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類
傳統碳棒式電影放映機﹝移動式﹞
16mm Beauliou R16 electric影片攝影機
8毫米影片放映機
NIKON FM 相機
Achiever 260T閃光燈
KODAK底片
AGFA底片
Fujifilm底片
閃光燈泡連接線
NIKON FE 相機
Olympus PEN-D 相機
KODAK 底片
Vivitar T201-LX 相機
Nikon Nikkormat 相機
閃光燈連接線
Besta 數位相機
Canon A35 Datelux 相機
Polaroid Bizcam 相機
太空模擬系統
自動翻頁書本掃描器
大尺寸平床式CCD掃描儀(91.4cm*121.9cm)EskoSan3648
印像機_KG30_蔡司
解析立體製圖儀_P2_蔡司
解析立體製圖儀_P33_蔡司
轉點儀_PM1_蔡司
X-光單晶繞射儀
Nikon FE 相機
Nikon 鏡頭
Nikomat 相機
FUJIFILM FinePix 數位相機
Nikon TW20 QUARTZ DATE AF 底片自動對焦相機
Nikon COOL PIX S1數位相機
閃光燈
Sony Video 8 手持式攝影機
Sankyo Dualux 2000 8mm 影片放映機
Steiner Scout 7*35 望遠鏡
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
TOPICO SC917 相機
Polaroid 636 Closeup 即可拍相機
磁帶式太陽能計算機包裝盒
Nikon Coolpix S3 相機
Noblex pro 06/150 全景相機
Canon EOS 50底片型單眼相機
Nikon Coolpix 5700 相機
Fujifilm Fotonex 55AF 相機
KODAK MAX 立可拍相機
RICOH S-30 AF照相機
國家發明創作獎-薄型平面光源模組
ELMO 幻燈機(Omnigraphic 252Pro)
卡通動畫攝影平台
Canon FT QL 底片相機
Canon Prima Super 28底片相機
Konica Z-up 80底片相機
Polaroid 350折疊蛇腹拍立得相機
Minolta SR-T MC-II 底片相機
RICOH KR-5 單眼相機
RICOH FF-10 雙鏡頭相機
Konica U-mini AF 相機
National PE-301 閃光燈
Sinar P2大型相機
Sinar f2大型相機
Rolleiflex中型相機
日本NORITSU廠製沖洗底片機
日本NORITSU廠製沖洗相片機
8mm 攝影機
8mm攝影機
8mm攝影機
8m/m 電影放映機
8m/m電影放映機
顯微鏡
顯微鏡
顯微鏡用描畫器
放大機
燈箱桌
望遠鏡
2吋錄影機
2吋錄影機
觀景式相機
望遠鏡
蛇腹式相機
8毫米攝影機
顯微鏡(雙鏡)
70年代35mm電影放映機
50年代35mm電影放映機
轟炸機專用攝影機
傳統碳棒式電影放映機﹝移動式﹞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廟會使用的傳統碳棒式電影放映機,為因應各地廟會慶典的辦理,此傳統碳棒式電影放映機被改裝成方便拆裝、拆卸後不佔空間、方便載送及存放。
特色:
此傳統碳棒式電影放映機是以燃燒碳棒產生光源來播放電影膠卷,年代約為1970-1980年間,捐贈者表示他們是向花蓮地區一家電影院購買的(約1986年購買),該機器目前還可以運作,因為捐贈者是以「移動式戶外電影院」為業(廟會為主),所以該放映機已因應「移動式」的需求修改過,以方便拆裝、拆卸後不佔空間、方便載送及存放,所以極為珍貴且富蒐藏價值。
本館現有兩對早期電影院所使用的傳統碳棒式電影放映機,體積非常巨大且重量極重,在電影院使用時是鎖在樓地板上,與此次所要蒐藏的傳統碳棒式電影放映機,是以移動方便、重量輕、不佔空間等特色有很大的差別。
16mm Beauliou R16 electric影片攝影機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功能用途:
Beauliou自1965年起開始製造8mm影片攝影機,在8mm與16mm影片攝影機領域非常知名,Beauliou R16更是經典機種,功能卓越,分為電池發動(R16 electric)與自動發動(R16 automatic)兩款,圓形轉盤上的三種鏡頭可互換使用。Beauliou於2002年後已停止製造影片攝影機,但仍提供Beauliou使用者後續維修服務。
8毫米影片放映機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功能用途:
8豪米影片放映機多為家庭用,該機型號為MOViLUX 8B
特色:
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看影片在民眾日常生活上,較為罕見,該台8毫米放映機較其他16毫米甚至35毫米電影,屬於家庭使用,機器僅具有播放影片而無播放聲音的功能,播放聲音需配置磁帶播放機.機器上有18或24選項,為影片播放的速度,為1秒18格或24格.捐贈者梁先生仍保留一片8毫米影片,屬黑白片,片名為Quail Hunt,為早期卡通動畫片,相當有趣,此影片製造者為著名美國Castle Films公司生產製造,在1960至1980年代,是生產彩色卡通影片公司的代表者,著名的影片包含科學怪人,狼人及木乃伊等恐怖影片,該播放機器與影片見證民50年代人們生活情形,膠捲影片具有追憶及再現過去人們生活中的活動、思想及情感,是表徵人類文明發展重要的物証,擬建議蒐藏.
NIKON FM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拍攝照片用
特色:
1917年,為了響應日本政府提倡軍用光學儀器國產化的目標,東京測量儀器製造廠(東京計器製作所)的光學部門與岩城玻璃製造廠(岩城硝子製造所)的反射鏡部門,在三菱集團(當時還稱為三菱合資會社)社長岩崎小彌太的出資支援下整合,設立了日本光學工業股份公司(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並合併了藤井鏡片製造廠(藤井レンズ製造所)。
1988年該公司根據旗下暢銷照相機品牌「尼康」(Nikon),更改為目前名稱。「尼康」(Nikon)這名稱,是日本光學於1946年為配合當時新上市的眼鏡鏡片產品系列Pointar(ポインタール)而開始使用的,主要是取「日本光學」的日文羅馬字母拼音「Nippon Kōgaku」之字首縮寫。
70年代中期開始,消費者愈來愈喜歡有「自動曝光」功能的相機(就是不必手動調光圈快門),另外,在 Olympus OM1 於1972年上市之後,SLR相機就開始吹起一陣小型化的風潮,1975年 Olympus OM2 更是這股風潮下的代表作,再加上 Canon AE-1 於1976年上市,非常受好評,這股風當然吹得 Nikon 不是滋味,雖然在專業機的王座上無人能動搖 Nikon 的寶座,不過一般消費級的市場就沒這麼好了。 Nikon 的機器不是太貴就是太重,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並不討喜。於是Nikon下場加入相機輕量化的戰局,FM、FE、EL 都是在這股風潮下的產物。
1977 年推出首款小型輕量化的相機(跟以往 Nikon 發行過的機種比,的確是小巧許多)FM,純機械式手動,可以搭配MD-11捲片馬達做自動捲片,支援多重曝光,內建測光表(使用GDP測光元件),中央加重測光,本機沒有反光鏡上鎖的功能。是後來熱銷款FM2的前身,也是FE的「機械版」。
Achiever 260T閃光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照相補光用
特色:
對於135相機來說,閃光燈的機動性是非常高的。
一般來說相機的閃光燈可分為二種類型:一種是屬於內建式閃光燈(隱藏式),屬於相機本身結構之一。內建式閃光燈又可分為固定式及可外彈的隱藏式閃光燈,現在的相機無論是雙眼相機或單眼相機,大都有具備內建的閃光燈設備。
另一種為單體閃光燈(分離式),可以插接在相機身上的燈座,又稱為熱靴 HOT SHOE。這種外接式閃光燈靈活應用性更高,造型、樣式及功能的差異也相當大,大多能做出傾斜、旋轉、仰角、投光寬度及各種不同的輸出光量。而且插上相機的熱靴後,立刻與相機結合變成電子迴路操作系統中的一部份,可快速的感應出適當的閃光出力,以獲得正確的曝光。早期相機捕光多使用分離式閃光燈。
這一款Achiever 260T閃光燈,是1980年代常見的分離式閃光燈,直流、交流電皆可使用,閃光角度可以左右頃90度角,還可以依快門光圈調整出力大小,是相機玩家重要的裝備之一。後來因為相機開始內建閃光燈而逐步被淘汰。
KODAK底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底片,又名菲林、膠片,是一種成像器材。現今廣泛應用的底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捲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美國電影業的發達,刺激感光材料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美國感光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知名品牌有美國柯達,歐洲愛克發和日本的富士。
底片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位相機感光板(數位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品質較數位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因此有部分專業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底片市場逐年萎縮,但是由於底片數位化的存在,加之底片攝影在大畫幅攝影領域的優勢,以及底片獨特的「發色」(指底片更加逼真的顏色),底片攝影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數位攝影處於共存狀態。
AGFA底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底片,又名菲林、膠片,是一種成像器材。現今廣泛應用的底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捲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美國電影業的發達,刺激感光材料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美國感光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知名品牌有美國柯達,歐洲愛克發和日本的富士。
底片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位相機感光板(數位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品質較數位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因此有部分專業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底片市場逐年萎縮,但是由於底片數位化的存在,加之底片攝影在大畫幅攝影領域的優勢,以及底片獨特的「發色」(指底片更加逼真的顏色),底片攝影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數位攝影處於共存狀態。
Fujifilm底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捲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美國電影業的發達,刺激感光材料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美國感光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知名品牌有美國柯達,歐洲愛克發和日本的富士。
底片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位相機感光板(數位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品質較數位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因此有部分專業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底片市場逐年萎縮,但是由於底片數位化的存在,加之底片攝影在大畫幅攝影領域的優勢,以及底片獨特的「發色」(指底片更加逼真的顏色),底片攝影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數位攝影處於共存狀態。
