文物原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所有,是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辦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已建立長度、電量/電磁量、動態工程、光輻射等研究室,提供產業界校正等服務)於標準與法定計量技術等領域發展的物質見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法定度量衡推廣、度量衡器檢定與檢查、國家度量衡標準等度量衡業務,以及商品檢驗業務,凡經經濟部公告為應施檢驗之品目,須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始得輸出、輸入或在國內市場陳列銷售 。用以保障交易秩序以及商品安全。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以及蒐藏目標 一、基於本館自籌展示或教育專案的目的,所需獲得的標本、資料或物件。建議入藏。
尖銳邊緣測試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1996年(民國85年)購入。為商品管理機關檢驗設備。
特色:
玩具檢驗用。依據CNS 4797-3(玩具安全-第3部:機些性及物理性)執行玩具物理性安全檢測時,用來量測玩具可觸及的銳邊長度。
本物件的名稱「尖銳邊緣測試器」,乃依據當時的試驗標準法規內所使用之的名稱而定。其試驗內容,相當於目前CNS 4797-3之「危害銳邊試驗」。依照目前CNS 4979-3之「危害銳邊測試」,其試驗裝置的心軸為鋼製,直徑為9.23±0.12mm。進行試驗時,在軸心貼上厚度介於0.066-0.090mm、寬度≧6mm之感壓性聚四氟乙烯(PTEE)黏膠帶,然後將待測物置於與軸心軸線呈90±5∘處,並依照「零件或零組件之可觸及性」所規定方式,確認待測物邊緣與膠帶觸及使心軸轉動一個完整旋轉時,黏膠帶與待測物邊緣最銳利部分接觸。為避免心軸與待測物邊緣之間產生相對運動,應於膠帶前緣3mm的心軸上施加適當作用力,抵住邊緣繞心軸轉動360∘完成後,將膠帶自心軸上謹慎取下,量測試驗當中與待測物邊緣接觸的膠帶長度。量測膠帶被切斷的長度,包含任何不連續的刮傷。計算試驗中被切斷膠帶長度的百分率,若此百分率超過接觸長度之50%,則判定此邊緣為可能的危險銳邊。
手握式推拉力計夾具組眼鏡耐衝撞試驗台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1994年(民國83年)購入。為商品管理機關檢驗設備。
特色:
玩具檢驗用。依據CNS 4797-3(玩具安全-第3部:機械性及物理性)執行玩具物理性安全檢測時,用來量測護目鏡被使用者視為實際防護器具而非玩具時,是否導致危險性。
本物件名稱為「手握式推拉力計夾具組眼鏡耐衝撞試驗台」,乃依據當時的試驗標準的法規內所用之的名稱而定。其試驗內容,相當於目前CNS 4797-3之「覆蓋臉部玩具之衝擊試驗」及「合理可預見濫用之試驗」內的「拉力試驗」。但因為規範不斷修改,目前使用的試驗裝置已做改良,此物件則相較簡單。例如,此物件的眼鏡耐衝撞試驗台,為手動將一鋼球自一定高度落於待測玩具上,而現時衝擊試驗使用的裝置已改良,設有一130cm的中空管,經由延伸至玩具約10cm以內的中空管引導鋼球墜落,使鋼球落下於玩具的高度及路徑能在控制範圍。又如,此物件之手握式推拉力計夾具組,其是以指針指向圓盤的刻度做判讀,而現時使用的裝置已改良為電子顯示,使判讀較為精準。
依照目前CNS 4797-3,覆蓋臉部之所有硬質玩具,例如:護目鏡、太空頭罩或面罩等,當依該試驗測試時,不產生危險銳邊、危險尖端或可能進入眼睛的鬆動零件。進行試驗時,以夾具將玩具遮罩部分或眼睛周圍部分固定在水平位置。在玩具的水平上表面,將鋼球落下,衝擊玩具正常使用時會覆蓋眼睛的區域,測定玩具是否產生危險銳邊、危險尖端或可能進入眼睛的鬆動零件。
實驗室直讀式綜合溫度指數測定儀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1997年(民國86年)購入。為商品管理機關檢驗環境監控設備。
特色:
此物件「實驗室直讀式綜合溫度指數測定儀」為商品管理機關檢驗環境監控設備,用於實驗室溫度環境之監控。其使用原理,為利用正負電位差的變化感知實驗室溫度的變化,再計算出實際溫度值。
物件為民國86年2月28日購置,使用超過19年,已故障不堪使用。惟物件具有科技價值,經105年7月19日標準檢驗局文物典藏推動小組會議通過,於民國105年轉移予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轉移前存置地點及使用單位為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於105年10月17日自玩具中心搬運進入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庫房典藏。
物件尺寸約為:長度20cm,寬度13cm,高度4cm。為手持式裝置。
數位儀器測試組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1987年(民國76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校正設備。
特色:
本物件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校正設備。比流器量測系統用。量測範圍:1A, 5A ;比率誤差:±0~10% ;相角誤差:±0~1000 min。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電量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電量標準已建立標準電池、交 / 直流電壓、交 / 直流電流、單 / 三相電能、電功率、相位角、電容、電感、電阻、及射頻阻抗等量測系統,滿足國內電機、電子、通信、及各電工器材業之校正需求。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校正/量測標準實驗室」使用及保管。
長行程移動台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2002(民國91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研發設備。
特色:
奈米技術研發所用。移動行程:100 µm ;全行程直線度0.3 um;負重:至少5kg ;運動軸X、Y 、θz ;運動軸都有控制定位。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長度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長度標準已完成碘穩頻紅光氦氖雷射,建立原級標準,與國際同步。建立端點、尺寸等角度的實體之量測標準,可提供塊規、線刻度、環塞規、真圓度、表面粗糙度、經緯儀、電子測距儀等主要標準儀/具之校正或量測服務,並可輔導業界從事實驗室能量規劃、線上量測、及技術能力之提升。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精密/動態工程計量研究室」使用及保管。
高功率放大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2001年(民國90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研發設備。
特色:
奈米技術研發所用。電歷範圍:0 V至15 V ;電流範圍::0A 至3A ;頻率: 60Hz。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長度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長度標準已完成碘穩頻紅光氦氖雷射,建立原級標準,與國際同步。建立端點、尺寸等角度的實體之量測標準,可提供塊規、線刻度、環塞規、真圓度、表面粗糙度、經緯儀、電子測距儀等主要標準儀/具之校正或量測服務,並可輔導業界從事實驗室能量規劃、線上量測、及技術能力之提升。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精密/動態工程計量研究室」使用及保管。
高功率放大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2001年(民國90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研發設備。
特色:
奈米技術研發所用。電歷範圍:0 V至15 V ;電流範圍::0A 至3A ;頻率: 60Hz。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長度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長度標準已完成碘穩頻紅光氦氖雷射,建立原級標準,與國際同步。建立端點、尺寸等角度的實體之量測標準,可提供塊規、線刻度、環塞規、真圓度、表面粗糙度、經緯儀、電子測距儀等主要標準儀/具之校正或量測服務,並可輔導業界從事實驗室能量規劃、線上量測、及技術能力之提升。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精密/動態工程計量研究室」使用及保管。
高功率放大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2001年(民國91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研發設備。
特色:
奈米技術研發所用。電力範圍:0 V至15 V ;電流範圍::0A 至3A ;頻率: 60Hz。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長度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長度標準已完成碘穩頻紅光氦氖雷射,建立原級標準,與國際同步。建立端點、尺寸等角度的實體之量測標準,可提供塊規、線刻度、環塞規、真圓度、表面粗糙度、經緯儀、電子測距儀等主要標準儀/具之校正或量測服務,並可輔導業界從事實驗室能量規劃、線上量測、及技術能力之提升。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精密/動態工程計量研究室」使用及保管
高功率放大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2001年(民國90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研發設備。
特色:
奈米技術研發所用。輸入電壓:110v ;電流命令:電壓:0-10V。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長度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長度標準已完成碘穩頻紅光氦氖雷射,建立原級標準,與國際同步。建立端點、尺寸等角度的實體之量測標準,可提供塊規、線刻度、環塞規、真圓度、表面粗糙度、經緯儀、電子測距儀等主要標準儀/具之校正或量測服務,並可輔導業界從事實驗室能量規劃、線上量測、及技術能力之提升。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精密/動態工程計量研究室」使用及保管。
高功率放大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2001年(民國90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研發設備。
特色:
奈米技術研發所用。輸出電壓:0V 至120 V;電流:0A 至4A;最大功率: 480 W。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長度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長度標準已完成碘穩頻紅光氦氖雷射,建立原級標準,與國際同步。建立端點、尺寸等角度的實體之量測標準,可提供塊規、線刻度、環塞規、真圓度、表面粗糙度、經緯儀、電子測距儀等主要標準儀/具之校正或量測服務,並可輔導業界從事實驗室能量規劃、線上量測、及技術能力之提升。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精密/動態工程計量研究室」使用及保管。
光學顯微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2002年(民國91年)購入。為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研發設備。
特色:
奈米技術研發所用。用於微奈米大小之物體測量。物鏡放大倍率:10倍,20倍。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目前已建立了15項領域量測標準,分別為:(1)電磁標準 (2)光學標準 (3)微波標準 (4)溫度標準 (5)濕度標準 (6)化學標準 (7)振動標準 (8)聲量標準 (9)長度標準 (10)質量標準 (11)真空標準 (12)力量標準 (13)壓力標準 (14)流量標準 (15)電量標準。
此物件屬於長度標準的領域。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之長度標準已完成碘穩頻紅光氦氖雷射,建立原級標準,與國際同步。建立端點、尺寸等角度的實體之量測標準,可提供塊規、線刻度、環塞規、真圓度、表面粗糙度、經緯儀、電子測距儀等主要標準儀/具之校正或量測服務,並可輔導業界從事實驗室能量規劃、線上量測、及技術能力之提升。物件移撥前由「標準與技術發展組」下之「精密/動態工程計量研究室」使用及保管。
大同電鍋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電器用品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此「大同電鍋」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於1960年發表的產品,因堅固耐用,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家公司1918年成立於台北市,公司營運近百年。 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家電機械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腳踏車(伍聯牌)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功能用途:
裝載運輸農產品
特色:
霸王車類,可載運100公斤左右貨物
藏品推薦:
大同電扇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電器用品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此「大同電扇」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於1950年發表的產品,因堅固耐用,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家公司1918年成立於台北市,公司營運近百年。 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家電機械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鈴木機車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功能用途:
二行程國民車
特色:
後側座位可載貨
藏品推薦:
製晴雨帽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為台灣光復初期,專以生產郵差工作所戴用帽子(俗稱晴雨帽)之生產機器
特色:
機器加工採用木炭於模子下加熱方式,生產小尺寸的帽子
藏品推薦:
家庭用精米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年份:1970
特色:
黃副研究員俊夫於1月27日前往台南市安定區本館志工李麗香夫家,勘查她公公早期所用來碾米用的家用小型碾米機,經訪談了解此碾米機約1970年代,是她公公通常在稻穀收割後,都會留下一些稻穀自己食用或給親友,等到要吃米時,就將自己儲存的稻榖載到碾米廠花錢請米廠幫忙碾。後來家庭式碾米機出現,由於價格不高〔一般所見的多為拼裝機〕且方便,所以就直接購買一台在家自己碾。本館目前所蒐藏的碾米設備並無此類家庭用碾米機,故值得本館蒐藏。
通常鄉下的農家在收割後,都會留下一些稻穀自己食用或給親友,等到要吃米時,就將自己儲存的稻榖〔有的會寄放在碾米廠倉庫〕載到碾米廠花錢請米廠幫忙碾。後來家庭式碾米機出現,由於價格不高〔一般所見的多為拼裝機〕且方便,因此有許多農家就直接購買一台在家自己碾,雖然這種小機器碾出來的米品質稍差,但是給自己吃的倒也無妨,且自己碾米也比較省錢。
藏品推薦:
風鼓車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年份:1960左右
特色:
吳先生的父親為早期在左營地區務農的農夫,此次捐贈的文物:風鼓車、犁、耙、耖(ㄔㄠˋ)等皆為當時家中所使用的農具。
風鼓車:用以除去稻穀外殼,脫殼後的稻米稱為糙米。風鼓是利用轉搖風葉所生的強風,將晒乾稻穀中的土塵、雜物、秕穀、空穀吹出,結實的鼓粒落下袋中。將穀物中的雜質除去的工具,一般農家都備有,是相當普遍的農具。風鼓車最遲在西漢就已出現,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西漢揚雄的《急就篇》,漢墓中也有陶風車的出土。扇車以後被廣泛使用,成為穀物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參考資料:資料來源:中國古代農學http://hk.chiculture.net/0810/html/b14/0810b14.html#)
藏品推薦:
武車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功能用途:
武車早期主要扮演運輸的角色,使用者大都為農民或商人,因此設計較著重車身結構的穩固。
特色:
台灣早期具代表性的腳踏車之一,堅固耐用並可承受較重的負載物。
藏品推薦:
香蕉車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功能用途:
1967年推出的香蕉車,在美國童車界掀起風潮,帶動台灣自行車外銷。1969年,台灣自行車外銷量為8.5萬輛,1973年更多達131.3萬輛。
特色:
1967年起,台灣自行車廠商轉向國際市場發展;一款香蕉造型、物美價廉的迷你車High Raiser Bicycle香蕉車,在美國童車界掀起風潮,不僅肯定台灣自行車的製造能力,也帶動台灣自行車外銷。
藏品推薦:
美利達MTA-510A型登山車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功能用途:
登山車具有相當多樣化的使用特性,可在山野林間的道路輕鬆馳騁,堅固的車體與多段變速亦適用於街道騎乘,並且有適用於成人與兒童的多種車款。
特色:
登山自行車的特徵為直立式把手與減震裝置, 2吋寬輪胎、輪胎上的花紋可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耐震、穩定性佳。
藏品推薦:
雜細車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1960s
功能用途:
交通工具
特色:
早年地處偏僻的農村,因交通不便,居民若需要採買日常生活用品,就必需要抽空前往較熱鬧的市區才能買得到,如此的交通往返,往往需要耗費一天的時間,十分費時不便。而為因應當時的民情所需,坊間賣雜細行業因而崛起。賣雜細小販通常以兩個木製大箱櫃,內部疊滿許多精細小巧的日常用品,並分為上、下兩層放置,下層多採用抽屜式,而上層分層則為玻璃櫃,讓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內部陳設的貨品,並沿街兜售招攬生意,吸引購買意願。後來出現以腳踏車載著雜細櫃的雜細車,小販沿街叫賣,村中民眾遂聞聲而來,群眾簇擁在櫃子旁選購,貨品從胭脂、水粉、花露水、髮夾、火柴、鞋油、牙粉、墨水、布匹等等應有盡有,若顧客有特殊需求,賣貨小販也接受個人預約訂購,並於下回到訪時,一併將貨物帶到。因此,雜細車不僅可說是一種流動式百貨專賣店,也是早期的一種服務行業。
藏品推薦:
孵蛋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馬達是用110伏特規格電力。右側拉桿具三段調整雞蛋架功能,木頭箱體內部利用木條旋轉來調整內部溫度均勻。機器表面上方與背面皆有氣孔調整溼度。
特色:
據所有者說明該台推測是早期台灣自日本進口的第二台孵蛋機,孵蛋的過程有兩個階段,一開始前面的18天是將雞蛋放於上層可轉動長方形盤子,18天過後再移到下方抽屜等待完全孵化成小雞。
孵蛋機的功能是作為均勻提供雞蛋適當的溫度與溼度條件,讓雞蛋孵化速度正常.物件所有者陳輝雄先生,於民國48年在斗六設立華美養雞場,因在高雄養雞場的叔叔陳煥鈿先生,有購入其它新機種機器,而將這台日本進口的孵蛋機送給陳輝雄先生,陳先生一直使用至民國70多年他賣掉雞場為止。早期國內各家門戶以小型養雞場飼養約10~20隻雞來賺取生活開銷費用,是很普遍的方式,而大一點的養雞廠就會引進孵蛋機提高產量,雖然都只是小家戶,但卻可以看出他們對於這些生活器具是帶著珍惜與感恩,同樣也希望這些器具能被保存起來讓大家了解這機器的過往。
藏品推薦:
西洋鎖
所在位置:2樓動力機械廳展示中
特色:
目前現存最古老的機械鎖應為西元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木栓鎖,其構造與現代的栓銷制栓鎖(Pin-tumbler cylinder locks)非常相似。之後,希臘人發明了鐮刀鑰匙,鐮刀狀的長型鑰匙穿入鎖孔,推動門內的木栓達到上鎖與開鎖的功能。羅馬人將埃及與希臘的鎖鑰予以綜合,發明優良精美的機械式凸塊鎖(Warded locks)。
十九世紀前,鎖具的基本原理並無突破性的進展,凸塊鎖一直是主流設計。十八世紀末,英國人巴倫(Robert Barron)改良凸塊鎖,成為槓桿制栓鎖(Lever-tumbler locks)。英國人布拉瑪(JosephBramah)提出新型設計,並懸賞重金給可以開啟這個鎖的人;從此之後,鎖匠與發明家紛紛提出新的構想,鎖具的設計與發明開始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美國人耶魯(Linus Yale)在1844年發明了俗稱喇叭鎖的栓銷制栓鎖,由於大量製作而且價格便宜,開啟廣大的市場。二十世紀以來,更具實用性與安全性的鎖具被開發出來,如只能在固定時間才能開啟的定時鎖(Time locks),由栓銷制栓鎖衍生出來的盤行制栓鎖(Disc-tumbler cylinder locks),利用磁鐵的磁力鎖(Magnetic locks)等等,相關的工具與設備也有長足的進步。
藏品推薦:
花旗鎖-猴子
所在位置:2樓動力機械廳展示中
功能用途:
數千年來,鎖具廣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發展始於人們在心理上對個人、群體、或群體中之個人在安全上的實際需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鎖具的功能愈加完備,不僅設計形式日新月異,且其製作精度也逐漸提高;此外,鎖具的應用範圍,也由往昔僅用於鎖門、鎖櫃、鎖箱,進而擴展到今日的鎖辦公桌、鎖保險櫃、鎖各型車輛、…等。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Splitting-spring padlock)與組合鎖(Combination padlock)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呈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端頂,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名稱,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如人物、動物、昆蟲、文字、樂器…等,除了具有保護與防衛的作用外,亦深具創意巧思與藝術價值,其中又以魚鎖最具代表性。組合鎖呈橫式圓柱體形狀,在圓柱之軸蕊上排列著數只同樣大小、且均能轉動的輪輪,每個轉輪之表面蝕刻著同樣數目的文字或數字,連著圓柱體之兩個端面,則是兩片直立的板柱,板柱上端連結一根鎖樑。只要所有轉輪轉到預定位置,形成正確的字串,鎖就可開啟。此物件為猴子外型的花旗鎖。
藏品推薦:
花旗鎖-蠍子
所在位置:2樓動力機械廳展示中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Splitting-spring padlock)與組合鎖(Combination padlock)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呈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端頂,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名稱,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如人物、動物、昆蟲、文字、樂器…等,除了具有保護與防衛的作用外,亦深具創意巧思與藝術價值,其中又以魚鎖最具代表性。組合鎖呈橫式圓柱體形狀,在圓柱之軸蕊上排列著數只同樣大小、且均能轉動的輪輪,每個轉輪之表面蝕刻著同樣數目的文字或數字,連著圓柱體之兩個端面,則是兩片直立的板柱,板柱上端連結一根鎖樑。只要所有轉輪轉到預定位置,形成正確的字串,鎖就可開啟。此物件為具蠍子外型的花旗鎖。
藏品推薦:
廣鎖-開放式鎖孔
所在位置:2樓動力機械廳展示中
功能用途:
數千年來,鎖具廣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發展始於人們在心理上對個人、群體、或群體中之個人在安全上的實際需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鎖具的功能愈加完備,不僅設計形式日新月異,且其製作精度也逐漸提高;此外,鎖具的應用範圍,也由往昔僅用於鎖門、鎖櫃、鎖箱,進而擴展到今日的鎖辦公桌、鎖保險櫃、鎖各型車輛、…等。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與組合鎖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為銅質,外形似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底面,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稱呼,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除具有保護、防護的作用之外,亦深具藝術價值。此物件為開放式鎖孔的廣鎖。
藏品推薦:
花旗鎖-盒子
所在位置:2樓動力機械廳展示中
特色:
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古中國的鎖具可分為簧片掛鎖(Splitting-spring padlock)與組合鎖(Combination padlock)兩大類。簧片掛鎖是古中國最常使用的鎖具,其利用簡單的彈簧彈力及巧妙的幾何尺寸安排,配合鑰匙的設計,產生開鎖與閉鎖的功能。根據外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廣鎖與花旗鎖兩類。廣鎖大多呈長方體,其鑰匙孔多位於鎖體側邊,少數位於鎖體正面或端頂,廣泛應用於各種門窗、抽屜、及箱子中。花旗鎖的名稱,來自於其特殊且多樣化的外形,如人物、動物、昆蟲、文字、樂器…等,除了具有保護與防衛的作用外,亦深具創意巧思與藝術價值,其中又以魚鎖最具代表性。組合鎖呈橫式圓柱體形狀,在圓柱之軸蕊上排列著數只同樣大小、且均能轉動的輪輪,每個轉輪之表面蝕刻著同樣數目的文字或數字,連著圓柱體之兩個端面,則是兩片直立的板柱,板柱上端連結一根鎖樑。只要所有轉輪轉到預定位置,形成正確的字串,鎖就可開啟。此物件為具盒子外型的花旗鎖。
藏品推薦:
宏碁小教授家用電腦2號
所在位置:6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約1982
功能用途:
個人電腦 資料處理用
特色:
小教授二號家用電腦是宏碁公司所製造,台灣自製的第一部8位元個人電腦, 「小教授二號」根據「蘋果二號(APPLE II)」的理念重新設計,但與「蘋果二號」不相容;由於其價格低廉,設計獨特,產品推出後即受到國際間注目,德國晶片(CHIP)電腦雜誌評選「小教授二號」為當年度「十大個人電腦代表作」. 當時因為有被美商蘋果公司指控為仿冒品的危機,小教授電腦只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銷售,卻仍創造每月內銷出貨2,000萬臺的佳績,開拓國內微處理器及資訊產業之風氣。
藏品推薦:
宏碁小教授家用電腦3號
所在位置:6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應為1983或1984
功能用途:
電子計算 軟體執行等家用電腦具備之功能
特色:
小教授1號學習機, 是國人第一個以自有品牌外銷的微電腦產品, 小教授2號家用電腦,成為台灣第一個八位元電腦產品,並掀起「電腦家庭化」的熱潮, 小教授電腦 是國人開發, 具有與Apple II 相容模式, 造成轟動. 雖被美商蘋果公司指控為仿冒品的危機,小教授電腦只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銷售,但創造每月內銷出貨2,000萬臺的佳績,前後成立研習、教育中心、舉辦電腦教學展,發行雜誌,公開倉頡輸入法,成立宏碁資訊廣場等,開拓國內微處理器及資訊產業之風氣。
本機除主機外, 相關配件完整, 其中的軟碟片更有一些當時的應用軟體, 呈現家用電腦完整風貌.
藏品推薦:
工業用洋裁熨斗
所在位置:6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熨燙衣料用具
特色:
熨斗,熨燙衣料用具,名稱的來歷,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種烹調用具「熨斗」。熨斗像一隻沒有腳的平底鍋,熨衣前,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熱得燙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則是採用鎏金工藝精製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間用品。
燙衣服的熨斗,在漢代時已是家庭的用具。漢魏時期的熨斗,用青銅鑄成,外型呈圜腹、寬口沿,有長柄。有的熨鬥上,還鏤有「熨斗直衣」的銘文。
西元16世紀,荷蘭裁縫開始使用空心盒型鐵制大熨斗,把燒紅的鐵板從背後的門放入熨斗加熱。1738年英國的威爾金森取得了鐵制熨斗的專利權,這種熨斗是一個可熨亞麻布的鐵鑄盒子。18世紀最常用的是鐵鑄的實心熨斗,人們往往交替使用兩個熨斗:一個熨衣服,一個放在炭火上加熱。1850年代中斯煤氣加熱熨斗面世,到1890年代被電熨斗所淘汰,美國西利發明了電熨斗(用的是無罩電弧)。1926年紐約市的埃爾迪克公司製成了家庭蒸汽熨斗。1938年康乃狄格州製成的熨斗附有可調溫度的恆溫器,使用十分方便。1953年,噴霧蒸汽式電熨斗問世。
臺灣早期是利用銅鑄或鐵鑄的熨斗,形狀很像是一把水瓢,上面可裝填木炭的炭火熨斗,或是利用底座是扁平狀的,在木灰上放一段時間傳熱之後用來燙平衣服烙鐵熨斗,而後則是將木炭放在有蓋的熨斗內,藉由金屬的傳熱與重量來燙平衣服上的縐紋。1970年代之後,洋裁成為婦女貼補家用的方式後,這種工業用洋裁熨斗也開始普遍,外型並無改變,但以電力取代木炭供熱。後來被更為輕便的塑膠外殼蒸汽熨斗取代。
藏品推薦:
腳踏車(松田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裝載運輸農產品
特色:
類歸武車類,可載運150公斤左右貨物
藏品推薦:
腳踏車(幸福牌)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代步交通工具
特色:
霸王車類,可載運100公斤左右貨物
藏品推薦:
折疊式腳踏車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兒童遊戲車
特色:
可折疊式腳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