閃光燈泡連接線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連接相機閃光燈用
特色:
PC同步介面是一種傳統的閃光燈連接同步方式,雖然不支持TTL閃光測光,但是由於其良好的通用性與可靠性,在許多影室拍攝中都仍然能見到PC介面與同步線的使用。
因為使用離機閃光燈觸發能營造比在機頂使用閃光燈更多的光線效果,而用傳統的PC同步線有布線的麻煩,無線觸發也成為了一個發展方向。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相機製造商,例如美能達,尼康與賓得開發出了以光觸發來引閃外置閃光燈的方式,因為其簡易方便而深入人心,在現在的數碼機型上仍然保留支持。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可見光或者紅外觸發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可能存在干擾,且可能因為環境中存在障礙物遮蔽導致觸發失敗。
這一條閃光燈泡連接線是屬於傳統PC同步介面,捐贈者在購買相機時同時購入,確保機頂外置閃光燈可與快門同步,提高拍攝品質。
NIKON FE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拍攝照片用
特色:
1917年,為了響應日本政府提倡軍用光學儀器國產化的目標,東京測量儀器製造廠(東京計器製作所)的光學部門與岩城玻璃製造廠(岩城硝子製造所)的反射鏡部門,在三菱集團(當時還稱為三菱合資會社)社長岩崎小彌太的出資支援下整合,設立了日本光學工業股份公司(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並合併了藤井鏡片製造廠(藤井レンズ製造所)。
1988年該公司根據旗下暢銷照相機品牌「尼康」(Nikon),更改為目前名稱。「尼康」(Nikon)這名稱,是日本光學於1946年為配合當時新上市的眼鏡鏡片產品系列Pointar(ポインタール)而開始使用的,主要是取「日本光學」的日文羅馬字母拼音「Nippon Kōgaku」之字首縮寫。
70年代中期開始,消費者愈來愈喜歡有「自動曝光」功能的相機(就是不必手動調光圈快門),另外,在 Olympus OM1 於1972年上市之後,SLR相機就開始吹起一陣小型化的風潮,1975年 Olympus OM2 更是這股風潮下的代表作,再加上 Canon AE-1 於1976年上市,非常受好評,這股風當然吹得 Nikon 不是滋味,雖然在專業機的王座上無人能動搖 Nikon 的寶座,不過一般消費級的市場就沒這麼好了。 Nikon 的機器不是太貴就是太重,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並不討喜。於是Nikon下場加入相機輕量化的戰局,FM、FE、EL 都是在這股風潮下的產物。
1977 年推出首款小型輕量化的相機(跟以往 Nikon 發行過的機種比,的確是小巧許多)FM,純機械式手動,可以搭配MD-11捲片馬達做自動捲片,支援多重曝光,內建測光表(使用GDP測光元件),中央加重測光,本機沒有反光鏡上鎖的功能。是後來熱銷款FM2的前身,也是FE的「機械版」。
1978年推出的FE 是 Nikon FM 的「電子」版,與機械式的 FM 擁有極為近似的外觀,配有無段式電子式快門(8 - 1/1000秒)、中央加重測光(測光元件為 SPD)、可交換式對焦屏、可使用MD-11、MD-12馬達,可搭配專用的SB-10閃燈。當年FE的售價比FM要高出很多。
Olympus PEN-D 相機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發行於1962年的Olympus半格相機PEN-D,利用太陽能測光,並且可以將原本36張的底片切割成72到75張左右進行拍攝,加上體型輕巧方便攜帶,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相當的受到大眾的喜愛。
這樣子的半格相機,不但可以沖洗出正常的照片,同時也可以將兩部分的半格相片合在一起沖洗,成為特別的照片呈現方式。
PEN系列的相機總是有著強烈的旅行感,雖然照片呈現上,由於半格相機的成像品質較為粗劣,但卻因為輕巧但沉穩的設計,配上較為傻瓜但又方便的操作手感,深受到旅人的喜愛。
相機底部的設計,跟大部分的單眼底片機有點不太一樣,大部分的底片機,都是屬於掀開機背安裝以及卸載底片。但是Olympus PEN-D 卻是將機身分開成兩半,算是蠻特別的開啟方式。
KODAK 底片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底片,又名菲林、膠片,是一種成像器材。現今廣泛應用的底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捲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美國電影業的發達,刺激感光材料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美國感光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知名品牌有美國柯達,歐洲愛克發和日本的富士。
底片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位相機感光板(數位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品質較數位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因此有部分專業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底片市場逐年萎縮,但是由於底片數位化的存在,加之底片攝影在大畫幅攝影領域的優勢,以及底片獨特的「發色」(指底片更加逼真的顏色),底片攝影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數位攝影處於共存狀態。
Vivitar T201-LX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在LOMO圈中,擁有持久能見度的Vivitar ultra wide & slim 22mm相機,是一台22mm的廣角免對焦簡易相機,因為名字實在是太長了,所以大家乾脆就簡稱Vivitar,所以在一些人的心中,Vivitar就等於是這台22mm簡易相機的代名詞。
Vivitar家族的第一台是Vivitar ultra wide & slim 22mm,免對焦簡易相機;Vivitar家族的第二台Vivitar ultra Compact,是28mm廣角免對焦簡易相機,因為便宜好操作,一度成為熱門股東會紀念品,重量很沉,鏡頭內縮,有快門鎖(鏡頭概不開不能按快門)。
本機型號Vivitar T201-LX,是Vivitar ultra Compact的閃光燈版,機身配色是香檳金,有閃光燈,也是28mm免對焦簡易相機鏡頭內縮,有快門鎖(鏡頭概不開不能按快門)。
Vivitar家族機種相機是台灣目前二手市場能見度相當高的相機,操作簡便價格便宜,很適合出遊單純留作紀念的非專業人士使用。
Nikon Nikkormat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在1960~70年代,Nikon除了推出大F與F2系列的專業機身外,也兼顧到一般業餘的使用者,因此Nikon另闢了一條產品線Nikomat/Nikkormat,傳承了F系列的堅固機身,但取消了可交換式觀景窗,不過提供了更便宜的售價。
Nikomat是當時日本內銷時所用的商標,而Nikkormat則是外銷所用的商標,不過在1980年以後便不再使用這些商標,而一律都只用Nikon。
Nikkormat在產品線上與後期的機械相機有點類似,也是分成FT(純機械相機,電池僅供測光)系列與EL(有光圈先決模式)系列。整個機身方方正正,且可看出Nikkormat的銘牌是可以換的。由機身的一側可看出快門控制在接環旁邊,從1~1/1000及B快門。底片張數顯示變成圓圓可愛的視窗,而靠近測光頭的按鈕是景深預覽。Nikomat/Nikkormat使用的人數或許比較少,因為論體積及重量較FM/FE系列來的重且大,論收藏性也沒有大F系列來的有價值,但是一部堅固耐用且功能操作簡單的機械相機。
閃光燈連接線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不明
功能用途:
連接閃光燈用線
特色:
PC同步介面是一種傳統的閃光燈連接同步方式,雖然不支持TTL閃光測光,但是由於其良好的通用性與可靠性,在許多影室拍攝中都仍然能見到PC介面與同步線的使用。
因為使用離機閃光燈觸發能營造比在機頂使用閃光燈更多的光線效果,而用傳統的PC同步線有布線的麻煩,無線觸發也成為了一個發展方向。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相機製造商,例如美能達,尼康與賓得開發出了以光觸發來引閃外置閃光燈的方式,因為其簡易方便而深入人心,在現在的數碼機型上仍然保留支持。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可見光或者紅外觸發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可能存在干擾,且可能因為環境中存在障礙物遮蔽導致觸發失敗。
這一條閃光燈泡連接線是屬於傳統PC同步介面,捐贈者在購買相機時同時購入,確保機頂外置閃光燈可與快門同步,提高拍攝品質。
Besta 數位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數位相機
特色:
臺灣無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nventec Besta Co., Ltd.)於2004年推出的320萬畫素數位相機。
無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推出第一部無敵 CD-6 電腦辭典,此後在電子辭典領域佔有重要一席之地。2003年開始跨足數位攝影機與300萬畫素數位相機,2004年更一口氣推出6款數位相機,2005年涉足數位錄音機。
由於無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是電腦辭典(從無聲到有聲)起家,雖然有數位資料處理的技術,但是沒有充分的光學鏡頭與影像處理的技術,因此該公司的相機專業評價不高,但是因為價格較低,仍有基本市場。
本相機最大畫素320萬,只有數位變焦沒有光學變焦,焦距5.8-17.4mm,可伸縮鏡頭,可裝SD卡,由微物攝影功能。
Canon A35 Datelux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Canon A35 Datelux 是CANON佳能公司於1977年發表,第一款內建閃光燈的相機,也是該公司第一款連動測距相機。閃光燈位於相機正面右上角。在日本,這款相機有個暱稱叫「Nighter」,意思是夜間的棒球活動,強調相機在夜間也可以拍攝的特色。相機需要閃光時,用戶可手動彈起閃光燈,閃光燈會利用相機裝置的電池開始充電。收回閃光燈時則需手動壓回相機。相機採用CAT系統,能根據拍攝距離、膠片感光度和閃光燈輸出自動設置閃光光圈。
A35相機帶一個雙像重合測距儀,用於對焦、全自動程序EE和日期嵌入裝置(此裝置位於鏡筒內,與Datematic類似)。當進片後半按快門按鈕,日期將顯示在取景器底部中央,並印在相片的右下角。
Polaroid Bizcam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即時成像相機
特色:
拍立得(Polaroid)是著名的即時成像相機品牌,該公司由美國物理學家艾爾文·蘭德於1937年成立,1944年研發出即時攝影技術。1948年11月26日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當時的售價是每台89.75美元。1972年,拍立得推出SX-70袖珍型即時成像相機,隨即風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時共售出了600萬台。
2001年,拍立得宣告破產。2005年,公司被明尼蘇達州企業派特斯全球集團買下。
在2008年2月,拍立得宣布停止製造底片,轉往發展數位相機業務,同年6月,拍立得大中華代理權被拍立得亞太收回。而設於荷蘭恩社德的膠片廠也停止生產最後一種拍立得膠片(T600膠片)。 2010元旦,拍立得香港辦事處於香港太古城道港島東中心石利洛現址復業。
Bizcam這款相機並不是Polaroid的主打機種,只能查到是約1980年代到1990年代在英國發行即時成像相機。
太空模擬系統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特色:
科博館太空模擬系統
太空模擬系統為日本五藤光學研究所開發的,配置多媒體放映系統一套,包括大型幻燈機8部、小型幻燈機 45部、16 毫米電影放映機兩部 ,經由 DIGITAL(digital PDP 11/23)電腦的控制,變化出神奇複雜的太空景象,帶領觀眾遨遊星際,探索宇宙奧秘。太空模擬系統於75.3.18購買,金額為64,463,632元,使用至88年改成GSS星象儀。
註:digital PDP電腦,1980-1990年代在臺灣只有自然科學博物館及漢翔有,大型幻燈機投射幻燈片是台灣最大尺吋。
大型幻燈機8部 : GSS GOTOSPACE SIMULATOR系統
AUTOMATIC SLIDE PROJECTOR 75X45X118公分 75X45X180公分 因架子不同高度不同
WILD 與 MAIN機器本身尺寸一樣
WILD 2部 MODEL 4812 NO 3400-15 NO 3400-17
MAIN 6部 MODEL 4812 NO 3400-13 NO 3400-14 3400-16 NO 3400-18 3400-19 NO 3400-20
中型幻燈機 4部 : 46X36X38公分 MODEL MDP-560
小型幻燈機約10部
註:科博館會保留digital PDP電腦及一部大型幻燈機
自動翻頁書本掃描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2
功能用途:
APT Bookscan採用專利SurwTurn自動翻面技術,電腦控制的機械手臂結合真空吸引技術能夠進行頁面抓取、分頁及翻面動作,適用各種厚度的紙張。另一特色是智慧型動態書托,利用低壓方式以110度進行裝訂書掃描,同時隨書籍翻面動作能動態調整,確保每一頁都符合鏡頭聚焦範圍。每小時可有1200的高速掃描。
特色:
書籍紀錄人類的歷史,如何將典籍長久保存流傳下去是個學術單位、圖書館、政府機構及企業團體進行數位化的核心。此件書本掃描器與傳統的自動送紙掃描或平台掃描方式不同,可說結合幾十年來文件處理及影像擷取技術精華的革命性專利發明,而且可透過電腦與網路結合,共享大量儲存節省的成本,所以自2002年後曾參與多數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如中研院、台大、國圖、故宮,最特別是海基會兩岸合約協議書等文件,約40萬冊皆由此機器掃描給予數位化。
APT Bookscan採用專利SurwTurn自動翻面技術,電腦控制的機械手臂結合真空吸引技術能夠進行頁面抓取、分頁及翻面動作,適用各種厚度的紙張。另一特色是智慧型動態書托,利用低壓方式以110度進行裝訂書掃描,同時隨書籍翻面動作能動態調整,確保每一頁都符合鏡頭聚焦範圍。每小時可有1200的高速掃描。
大尺寸平床式CCD掃描儀(91.4cm*121.9cm)EskoSan3648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1
功能用途: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提供:受光元件1000個CCD(感光耦合元件),彩色,最大分辦率2,540dpi,91.4cm*121.9cm以下尺寸,絕對精度:100μm,重覆精度:±10μm之圖資數位掃描服務。
大尺付平床式掃描儀、電腦、及電源供應器各乙台,搭配掃描儀執行軟體乙組。
特色:
國民政府來台後,沿用日據時期所測繪的地藉成果繼續建置完整土地測量資料,於民國77年完成台北市及高雄市重測後,民國78年起推動「臺灣省地籍圖七十八年度計畫」及「臺灣省地籍圖重測後續計畫」(79年度至94年度)。鑑於測量儀器與技術的改進及資料保存,開始將測量作業結合數值、數位化及電腦自動化之運用,民國90年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採購大尺寸平床式掃描儀,辦理測量圖資數位化工作,用提升地籍測量管理品質,保存歷史圖資。
PURUP-ESKOFOT公司旗下EskoScanp系列掃描儀,特色在於製造可調整的大尺寸平板之掃描儀,該系列生產8種機型F14、 2024E、 2024、 2024S、 2024SE、 2330、2636、 2636S及3648,本物件機型為3648是唯一可掃描A0尺寸的掃描儀。使用傳統CCD(感光耦合元件)為受光元件,與現代發展COMS互補式金屬氣化物半導體相較,優點為較不易被訊號干擾,缺點為數據傳輸慢、單價高,除高階的相片掃描外,2010年起已市佔已逐漸由COMS取代。
印像機_KG30_蔡司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曬印照片及底片
特色:
政府遷台以後,為了瞭解台灣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狀況,由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於民國43年成立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隊,利用航空照片進行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型態調查,有鑑於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於是在民國48年1月成立專責機關─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農林航空測量隊,亦即該所前身,主要任務為辦理台灣地區相片基本圖及林區相片基本圖測製及農林資源航測調查,其後在民國88年由台灣省改隸屬至中央,同時也由於各界對於航空照片之需求殷切,農行所改變了以往有計畫才有航攝之作法,開始對台灣全區實施有系統的航攝計畫。除了航攝影像外,為建立多元的影像資料庫,自民國102年起開始納入福衛影像蒐集,自此農航所成為航遙測影像蒐集、管理、發布及提供之專責單位。
此KG30接觸印相機是以空中攝影底片,晒印同大小的相片或幻燈片,底片可以為成卷或單張軟片,最大像幅面積為12吋X12吋。相片與底片以氣囊壓緊,使之密切貼合,光源以39個冷光燈泡組成,分布均勻,底片各處可得到均勻之光照。
解析立體製圖儀_P2_蔡司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空中三角測量、方位改正、立體測繪地形圖
特色:
政府遷台以後,為了瞭解台灣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狀況,由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於民國43年成立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隊,利用航空照片進行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型態調查,有鑑於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於是在民國48年1月成立專責機關─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農林航空測量隊,亦即該所前身,主要任務為辦理台灣地區相片基本圖及林區相片基本圖測製及農林資源航測調查,其後在民國88年由台灣省改隸屬至中央,同時也由於各界對於航空照片之需求殷切,農行所改變了以往有計畫才有航攝之作法,開始對台灣全區實施有系統的航攝計畫。除了航攝影像外,為建立多元的影像資料庫,自民國102年起開始納入福衛影像蒐集,自此農航所成為航遙測影像蒐集、管理、發布及提供之專責單位。
此解析立體製圖儀_P2_蔡司是應用於航測像片基本圖測製與空中三角平差,空中三角測量、方位改正、立體測繪地形圖之機器。
解析立體製圖儀_P33_蔡司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空中三角測量、方位改正、立體測繪地形圖
特色:
政府遷台以後,為了瞭解台灣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狀況,由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於民國43年成立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隊,利用航空照片進行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型態調查,有鑑於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於是在民國48年1月成立專責機關─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農林航空測量隊,亦即該所前身,主要任務為辦理台灣地區相片基本圖及林區相片基本圖測製及農林資源航測調查,其後在民國88年由台灣省改隸屬至中央,同時也由於各界對於航空照片之需求殷切,農行所改變了以往有計畫才有航攝之作法,開始對台灣全區實施有系統的航攝計畫。除了航攝影像外,為建立多元的影像資料庫,自民國102年起開始納入福衛影像蒐集,自此農航所成為航遙測影像蒐集、管理、發布及提供之專責單位。
此解析立體製圖儀_P33_蔡司是應用於航測像片基本圖測製與空中三角平差,空中三角測量、方位改正、立體測繪地形圖之機器。
為本所末代解析製圖儀,更台灣少數仍作業中之機型。該型解析製圖儀經仔細設計並承襲前代優點,能與通用之個人電腦連結更強調人機介面之整合。除基本方位量測外,並能進行數值地形圖繪本所自此機型後,全面進入數值地形圖量產時代除陸續完成台灣山區圖外,亦多次協助政府完成其他重大測任務。
轉點儀_PM1_蔡司
所在位置:B1 開放式典藏庫
功能用途:
航照 共軛像點轉刺。可使航照立體像對 形成立體模型,並進行共軛點位立體刺點。
特色:
政府遷台以後,為了瞭解台灣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狀況,由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於民國43年成立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隊,利用航空照片進行全島森林資源及土地使用型態調查,有鑑於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於是在民國48年1月成立專責機關─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農林航空測量隊,亦即該所前身,主要任務為辦理台灣地區相片基本圖及林區相片基本圖測製及農林資源航測調查,其後在民國88年由台灣省改隸屬至中央,同時也由於各界對於航空照片之需求殷切,農行所改變了以往有計畫才有航攝之作法,開始對台灣全區實施有系統的航攝計畫。除了航攝影像外,為建立多元的影像資料庫,自民國102年起開始納入福衛影像蒐集,自此農航所成為航遙測影像蒐集、管理、發布及提供之專責單位。
民國 70 年購入之PM1轉點儀器。空中三角平差所有是否精準,選點是很大關鍵,在使用底片製圖之年代,此儀器位居極重要的地位。它能在欲轉刺點位做局部放大與立體觀察,能精準判讀選點外,並刮除少許底片藥膜圈點作記,亦即所謂的刺點。其作用乃在於明確指定點位,降低像點座標量測誤判機率,進而提昇空中三角平差準確度。 該儀器為台灣目前僅存。
X-光單晶繞射儀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3
功能用途:
(1)晶系、晶格常數測定 (2)單晶繞射數據收集 (3)晶體內分子結構解析
特色:
黃副研究員俊夫於106年8月10日,再度前往中山大學化學系蔣燕南教授實驗室會勘X光單晶繞射儀(Regaku AFC7S),此儀器為蔣教授於民國82年所購置,據蔣教授說明在臺灣X光「單晶」繞射儀不多(僅4台),大部份是X光「粉末」繞射儀,經查本館所藏不同時代三台X光繞射儀皆是「粉末」繞射儀,所以本館很值得蒐藏蔣教授所欲捐贈的X光單晶繞射儀。
X光單晶繞射儀可以鑑定各種分子(藥物、材料、礦物等)在結晶樣品中的形狀及結構,精確的原子間距及其他結構參數均可鑑定出來,通常結果以三度空間的分子圖像表示出來,是化學、材料、醫藥等各方面均需使用之儀器。此X-光單晶繞射儀(Regaku AFC7S),配以鉬靶的光管式X光光源。可供分析邊長0.1毫米至0.7毫米的化學結晶的晶格參數及空間群,並收集繞射數據,進而經電腦工作站解析而得到晶體內部原子位置的三度空間結構數據。
Nikon FE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1917年,為了響應日本政府提倡軍用光學儀器國產化的目標,東京測量儀器製造廠(東京計器製作所)的光學部門與岩城玻璃製造廠(岩城硝子製造所)的反射鏡部門,在三菱集團(當時還稱為三菱合資會社)社長岩崎小彌太的出資支援下整合,設立了日本光學工業股份公司(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並合併了藤井鏡片製造廠(藤井レンズ製造所)。1988年該公司根據旗下暢銷照相機品牌「尼康」(Nikon),更改為目前名稱。「尼康」(Nikon)這名稱,是日本光學於1946年為配合當時新上市的眼鏡鏡片產品系列Pointar(ポインタール)而開始使用的,主要是取「日本光學」的日文羅馬字母拼音「Nippon Kōgaku」之字首縮寫。
70年代中期開始,消費者愈來愈喜歡有「自動曝光」功能的相機(就是不必手動調光圈快門),另外,在 Olympus OM1 於1972年上市之後,SLR相機就開始吹起一陣小型化的風潮,1975年 Olympus OM2 更是這股風潮下的代表作,再加上 Canon AE-1 於1976年上市,非常受好評,這股風當然吹得 Nikon 不是滋味,雖然在專業機的王座上無人能動搖 Nikon 的寶座,不過一般消費級的市場就沒這麼好了。 Nikon 的機器不是太貴就是太重,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並不討喜。於是Nikon下場加入相機輕量化的戰局,FM、FE、EL 都是在這股風潮下的產物。
Nikon 鏡頭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相機用
特色:
1917年,為了響應日本政府提倡軍用光學儀器國產化的目標,東京測量儀器製造廠(東京計器製作所)的光學部門與岩城玻璃製造廠(岩城硝子製造所)的反射鏡部門,在三菱集團(當時還稱為三菱合資會社)社長岩崎小彌太的出資支援下整合,設立了日本光學工業股份公司(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並合併了藤井鏡片製造廠(藤井レンズ製造所)。1988年該公司根據旗下暢銷照相機品牌「尼康」(Nikon),更改為目前名稱。「尼康」(Nikon)這名稱,是日本光學於1946年為配合當時新上市的眼鏡鏡片產品系列Pointar(ポインタール)而開始使用的,主要是取「日本光學」的日文羅馬字母拼音「Nippon Kōgaku」之字首縮寫。
70年代中期開始,消費者愈來愈喜歡有「自動曝光」功能的相機(就是不必手動調光圈快門),另外,在 Olympus OM1 於1972年上市之後,SLR相機就開始吹起一陣小型化的風潮,1975年 Olympus OM2 更是這股風潮下的代表作,再加上 Canon AE-1 於1976年上市,非常受好評,這股風當然吹得 Nikon 不是滋味,雖然在專業機的王座上無人能動搖 Nikon 的寶座,不過一般消費級的市場就沒這麼好了。 Nikon 的機器不是太貴就是太重,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並不討喜。於是Nikon下場加入相機輕量化的戰局,FM、FE、EL 都是在這股風潮下的產物。
Nikomat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在1960~70年代,Nikon除了推出大F與F2系列的專業機身外,也兼顧到一般業餘的使用者,因此Nikon另闢了一條產品線Nikomat/Nikkormat,傳承了F系列的堅固機身,但取消了可交換式觀景窗,不過提供了更便宜的售價。
Nikomat是當時日本內銷時所用的商標,而Nikkormat則是外銷所用的商標,不過在1980年以後便不再使用這些商標,而一律都只用Nikon。本項文物機身標註Nikomat ,符合捐贈者口述,在日本花了臺幣2萬買的。
FUJIFILM FinePix 數位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Fujifilm FinePix產品是富士公司生產的一系列數位相機。從最尖端的長焦變焦模式到時尚的點對焦型,富士FinePix數碼相機可以滿足各種攝影師的需求。
符合蒐藏宗旨:二.記錄科技對我國民生發展上的重大影響;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符合蒐藏目標:三.對台灣技術與產業發展具關鍵影響的物質見證及口述歷史。
Nikon TW20 QUARTZ DATE AF 底片自動對焦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80年代當時的鑄鏡工藝,變焦鏡的生產價格不菲,傻瓜相機因其造價有限,又要把各種功能全裝進去,所以質量一般不會太高。鏡頭的變焦比越大,則鏡頭越不好,而定焦傻瓜相機質量明顯比同價位變焦相機強很多,光圈也大。
1987年Nikon推出首部薄身雙鏡頭自動對焦袖珍相機 Nikon TW2 / TW2D,設有雙鏡頭 ,長焦光圈細小,有一好沒兩好;1989年Nikon選擇另一策略,推出廣角以及標準焦距二合一的雙鏡頭袖珍相機Nikon TW20/ TW20 QD,為當年傻瓜機唯一主打。
Nikon COOL PIX S1數位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5
功能用途:
照相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NIKON 在2005年推出的第一款超薄相機,以現在標準,19.7mm 的 5 百萬像素 3 倍光學變焦 DC 並不算太薄。以 Nikon 及 Canon 這類老牌相機生產商來說,生產一台新機的最主要考慮並非要造多薄,而是怎樣在能夠在薄身機種中維持一定的影像水準。以 Nikon 的標準來說,19.7mm 的機身現時已經算是極限。另一方面,Nikon 在 CoolPix S1 上亦加入了一個 2.5“ 大型 LCD,從此大LCD 再也不是 Casio、Sony 等品牌的專利,同時提供銀色、白色及黑色機身顏色,令 CoolPix S1 成為 Nikon 當年最「潮」的一部隨身數位相機。
閃光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相機補光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對於135相機來說,閃光燈的機動性是非常高的。
一般來說相機的閃光燈可分為二種類型:一種是屬於內建式閃光燈(隱藏式),屬於相機本身結構之一。內建式閃光燈又可分為固定式及可外彈的隱藏式閃光燈,現在的相機無論是雙眼相機或單眼相機,大都有具備內建的閃光燈設備。
這一批閃光燈,是1980年代常見的分離式閃光燈,直流、交流電皆可使用,閃光角度可以左右頃90度角,還可以依快門光圈調整出力大小,是相機玩家重要的裝備之一。後來因為相機開始內建閃光燈而逐步被淘汰
Sony Video 8 手持式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攝影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8mm是可用於NSTM和PAL /SECAM三種電視系統的錄影帶格式,當時錄影帶格式普遍使用VHS-C格式,起初並未受到重視。後來因為符合Kodak公司推出8mm家庭電影錄影帶思路,推出小型8mm攝影機 ,Sony公司再推出Handycamg攝影機,而使8mm格式與VHS-C格式勢均力敵。8mm也從Video8(V8)進步到Hi8,及後來的數位格式Digital8 。
8mm使攝影機進入輕薄短小的時代,圖像錄製技術因而快速發展,配合聲音錄製的高保真錄音系統(AFM),保證原音重現。
Sankyo Dualux 2000 8mm 影片放映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影片放映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Sankyo日本電產三協株式會社,自1946年成立三協精機製作所迄今。該公司1963年開始生產磁帶錄音機,1978年開發盒式錄音帶、走帶機構,1979年開發2.5英寸微型磁盤驅動器,成為影片放映機重要品牌。
1975年成立臺灣天龍股份有限公司(現為台灣日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因為通路順暢,成為1980年代臺灣8mm放映機主要品牌。
Steiner Scout 7*35 望遠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望遠用
特色:
王進東先生致電本館5200蒐藏專線電話,表示本身是攝影愛好者,家中有幾台早期約民國60年代的Nikon傳統相機,還有早期Fujifilm數位相機。107年3月22日黃副研究員俊夫前往王先生家中,進行文物勘查及拍照,回館後轉交給本館相機領域研究同仁陳淑菁進行評估工作。
德國製造的專業望遠鏡品牌STEINER,有望遠鏡中的勞斯萊斯之稱,是多國軍方或警察及探險家們指定品牌。
雙筒望遠鏡是將兩個相同的或者鏡像對稱的望遠鏡並排連在一個架子上對準同一方向而製成,能提供更高的深度和距離感。
通常雙筒望遠鏡機身上原廠商一定印有類似“8x42 ”、“10x42”前端8或10代表這部望遠鏡光學倍數, 後端42代表口徑大小以mm表示. 口徑: ÷ 光學倍數 = 平方= 機身亮度(集光力)。
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3
功能用途:
表面形貌圖樣分析
1.Scanning mode: AFM, LFM, EFM, MFM, Phase, Force, Litho.。
2.Scanning range (X, Y, Z): 80 μm × 80 μm × 5μm以上(含)。
3.Scanning Resolution (X, Y, Z): X,Y:小於1 nm,Z 小於0.1 nm。
特色:
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功能為表面形貌圖樣分析:
1.Scanning mode: AFM, LFM, EFM, MFM, Phase, Force, Litho.。
2.Scanning range (X, Y, Z): 80 μm × 80 μm × 5μm以上(含)。
3.Scanning Resolution (X, Y, Z): X,Y:小於1 nm,Z 小於0.1 nm。
為美國製造,製造商為QUESANT INSTRUMENT CPRPORATION製造。
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其原理為掃描顯微鏡上之探針,藉由Z軸壓電陶瓷之作動搭配XY雙軸移動平台之移動,進行掃描光柵待校件之表面形貌圖像。後續再藉由光柵圖像進行線距分析。此設備代表台灣早期度量衡相關量測工具與量測產業發展器具,見證90年代我國量測用科技文化產業發展技術與產業之演變,具有歷史價值,表徵產業發展的文物,可做為我國度量衡相關量測工具與科技文化資產之研究。
TOPICO SC917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柯尼卡發明了拋棄式輕便型照相機「即可拍」之後,可換底片的即可拍一時蔚為風潮,雖然有2種組合的光圈及快門,但選擇性完全取決於底片的品質,
Topico SC-917是一款完全機械的小型相機,配有自由焦距35mm鏡頭。 鏡頭釋放杆位於鏡頭下方。 相機由塑料製成,設計非常簡單。 相機有多種不同顏色的款式,功能簡單,僅具有簡單拍照功能,沒有顯示銀幕。本機為聯邦銀行股東會紀念品之收音機。機身正面上方原標示TOPICO SC917的地方,被重新標示「聯邦銀行」商標,外包裝紙盒沒有修改仍標示TOPICO SC917。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臺灣地區股票上市櫃公司召開股東會多數會贈送紀念品,以換取委託書,鞏固經營權。股東會紀念品通常為價值不高(通常為市價500元以下,多數為100元左右的自產商品或大宗廉價品)。本件為代表物件。
Polaroid 636 Closeup 即可拍相機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拍立得(Polaroid)是著名的即時成像相機品牌,該公司由美國物理學家艾爾文·蘭德於1937年成立,1944年研發出即時攝影技術。1948年11月26日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當時的售價是每台89.75美元。1972年,拍立得推出SX-70袖珍型即時成像相機,隨即風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時共售出了600萬台。
636 Closeup 是1990年代風格的即可拍相機,一個四四方方的機身。配備了一個蔽護正在列印的照片的裝置,能使用Impossible的 600型拍立得底片。這台相機對於剛剛開始學習拍攝即時照片的人是適合的。它具有一個易於使用的快拍風格,帶有內置自動閃光燈和定焦鏡頭。它還具有調整曝光量的簡單控制,這樣你就可以方便地得到一個更亮或更暗的圖像。
本項文物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二.記錄科技對我國民生發展上的重大影響、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符合本館蒐藏目標:三.對台灣技術與產業發展具關鍵影響的物質見證及口述歷史,建議入藏。
磁帶式太陽能計算機包裝盒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0
功能用途:
太陽能計算機包裝盒
特色: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儲存聲音的小型磁帶,並於1963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註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錄音機錄音帶系統在二次大戰時已由德國使用,戰後不斷推出改良,但是無法與當時的密紋唱片競爭,直到1964年荷蘭菲利浦公司推出平價的輕便型卡式錄音機,隨著錄音機的熱賣消費壓力下,迫使廠商需進行改良錄音載體以維持市場競爭力,隨後錄音帶在1970年代便開始在一般聽眾間逐步取代了唱片。到了1980年代,台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已是錄音帶而非唱片,所有流行音樂發行的重點也是錄音帶。但由於唱片的音質依然優於錄音帶,因此一般電台播放音樂時仍以唱片優先。
CD在1980年代末期便開始取代了錄音帶。進入千禧年後,台灣唱片行販賣的大宗已是CD了。2000年之後錄音帶已經全部銷聲匿跡,但錄音帶的卡匣因標準化規格,射出成形製作容易,被挪做其他用途,作為產業轉型的替代方案。本件文物內容物為太陽能計算機,以錄音帶的卡匣為包裝盒,盒面有鏡子,可以與本館典藏的錄音帶一並展覽,有相當趣味。
Nikon Coolpix S3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6
功能用途:
數位相機照相用
特色:
對於很多玩攝影的朋友來說,尼康向來都是專業化的代名詞,特別是在底片時代,尼康更是在專業攝影上有著非常不錯的口碑,COOLPIX S系列就是尼康眾多小型數位相機中最具有時尚味道的“卡片式”數位相機。外形猶如信用 卡般小巧優雅造型、2.5吋超大螢幕、美麗工學設計及顏色的搭配,配備特大 2 .5英吋LCD顯示 屏,讓您拍攝更揮灑自如。 加上3倍變焦尼克爾鏡頭的優點,以及510萬畫素的懾 人威力,活現幕幕無可媲美的 鮮明影像, 效果極致迷人 。快速的起動速度及連環拍 攝功能,助您瞬間凝住精彩一剎,效果令 人讚嘆。 鎂合金機身為這台相機增添幾分時尚感 、貼心的人體工學握把設計,好拿易握,拍照時不易晃動,重量僅 118g輕巧不佔空間。
COOLPIX S3數位相機有500萬畫素和600萬畫素2種規格,500萬畫素的S3則是黑白二色,600萬畫素的S3提供了酒紅色和奶白色兩種可供選擇,全新顏色設計很可能就是為了迎合更多的女性用戶。COOLPIX S3的鋁合金機身成熟的外觀,纖巧的尺寸來自先進的電子工程設計,[ 最佳視角 ]光學系統為用戶不僅帶來高度的眼部舒適還有手感的舒適。第一流的COOLPIX S3具有加大的2.5英寸TFT LCD和110,000 畫素的清晰度,可以很容易構圖和查看儲存的影像。
Noblex pro 06/150 全景相機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年份:1990年代初期
功能用途:
拍攝全景照片
操作手冊 https://www.manualslib.com/manual/84660/Noblex-Pro-150.html?page=8#manual
特色:
全景(Panorama)源於希臘語,語意是"都能看見"。
在全景相機問世前,一些壯麗的風光照片或人數眾多的團體合照,很難使用一般相機一次拍攝完成,需要藉由暗房手工拼接而成。
全景發展歷程
1. 孕育(全景繪畫)
全景的核心思想是對觀察場景的寬視場記錄和展示。從這一點上來講,全景繪畫在一定程度上孕育著全景技術。
北宋年間的《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是全景繪畫的先河。《清明上河圖》寬24公分、長528.7公分,長寬比達21.3:1,即使以今天的視場角標準來看,《清明上河圖》也達到了全景的要求。
2. 誕生及緩慢發展(傳統相機)
如果說繪畫孕育了全景的思想,那麼全景的真正誕生要從全景相機的出現算起,之後並進入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此一歷程從19世紀中期延伸到20世紀末期。其典型特徵是,相機採用手搖或轉動方式進行空間掃描以獲取全景圖像。
早期全景相機較為笨重,後續在記錄介質、光機系統等方面陸續有很多改進,相機體積、重量不斷縮減,操作越來越靈活,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德製的Noblex pro 06/150全景相機就是20世紀商業化的產品。
3. 快速發展(專業全景相機)
進入21世紀以後,電子、電腦、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不斷進步,一方面催生了全景技術的龐大需求,又為全景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VR全景技術至此進入快速發展期,專業全景相機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全景相機的小型化、即時處理能力和成像品質都得到顯著提升,以Insta360 Pro 8K為例,該相機可以實現8K像質的即時拼接和同步監看。
Canon EOS 50底片型單眼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5年左右
功能用途:
拍照用
特色:
Canon自1987年推出EOS系統後,新的技術及型號推陳出新,1994年推出EOS-1N頂級相機後,象徵EOS進入成熟期。
EOS 50為Canon針對中高級相機市場所研發產製的機型,於1995年9月上市,目前已停產,最大的特色為機殼外表為鋁鎂合金材質,並首次在EOS機身上採用轉盤式操作,整體設計讓使用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EOS 50配備有1992年 所推出,堪稱20世紀90年代相機典範的EOS 5的眼球自動對焦系統功能,而且速度是EOS 5的兩倍速 ,甚至在垂直拍攝時也可以使用眼球AF技術 ,並具有2.5張/秒連拍功能。
此外,Canon首次在這一個檔次的相機機背加入大型的操控旋轉盤,並把它設計為雙轉盤、雙推桿的快速操作相機,由於EOS 50是首部有此功能的相機,使得它成為當時中級相機市場的黑馬。
EOS 50為臺灣銷售的型號,在日本稱為EOS 55,在美國則是EOS ELAN II。
Nikon Coolpix 5700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2
功能用途:
拍攝照片
特色:
500萬像素高倍變焦數位相機,可以說在Nikon推出Coolpix 5700之後競爭就進入了白熱化階段。Coolpix 5700的砲筒型機身是與前一代Coolpix 5000最明顯不同的部分,配備8倍光學變焦功能的鏡頭,相當於傳統相機35mm至280mm的焦距,幾乎涵蓋所有拍攝場合,應用相當方便。
為了修正使用長焦距攝影時會產生的色散問題,Nikon在搭載的鏡頭上還使用兩片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鏡片,通常ED鏡片都使用在Nikon的高階鏡頭上。由此可見,Nikon雖然是最晚推出高倍變焦機種,不過卻是下了不少功夫設計機身,來彌補推出時間晚的劣勢。
COOLPIX 5700快門速度可達1/4000秒,再細微的瞬間動作也抓得住,支援B快門 ,可手動控制曝光時間,最長可至300秒,配合NIKON 有線遙控器 可作長時間曝光,配合雜訊抑制功能(Noise Reduction),讓您在使用長時間曝光的同時,仍可得到最佳影像品質,避免一般數位相機在長時間曝光下產生雜點的困擾,讓相機的夜拍功能提升到新境界。直逼傳統專業相機,並可作間時攝影。
與Nikon F5單眼相機同級的五區域對焦系統,超快速7514 Step動態追蹤對焦,由於中央處理器昇級、處理速度更快,無論自動判斷或手動選擇對焦點,構圖、對焦同步完成。
Fujifilm Fotonex 55AF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先進攝影系統(英語:APS, Advanced Photo System)是1996年由柯達、富士、佳能、美能達、尼康五大攝影器材廠商推出的不同於35毫米底片系統的新一代攝影系統的規範。
先進攝影系統採用24mm底片,底片區域16.7mm x 30.2mm,膠捲採用可以直接裝入相機內的膠捲暗盒,免去了手工上卷。先進攝影系統的暗盒標識膠捲的狀態,有未曝光(圓形)、部分底片曝光(半圓形)、全部底片已曝光(X形)及已沖洗(方形)四種狀態。支援在拍攝中間取出,並再次放入。先進攝影系統支援資料交換系統(Information Exchange),底片除了記錄圖像資訊外,還記錄曝光時的設定,沖洗系統可以根據這些資訊進行調整。攝影者在拍攝時,可以設定一下三種取景框設定:
標準(用字母C表示,比例為2:3)
高畫質電視(用字母H表示,比例為9:16)
全景(用字母P表示,比例為1:3)
這個設定也會儲存在底片中,沖洗時可以自動沖洗出4*6,4*7,4*11三種不同規格的相片。膠捲沖洗後會退回盒中,方便底片的保管,再次沖印時可告訴沖洗店相片的號碼(相片的號碼可以從索引片上獲得,相片背面也印有相片的號碼)
先進攝影系統是一套規範,包括從膠捲,相機,沖洗系統等。先進攝影系統的膠捲的感光度有ISO200,400兩種,有15張,25張,40張三種規格。先進攝影系統的暗盒呈不規則的橢圓柱形,高39mm,長軸30mm,短軸21mm,比35mm的膠捲盒小,因此,先進攝影系統的照相機一般可以做的比35mm相機小得多,一般屬於消費級產品,但美能達、佳能、尼康等也有推出先進攝影系統的專業單眼相機。
雖然APS系統是相當革新的發明,但最終APS系統並未流行,且只存活了十餘年。原因是APS系統剛流行時,數位攝影系統亦同時起步,數位相機挾多種優點在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而相片尺寸亦比APS相機更多選擇。只是APS相機在防止底片因操作失誤「走光」(如錯誤打開相機機背等原因)能比普通底片相機優勝而已。
柯達已經於2004年起停產APS相機[1]。柯達與富士2011年起皆已停產APS底片[2][3],僅有少量庫存在市場上銷售。
儘管APS系統的相機與底片已退出市場,但其24mm片幅後來卻成為數位單眼相機開始發展時所採用的APS-C片幅,並廣泛被相機廠商所採用。原因是24mm片幅的感光元件價格遠低於35mm片幅的感光元件。
KODAK MAX 立可拍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3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即可拍,也就是單次使用相機(single-use camera)、拋棄式相機(disposable camera),是1980年代下半興起的產物:在一個簡單的塑膠機身內預先裝好底片,讓沒有相機或不想帶/忘記帶相機的人們旅行時可以帶著用。這些東西會在照相館以及旅遊景點販賣,拆封即可使用,無須任何電池。這些相機大多有個光圈很小的廣角鏡頭,快門也只有一種速度,完全仰賴底片本身的寬容度以及沖洗時的調整來應付曝光誤差。
這類相機的概念由來已久。柯達公司在1888年推出的盒式相機No.1,就會事先裝好能拍100張照片的底片,使用者拍完後將相機送回柯達沖洗,柯達則會將填入新底片的相機交還。近代即可拍的風潮源自1986年的富士相機「写ルンです」(Quicksnap),又稱為「有鏡頭的底片」。其他廠商也跟著推出自家產品;除了Quicksnap(包括數種版本的三十周年限量紀念版)以外,最容易買的就是柯達FunSaver(包括防水版)。Lomography推出了Simple Use,是可重覆裝底片的即可拍;此外,台灣現在也能找到像是Agfa Le Box、Ilford HP5(黑白底片)即可拍等產品。
即可拍使用的底片和正規底片沒有兩樣,而且曝光足夠時,顏色會相當漂亮飽滿,不會有漏光不均勻的色偏,而且有數位照片難以模擬的顆粒感。Gudak只能拍出特定色調的黯淡照片,而且拍照的聲音還不對(笑)你當然更沒辦法實際轉動過片轉輪,發出喀拉喀拉的聲音了。除了等待照片出現這部分比較真實以外,Gudak對於底片攝影的模仿,仍然是想像成份居多。
即可拍的價位在三百到六百元台幣左右,比單捲底片貴上不少,但就算加上沖洗掃描費(大概一百至兩百左右),也不會比萬元起跳的手機貴到哪去吧?假如玩一台即可拍的成本是五百元,你的iPhone要一萬五,你用Gudak拍照就得拍30捲才能回本。如果想要更省錢,花個千元左右買台二手傻瓜機或全新玩具相機,以後你就可以用70-100元買一捲36張的底片。重裝底片也不用等一小時;自動捲片的傻瓜機僅需十秒鐘,玩具相機頂多三十秒。
這一款Kodar MAX Outdoor Camera內庄800度27張感光軟片,沒有閃光燈,是2000年代數位相機流行前,最常容易取得的簡易相機。
RICOH S-30 AF照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00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理光(日文:株式会社リコー、英文:Ricoh Company, Ltd.),是日本的事務機器及光學機器製造商,市村清在1936年成立理化學研究所,主要研究理研陽畫感光紙,其後於1963年正式易名為理光,並在同年成立香港分公司並進一步邁向大中華市場,香港名為麗確。1997年全球統一中文譯名為「理光」。理光的競爭對手為佳能、索尼、富士全錄、柯尼卡美能達、寶麗來、哈蘇、三星電子和松下電器。2011年,理光從豪雅收購賓得的影像事業部門,並組建名為子公司「PENTAX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賓得理光映像)。2013年,賓得理光映像更名為理光映像,賓得成為理光旗下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系列。現時理光的主要產品包括影印機、傳真機、印表機等文儀器材,文檔解決方案,以及輕便型數位相機。
RICOH S-30 AF是一款可愛的小巧傻瓜相機,具有自動對焦和閃光燈功能以及自動上繞功能,非常易於使用。 尺寸完美適合隨身攜帶,以確保您不會錯過片刻電池; 2 x AAs膠片; 35毫米充分工作和測試。
國家發明創作獎-薄型平面光源模組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9
功能用途:
獲得107年國發獎發明獎銀牌
特色:
目的: 此發明可達到薄型高輝度且可支援動態對比的平面光源模組
特色:一次光學廣角設計LED搭配直下側入式導光板設計
應用範圍:高輝度高效率背光模組,如車載、電競、商業顯示螢幕等背光
本技術的優勢及競爭力為:
1.在相同瓦數下輝度可比側光式背光提升1.78X,相對瓦數可降低78%,對未來電動車幫助很大
2.具有傳統側光式背光無法達到的動態區域控制功能(HDR local dimming)
3.由於燈板在導光體底部,所以可做到類無邊框
4.熱分佈更均勻,信賴性更好
5.可做到異形、無邊框
ELMO 幻燈機(Omnigraphic 252Pro)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播放幻燈片
特色:
在投影機發明之前,影像的再現以幻燈機為主。
幻燈機始於1640年耶穌教會教士奇瑟所發明的魔法燈,他運用鏡頭及鏡子反射光線的原理,將一連串的圖片反射在牆面上,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然而要到1654年才由德國猶太籍基夏爾首次記述了幻燈機的發明。
1845年,隨著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幻燈機也進入了工業化生產的時代,光源也從以前的蠟燭,改為油燈、汽燈,最後開始使用電光源,由光學、機身、機械傳動、電氣控製四部分構成。為了提高畫面的質量和亮度,在光源後面安裝凹面反射鏡,雖然光源增大,但機箱的溫度也升高了,為了散熱,因此在幻燈機中加裝了排氣散熱結構,同時也改為自動輸片,主要為傳教、講學以及會議等使用。現在廣泛使用的投影機,就是在19世紀幻燈機的基礎上發展改進而成的。
常見的幻燈機可分為長方形幻燈機、圓盤幻燈機、淡出淡入幻燈機、視聽放映機等四種。
ELMO(Omnigraphic 252Pro)幻燈機即為圓形片盤幻燈機。只要將幻燈片裝在圓形片盤內即可放映,不需倒退就可重覆放映,同時幻燈片容量也比長方形幻燈機較多。
幻燈機的種類繁多、功能也不一致,但是它的基本構造都大同小異,主要由光學、機身、機械傳動、電氣控製四部分構成。以圓片盤幻燈機為例,其主要結構有鏡頭、調焦控制、選片桿、更換幻燈片的控制、水平調輪、遙控配件的插座,以及機頭高度調整等。
卡通動畫攝影平台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攝製卡通動畫使用
特色:
動畫技術的定義是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不論拍攝對象是什麼,只要它是採用逐格拍攝,觀看時再連續播放便可形成活動影像,這就是動畫。
本物件用以製作二維定格卡通動畫使用,使用方式為:在平台上先放上背景圖片,並以平台上下的鐵件固定作為定位板,再於背景圖上放置以賽珞珞片繪製的動畫主角,以相機逐格拍攝移動的動畫主角,透過連續播放的方式,以觀賞到活動影像。播放時一般為12-18格/秒,電影動畫為求細緻度,會增加到24格/秒。本物件為世新大學於1977年購入,建置於廣播電視電影教學大樓2樓B103攝影棚副控室,作為課程教學實習使用。
Canon FT QL 底片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Canon FT QL底片相機為Canon公司於1966年3月所推出的單眼反光相機。 相機配備FL卡口,可與FL卡口和FD卡口鏡頭一起使用(FD鏡頭需像FL鏡頭一樣縮小以進行測光),本物件包括FL50mm f/1.4鏡頭,機身編號526371。
相機名稱裡面的QL,指的是Quick Load,也就是可以快速裝底片的意思,使用者不需要把底片卡進捲片器中間的卡槽再開始過片,只要將底片拉過去卡住,蓋上背蓋就可以了,這在當時可說是一大創舉。此外,相機除內建測光外,也有反光鏡預鎖、自拍計時器(自拍機撥桿也用作縮小光圈撥桿)跟快門鎖 。膠片感光度範圍為ISO 25 - 2000。使用1.3V MD汞電池作為電源 。配有X 、 B快門,快門速度最快為1/1000秒。
CANON 50mm F1.4大光圈標準鏡頭,是一顆非常適合拍攝人像的鏡頭,有極高的銳利度,顏色非常鮮艷,對比度高,同時散景表現佳,利用FD轉接環即可安裝到現代各廠牌數位相機使用。鏡組結構:6枚4群、光圈:f/1.4 – f/16、光圈葉片數:8、最近對焦距離:60公分、濾鏡尺寸:58mm。
Canon Prima Super 28底片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Canon Prima super 28是一款針對消費大眾市場推出的相機,由Canon公司於1995年發行,日本國內叫做Autoboy Luna,28N俗稱月光機,是一部全自動變焦的傻瓜底片相機,特色為可打印祝福語 。
配備28-70mm 7群8枚的變焦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0.45m,能拍攝的題材相當廣泛,以家用相機的表現來說光學表現相當優質對比度高且色彩濃郁能適當詮釋現場氛圍,配備了Canon Ai AF智能對焦系統,提高拍攝的成功率,相機滑蓋拉開後即同時完成開機動作,以拇指可以完成變焦動作,操作流程非常流暢 。
機背的液晶螢幕顯示閃光燈模式、拍攝張數及日期資訊,拍攝模式轉盤包括了自動模式(AUTO)、點測光(SPOT)、人像模式、微距模式(小花圖示)、夜景模式、運動模式等。相機的功能完整沒有複雜的操作。
Canon Prima super 28是一款輕便、操作簡單的口袋機。20世紀80、90年代,曾經掀起口袋機狂熱,比起單眼反光相機的沉重和複雜,口袋機讓人能隨時掏出口袋,輕鬆記錄轉瞬即逝的一剎那。
本物件含相機套,使用CR123電池,機身編號#2051713。
Konica Z-up 80底片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Konica是日本非常古老的一個相機品牌。株式會社柯尼卡(Konica Corporation;株式会社コニカ)於1873年在日本東京創立,前身為小西屋六兵衛店。然而要到了1948年,「柯尼卡」這個名字才首次出現於當年推出的35mm照相機「Konica I」上。柯尼卡向來以底片與感光技術著稱,但2000年後隨著數位相機的迅速普及和傳統膠片市場的急劇萎縮,柯尼卡的業務受到很大的衝擊。
Z-up 80是Konica在1988年所發行的一款超級變焦傻瓜相機,是Konica廣受歡迎的Z-Up 系列機種。Z-Up 80 是一款全自動相機,在當時具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級相機功能,亮點包括 :
• 全自動對焦,只需裝入膠卷便可即取即拍。
• 柯尼卡 40–80 mm變焦鏡頭,採用超高精度63段自動對焦和近60cm的特寫模式。
• 相機通過“On”開關打開,關閉相機只需折疊彈出式閃光燈
• 彈出式自動閃光燈,手動選擇:開、關和自動
• 可定時或間隔自拍
• 拍攝模式: 除正常模式外,可在同一張底片上進行瞬間拍攝,取得連續畫面的效果;亦可進行不同底片的連續拍攝,按下快門後,每秒可連續拍2張,如一直按住快門,就會一直連續拍攝,放開快門後即解除拍攝。
• 曝光模式:多重 (ME)、時間 (TE) 和間隔模式 (INT),可以使用FUNCT按鈕更改。
• 底片為拍攝完,亦可執行中途自動退片。
本物件含操作說明書、相機保護套及紙盒,機身編號#2495806。
Polaroid 350折疊蛇腹拍立得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Polaroid Automatic 350 Land Camera於1969年至1971年生產,發售時零售價為 150 美元。
Polaroid Automatic 350 Land Camera是Polaroid相機蛇腹系列中的一款,從 Automatic 100開始到Automatic 450結束,Automatic 350是100-400系列折疊蛇腹撕拉片系列的高階型號之一,Automatic 350相機與該系列中的所有型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像是:折疊蛇腹、自動曝光、Packfilm 撕拉片等。比起各式各樣拍立得, Polaroid的蛇腹系列的水準相當高,基本上就類似各式採用撕拉片的中型120底片機背 。Polaroid蛇腹創造出來的層次豐富,底片也比較大張,約3x4cm,因此細節表現相當棒。
在規格上,350採用採用 Zeiss Ikon 疊影對焦取景器,金屬機身,鏡頭是三片結構的玻璃鏡片(114mm f8.8),有腳架孔等,為該系列相機的優點 。另高階機種(Modeel 350、360、450),配有倒數計時器,計時器的供電使用PX24的3V電池 ,此款電池現已少見。
本物件相機盒內包含一個#193冷夾(Polaroid Cold-Clip) ,在氣溫低於65ºF(18ºC)時,讓彩色照片得以顯影使用。
這系列的相機由於機身方正,機體有個外殼,就像個便當蓋一樣,在臺灣通稱為‶便當機″。
Minolta SR-T MC-II 底片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SR-T MC-II是Minolta在1977年所推出的一款單眼反射底片相機 ,是Minolta SR-T MC的後繼產品,主要在歐美地區販售。
SR-T MC-II是一款功能齊全的單反相機(機身序號9004357),本物件配備MC Rokkor-X PG 50mm F/1.4大光圈的快速定焦鏡頭,Minolta Rokkor系列以完美的散景、對比度、色彩和卓越的圖像質量而聞名。此鏡頭可提供卓越的低光拍攝能力,產生絕佳的散景。50mm焦距是通用的攝影鏡頭,無論是街頭攝影、風景照片、快照或運動、人像到建築拍攝,都可以拍出好照片。本物件隨附Tokina 80-200mm變焦鏡頭,鏡頭序號8153371;及National PE-3578閃光燈,閃光燈序號C591887。
Minolta SR-T MCII 相機規格如下:
-單鏡頭反光相機,配有與快門和底片速度耦合的鏡頭CLC測光錶
-ASA 100 下的測光靈敏度 EV 3 至 EV 17
- ASA:6-6400
-快門:横走布簾式快門,機械式,電池僅供測光使用,沒有電也能作動
-快門速度:1-1/1000s、B快門
-閃光快門速度 1-1/60 秒
-超大快速返回鏡,即使使用超遠攝鏡頭也不會切斷圖像
-閃光同步(X和FP)
-對焦屏: 使用菲涅爾透鏡、中央微稜對焦屏
-曝光設定:手動設定
-測光指示:指針式。
-自動重置底片計數器
-配件熱靴(冷)
-景深預覽按鈕
-自拍
-電源開關:在機身底下,ON/OFF/Battery Check,切到 BC (Battery Check) 沒有圓孔的指針會跑到接近正中央的位置,表示電源正常。
- DIN/ASA對應表:在機身背面有DIN/ASA 對應表可供參考。
RICOH KR-5 單眼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RICOH 公司在1978年生產的KR-5相機被公認為是一款相當重要的入門級單眼相機,RICOH KR-5為日本製相機,在日本的型號是XR 500,海外市場型號 KR-5。KR-5是外型很古典的全手動機種.左邊為ISO調整鈕;右邊為快門調整鈕、快門鈕、過片拉桿,快門鈕可以加裝傳統的快門線.但不能重複曝光;鏡頭左下方有一個自拍拉捍,拉到底會有十秒的自拍時間;內有側光表,由水銀電池供電;快門最快為1/500秒,閃燈同步速度為1/60秒;使用135底片。RICOH KR-5是純機械式相機,全機唯一的電子元件是測光器,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相機調整技巧,在1980年代的臺灣市場占有相當重要一席之地,但數位相機出現後,底片型相機逐步被淘汰。
RICOH FF-10 雙鏡頭相機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RICOH 公司1992年在日本生產的FF-10雙眼相機,是一款小巧玲瓏、造型別緻、功能較多、實用方便的便攜式全自動變焦相機。自動聚焦、自動曝光、自動輸片鏡間快門照相、雙焦距鏡頭和小型自動閃光燈,不但可以隨鏡頭改變取景範圍,機頂還有無限遠按鈕,按下可以將焦點鎖定在無限遠,強迫相機停止調焦。使用135底片,可以自動上卷、自動過片、自動退卷,還有中途退卷鈕。相對於KR-5必須自行調整所有設定,FF-10體積小,全自動,攜帶方便,適合完全沒有攝影基礎的人使用,在1990年代的臺灣市場占有相當重要一席之地,但數位相機出現後,底片型相機逐步被淘汰。
Konica U-mini AF 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1873年在日本東京創立的「柯尼卡株式會社」(Konica Corporation),1948年首次將公司名字用於當年推出的35mm照相機「Konica I」。柯尼卡向來以底片與感光技術著稱,但較為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公司的拋棄式輕便型照相機「即可拍」,Konica u-mini AF 被稱為可換底片的即可拍,雖然有2種組合的光圈及快門,但選擇性完全取決於底片的品質,可自動捲片退片還有日期,連閃光燈開關都由相機自行決定的完全全自動,對於僅是要照相的非玩家是不錯選擇。但隨著數位相機的迅速普及,該款相機也逐漸組入歷史。
National PE-301 閃光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拍照時補光用
特色:
對於135相機來說,閃光燈的機動性是非常高的。
一般來說相機的閃光燈可分為二種類型:一種是屬於內建式閃光燈(隱藏式),屬於相機本身結構之一。內建式閃光燈又可分為固定式及可外彈的隱藏式閃光燈,現在的相機無論是雙眼相機或單眼相機,大都有具備內建的閃光燈設備。
另一種為單體閃光燈(分離式),可以插接在相機身上的燈座,又稱為熱靴 HOT SHOE。這種外接式閃光燈靈活應用性更高,造型、樣式及功能的差異也相當大,大多能做出傾斜、旋轉、仰角、投光寬度及各種不同的輸出光量。而且插上相機的熱靴後,立刻與相機結合變成電子迴路操作系統中的一部份,可快速的感應出適當的閃光出力,以獲得正確的曝光。早期相機捕光多使用分離式閃光燈。
這一款NATIONAL PE-301閃光燈,是1980年代常見的分離式閃光燈,直流、交流電皆可使用,閃光角度可以左右頃90度角,還可以依快門光圈調整出力大小,是相機玩家重要的裝備之一。後來因為相機開始內建閃光燈而逐步被淘汰。
Sinar P2大型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適合4*5"大尺寸傳統底片
特色:
德國Carl Koch於1948年,以模組化的概念而發明大型相機,使得運用不同的模組元件而隨意組合在一起,讓使用者更能為方便地最佳化的操作。第一台Sinar相機於1948年問世之後,接著於1972年發展出U型托架相機,直至1996年推出P型相機,無托架的設計使用起來更加容易,成為大型機型跨躍的進步。
使用35 mm底片是一般較熟悉主流的相機,而較專業級大型相機,其兩者不同的特性,35 mm相機需藉由觀景窗來拍攝影像,而大型相機則需特別對焦在螢幕上,對民眾參與體驗技術非常具吸引力。
物件所有者林歩文先生,最早期原從事買賣茶葉生意,因個人喜好從事拍照,而希望自己開設一家相機設備器材行,後來因自己對相片所需的色彩要求度高,而出來開設相館,亦喜好從事蒐藏傳統相機。
Sinar f2大型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適合4*5"大尺寸傳統底片
特色:
德國Carl Koch於1948年,以模組化的概念而發明大型相機,使得運用不同的模組元件而隨意組合在一起,讓使用者更能為方便地最佳化的操作。第一台Sinar相機於1948年問世之後,接著於1972年發展出U型托架相機,直至1996年推出P型相機,無托架的設計使用起來更加容易,成為大型機型跨躍的進步。
使用35 mm底片是一般較熟悉主流的相機,而較專業級大型相機,其兩者不同的特性,35 mm相機需藉由觀景窗來拍攝影像,而大型相機則需特別對焦在螢幕上,對民眾參與體驗技術非常具吸引力。
物件所有者林歩文先生,最早期原從事買賣茶葉生意,因個人喜好從事拍照,而希望自己開設一家相機設備器材行,後來因自己對相片所需的色彩要求度高,而出來開設相館,亦喜好從事蒐藏傳統相機。
Rolleiflex中型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型號SL66SE,適合4*5"大尺寸傳統底片
特色:
二次戰後的1950年代,該公司生產雙鏡頭的Rolleicord和Rolleiflex雙眼相機,成為120mm規格底片的相機的主流,1950年代幾乎所有職業攝影師都使用Rolleiflex相機,許多愛好者也用這台相機,至1956年年代末期,雙眼相機市場逐漸飽和,愛好者和記者轉向35毫米相機,Rolleiflex熱潮才逐漸消失。
使用35 mm底片是一般較熟悉主流的相機,而較專業級中型相機,其兩者不同的特性,35 mm相機需藉由觀景窗來拍攝影像,而中型相機在更換底片須有技巧,對民眾參與體驗技術非常具吸引力。
物件所有者林歩文先生,最早期原從事買賣茶葉生意,因個人喜好從事拍照,而希望自己開設一家相機設備器材行,後來因自己對相片所需的色彩要求度高,而出來開設相館,亦喜好從事蒐藏傳統相機。
日本NORITSU廠製沖洗底片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型號QSF-450L-2,是Noritsu 1201的配套沖片機
特色:
林歩文先生早期原從事買賣茶葉生意,因個人喜好從事拍照而開設一家相機設備器材行,後來因自己對相片所需的色彩要求度很高,在高雄市區開設沖洗底片相館,至今,林老闆經營柯達底片沖洗相館直營店達10年以上,然而,卻因近年來數位科技盛行,使得沖印店生意不復當年興盛,據林老闆說明該部設備,是日本NORITSU製造的沖洗底片機QSF-450L-2,與沖洗相片機QSS-1201VZ,可堪稱國內早期傳統沖洗底片之機種。
底片拍照和相片沖印,向來是紀錄回憶和專業藝術兩者重要的媒介,但拜手機方便拍攝之賜,使得傳統沖洗設備大多停用或升級數位功能。
日本NORITSU廠製沖洗相片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型號QSS1201VZ是Noritsu 1201的沖片機
特色:
林歩文先生早期原從事買賣茶葉生意,因個人喜好從事拍照而開設一家相機設備器材行,後來因自己對相片所需的色彩要求度很高,在高雄市區開設沖洗底片相館,至今,林老闆經營柯達底片沖洗相館直營店達10年以上,然而,卻因近年來數位科技盛行,使得沖印店生意不復當年興盛,據林老闆說明該部設備,是日本NORITSU製造的沖洗底片機QSF-450L-2,與沖洗相片機QSS-1201VZ,可堪稱國內早期傳統沖洗底片之機種。
底片拍照和相片沖印,向來是紀錄回憶和專業藝術兩者重要的媒介,但拜手機方便拍攝之賜,使得傳統沖洗設備大多停用或升級數位功能。
8mm 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攝影機的功能是將被攝場景的反射光投置於底片上的一小塊長方形區域,此一長方形就是一格底片,在曝光之後轉動中的快門立即阻擋光線射入。此時抓鉤會將底片再拉下一格至定位,快門轉離原位以便光線通過,使該格底片感光;這種方式稱為「間歇運作」(intermittent movement)。攝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掰設下一連串其實是靜止的畫面(通常是一秒鐘24格畫面,寫作24fps)。8毫米攝影機是使用可裝50呎底片(15.14m)的片匣。若以每秒24格運轉,則是2分30秒;以每秒18格運轉則是3分30秒;有少數的機種可使用200呎長的底片(60.56m)。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
藏品推薦:
8mm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攝影機的功能是將被攝場景的反射光投置於底片上的一小塊長方形區域,此一長方形就是一格底片,在曝光之後轉動中的快門立即阻擋光線射入。此時抓鉤會將底片再拉下一格至定位,快門轉離原位以便光線通過,使該格底片感光;這種方式稱為「間歇運作」(intermittent movement)。攝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掰設下一連串其實是靜止的畫面(通常是一秒鐘24格畫面,寫作24fps)。8毫米攝影機是使用可裝50呎底片(15.14m)的片匣。若以每秒24格運轉,則是2分30秒;以每秒18格運轉則是3分30秒;有少數的機種可使用200呎長的底片(60.56m)。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
藏品推薦:
8mm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攝影機的功能是將被攝場景的反射光投置於底片上的一小塊長方形區域,此一長方形就是一格底片,在曝光之後轉動中的快門立即阻擋光線射入。此時抓鉤會將底片再拉下一格至定位,快門轉離原位以便光線通過,使該格底片感光;這種方式稱為「間歇運作」(intermittent movement)。攝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掰設下一連串其實是靜止的畫面(通常是一秒鐘24格畫面,寫作24fps)。8毫米攝影機是使用可裝50呎底片(15.14m)的片匣。若以每秒24格運轉,則是2分30秒;以每秒18格運轉則是3分30秒;有少數的機種可使用200呎長的底片(60.56m)。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
藏品推薦:
8m/m 電影放映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放映機藉由光線將畫面投射而出。電影放映的原理是利用肉眼『視覺暫留』特性(人類視覺具有物像會在視網膜上作短暫停留的特性。),將一張張連貫的圖片,依序播放而成的。『視覺暫留』的時間一般為0.1秒到0.4秒之間(約6張/秒);因此,只要做到前一個照片的影像還沒從視網膜上消失,後一幅照片的影像又進入了眼簾;第二幅照片的影像還停留視網膜上時,第三幅照片的影像又進入了眼睛,如此繼續下去,那靜止的影像就變成了活動的影像。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
顯微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顯微鏡泛指將微小不可見或難見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成像儀器觀察之工具。用於物質成分分析 、礦物質分析、分子、中子、原子、細胞、基因、細菌、病毒分析。
特色:
放大倍率和清析度(聚焦)為顯微鏡重要因素。
顯微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顯微鏡泛指將微小不可見或難見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成像儀器觀察之工具。用於物質成分分析 、礦物質分析、分子、中子、原子、細胞、基因、細菌、病毒分析。
特色:
放大倍率和清析度(聚焦)為顯微鏡重要因素。
顯微鏡用描畫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5
功能用途:
顯微鏡描寫用
特色:
依據原財產報廢清單所示增列俗名「分光器」(2009年8月)
放大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彩色印刷為求進步,作業時間快速,紛紛購入新設備,然而印刷產業自動化的進步日新月異,分色機、放大機、燈箱桌及相關輔助器材馬上被淘汰,進入電腦時代。據捐贈人表示當時所花設備費用可以在台北市區置產無數,產業進步的步伐不得不跟進,令業者相當無奈。
特色:
彩色印刷時可用於看片。
燈箱桌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製版照相乃專為印刷製版需要而作之照相,所需照相機又稱為複照儀。因其體積大,笨重但穩固,鏡頭速度慢,分解力高,涵蓋底片大、焦距長,所用感光片之感度較低、反差大、精度要求高被照物體多屬平面、距離較近、原稿位置可以移動。
特色:
製版照相機可分為水平式及直立式,構造概分三部分:一為原稿架或透明底片架;二為鏡頭板,亦即相機前部;三為相機後部,通常包括檢影版、底片架及網屏架或稱真空吸片器,此外尚有附件如燈光、計時器等,操作自動化,按鈕即可。
望遠鏡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日本軍用測量器材。倍率20倍,口徑特大,提供超高之解析度。針對長距離之觀測設計,體型巨大。附後配之重型腳架,三足以鐵鍊扣住。雙目鏡皆可調焦。
2吋錄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
功能用途:
此為美商Ampex公司製造VR-2000B型錄影機。二吋帶四磁頭旋轉式錄影機,磁頭每分鐘轉動14400轉。在高速轉動下磁帶傳動仍須保持極度穩定,機械上的裝置與調整絲毫不能疏忽。透過速度自動控制系統設計,使四個磁頭相隔九十度,需要絕對準確,磁鼓轉速與磁帶移動亦須保持絕對正確關係,每分鐘轉動一萬多次,每個磁頭都要恰巧落在已錄的視訊軌跡上。(台灣電視公司二吋帶錄影機簡介,民89/03/16)
特色:
此機型為台視公司於民國59年8月(1970/08)購進。開啟電視工程技術新紀元,也在電視節目製作上扮演扭轉乾坤的重要角色。民國60年代(西元1970s)使用於電視錄影、剪輯、轉考及播出作業達20年歷史。(台灣電使公司二吋帶錄影機簡介,民89/03/16)。依據所附說明書所示增列俗名「2吋帶錄影機」(2009年8月)。
為了錄製及保存現場電視節目,1950年代起美國日本等國積極投入錄影技術與錄影設備研發,1950年代末期推出使用兩吋盤式錄影機(Video Tape Recorder ,VTR)。2吋錄影機的錄影磁頭以垂直掃瞄方式在磁帶上記錄影像,逐漸成為電視台內的重要設備。
錄影機的誕生使許多電視節目由現場製播改為預錄製播方式。由於2吋錄影機重量超過454公斤,難以搬動,多半在攝影棚中使用。為了便於轉播車上使用或現場攝錄,美日大廠持續設計較為輕便的機型。"
2吋錄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
功能用途:
此為美商Ampex公司製造VR-2000B型錄影機。二吋帶四磁頭旋轉式錄影機,磁頭每分鐘轉動14400轉。在高速轉動下磁帶傳動仍須保持極度穩定,機械上的裝置與調整絲毫不能疏忽。透過速度自動控制系統設計,使四個磁頭相隔九十度,需要絕對準確,磁鼓轉速與磁帶移動亦須保持絕對正確關係,每分鐘轉動一萬多次,每個磁頭都要恰巧落在已錄的視訊軌跡上。(台灣電視公司二吋帶錄影機簡介,民89/03/16)
特色:
此機型為台視公司於民國59年8月(1970/08)購進。開啟電視工程技術新紀元,也在電視節目製作上扮演扭轉乾坤的重要角色。民國60年代(西元1970s)使用於電視錄影、剪輯、轉考及播出作業達20年歷史。(台灣電使公司二吋帶錄影機簡介,民89/03/16)。依據所附說明書所示增列俗名「2吋帶錄影機」(2009年8月)。
為了錄製及保存現場電視節目,1950年代起美國日本等國積極投入錄影技術與錄影設備研發,1950年代末期推出使用兩吋盤式錄影機(Video Tape Recorder ,VTR)。2吋錄影機的錄影磁頭以垂直掃瞄方式在磁帶上記錄影像,逐漸成為電視台內的重要設備。
錄影機的誕生使許多電視節目由現場製播改為預錄製播方式。由於2吋錄影機重量超過454公斤,難以搬動,多半在攝影棚中使用。為了便於轉播車上使用或現場攝錄,美日大廠持續設計較為輕便的機型。"
觀景式相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觀景式相機為專業人士愛用之相機型式,透過一個鏡頭的投影以從相機頂部觀察與拍攝影像。相機按鈕攝影,則另一鏡頭開起,以拍攝所需影像。
8毫米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攝影
特色:
8毫米攝影活動在1970-1980年代的台灣頗為風行,尤其是英國電影Blow-Up帶動風潮後,8毫米攝影成為許多業餘雅痞與大傳或電影系學生的活動。
70年代35mm電影放映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民國90年取得
功能用途:
放映電影影片
特色:
本機型聚光室已不用燃燒碳棒 採用電源 撥放影片較便利
本機與另一型50年代放映機為新竹市某戲院關閉時 被現所有人搶救下來 見證50-70年代的電影產業與生活
本機與另一型50年代放映機皆為拼裝 此為台灣產業的主要特色之一
50年代35mm電影放映機
所在位置:6F 傳播科技展
年份:民國90年取得
功能用途:
放映電影影片
特色:
1.50年代左右使用
2.聚光室以碳棒燃燒產生光源 技術上需放映師調整燃燒的碳棒,否則會燒掉影片
3.因此放映師放映影片時,常不穿衣物(因為很熱)
4.聚光室有煙囪
本機與另一型50年代放映機為新竹市某戲院關閉時 被現所有人搶救下來 見證50-70年代的電影產業與生活
中國強球鞋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球鞋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創立於1967年的老品牌,中國強的帆布鞋並非台灣發明,而是來自美國的代工經驗,其實發明帆布鞋的是美國人,其中以Converse All Star為最大廠商,後來因為意識形態無法來台灣銷售(因為Converse的Logo就是星星,被當時蔣氏王朝認為與大陸"五星旗"有關而不准進口),所以給了台灣製鞋商一段喘息的黃金時期。(不覺得Converse的帆布鞋與30年前的中國強一模一樣嗎?)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鞋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鈴木機車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功能用途:
二行程國民車
特色:
後側座位可載貨
藏品推薦:
大同電鍋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電器用品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此「大同電鍋」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於1960年發表的產品,因堅固耐用,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家公司1918年成立於台北市,公司營運近百年。 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家電機械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8mm 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攝影機的功能是將被攝場景的反射光投置於底片上的一小塊長方形區域,此一長方形就是一格底片,在曝光之後轉動中的快門立即阻擋光線射入。此時抓鉤會將底片再拉下一格至定位,快門轉離原位以便光線通過,使該格底片感光;這種方式稱為「間歇運作」(intermittent movement)。攝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掰設下一連串其實是靜止的畫面(通常是一秒鐘24格畫面,寫作24fps)。8毫米攝影機是使用可裝50呎底片(15.14m)的片匣。若以每秒24格運轉,則是2分30秒;以每秒18格運轉則是3分30秒;有少數的機種可使用200呎長的底片(60.56m)。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
藏品推薦:
8mm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攝影機的功能是將被攝場景的反射光投置於底片上的一小塊長方形區域,此一長方形就是一格底片,在曝光之後轉動中的快門立即阻擋光線射入。此時抓鉤會將底片再拉下一格至定位,快門轉離原位以便光線通過,使該格底片感光;這種方式稱為「間歇運作」(intermittent movement)。攝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掰設下一連串其實是靜止的畫面(通常是一秒鐘24格畫面,寫作24fps)。8毫米攝影機是使用可裝50呎底片(15.14m)的片匣。若以每秒24格運轉,則是2分30秒;以每秒18格運轉則是3分30秒;有少數的機種可使用200呎長的底片(60.56m)。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
藏品推薦:
8mm攝影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攝影機的功能是將被攝場景的反射光投置於底片上的一小塊長方形區域,此一長方形就是一格底片,在曝光之後轉動中的快門立即阻擋光線射入。此時抓鉤會將底片再拉下一格至定位,快門轉離原位以便光線通過,使該格底片感光;這種方式稱為「間歇運作」(intermittent movement)。攝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掰設下一連串其實是靜止的畫面(通常是一秒鐘24格畫面,寫作24fps)。8毫米攝影機是使用可裝50呎底片(15.14m)的片匣。若以每秒24格運轉,則是2分30秒;以每秒18格運轉則是3分30秒;有少數的機種可使用200呎長的底片(60.56m)。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
藏品推薦:
50年代35mm電影放映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年份:民國90年取得
功能用途:
放映電影影片
特色:
1.50年代左右使用
2.聚光室以碳棒燃燒產生光源 技術上需放映師調整燃燒的碳棒,否則會燒掉影片
3.因此放映師放映影片時,常不穿衣物(因為很熱)
4.聚光室有煙囪
本機與另一型50年代放映機為新竹市某戲院關閉時 被現所有人搶救下來 見證50-70年代的電影產業與生活
藏品推薦:
RICOH FF-10 雙鏡頭相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RICOH 公司1992年在日本生產的FF-10雙眼相機,是一款小巧玲瓏、造型別緻、功能較多、實用方便的便攜式全自動變焦相機。自動聚焦、自動曝光、自動輸片鏡間快門照相、雙焦距鏡頭和小型自動閃光燈,不但可以隨鏡頭改變取景範圍,機頂還有無限遠按鈕,按下可以將焦點鎖定在無限遠,強迫相機停止調焦。使用135底片,可以自動上卷、自動過片、自動退卷,還有中途退卷鈕。相對於KR-5必須自行調整所有設定,FF-10體積小,全自動,攜帶方便,適合完全沒有攝影基礎的人使用,在1990年代的臺灣市場占有相當重要一席之地,但數位相機出現後,底片型相機逐步被淘汰。
藏品推薦:
Polaroid 636 Closeup 即可拍相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年份:1990
功能用途:
拍照
特色:
拍立得(Polaroid)是著名的即時成像相機品牌,該公司由美國物理學家艾爾文·蘭德於1937年成立,1944年研發出即時攝影技術。1948年11月26日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當時的售價是每台89.75美元。1972年,拍立得推出SX-70袖珍型即時成像相機,隨即風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時共售出了600萬台。
636 Closeup 是1990年代風格的即可拍相機,一個四四方方的機身。配備了一個蔽護正在列印的照片的裝置,能使用Impossible的 600型拍立得底片。這台相機對於剛剛開始學習拍攝即時照片的人是適合的。它具有一個易於使用的快拍風格,帶有內置自動閃光燈和定焦鏡頭。它還具有調整曝光量的簡單控制,這樣你就可以方便地得到一個更亮或更暗的圖像。
本項文物符合本館蒐藏宗旨:二.記錄科技對我國民生發展上的重大影響、三.反省科技發展歷程,以促進大眾瞭解科技與社會之相互影響;符合本館蒐藏目標:三.對台灣技術與產業發展具關鍵影響的物質見證及口述歷史,建議入藏。
藏品推薦:
桌上型平版印刷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簡易型製版,有一平台,利用感光或腐蝕的不同原理,製成印刷版。
特色:
以感光紙張,置於平台,利用特殊感光粉末,製成版。
藏品推薦:
孵蛋機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馬達是用110伏特規格電力。右側拉桿具三段調整雞蛋架功能,木頭箱體內部利用木條旋轉來調整內部溫度均勻。機器表面上方與背面皆有氣孔調整溼度。
特色:
據所有者說明該台推測是早期台灣自日本進口的第二台孵蛋機,孵蛋的過程有兩個階段,一開始前面的18天是將雞蛋放於上層可轉動長方形盤子,18天過後再移到下方抽屜等待完全孵化成小雞。
孵蛋機的功能是作為均勻提供雞蛋適當的溫度與溼度條件,讓雞蛋孵化速度正常.物件所有者陳輝雄先生,於民國48年在斗六設立華美養雞場,因在高雄養雞場的叔叔陳煥鈿先生,有購入其它新機種機器,而將這台日本進口的孵蛋機送給陳輝雄先生,陳先生一直使用至民國70多年他賣掉雞場為止。早期國內各家門戶以小型養雞場飼養約10~20隻雞來賺取生活開銷費用,是很普遍的方式,而大一點的養雞廠就會引進孵蛋機提高產量,雖然都只是小家戶,但卻可以看出他們對於這些生活器具是帶著珍惜與感恩,同樣也希望這些器具能被保存起來讓大家了解這機器的過往。
藏品推薦:
銅模櫃
所在位置:開放式典藏庫展示中
功能用途:
銅模櫃是用來放置銅模的箱型櫃子。銅模櫃由販賣字母的公司向相關製造廠商訂製,櫃子的大小沒有特定的長寬高,在銅模櫃中會分層,各層以細木條作為分格,並依部首筆劃分別放置字母銅模,最下一層的空白實木底板,則是方便於取字模時運用為物品的放置。
特色:
本銅模櫃源自1940年代,因戰亂自廈門轉運來台的風行鑄字社所有,用以置放與保存正楷字銅模使用,具歷史意義。不同號數字母大小,銅模櫃內層數並不是全部相同。銅模櫃的放置,可以單獨放置,但為了節省空間,也會上下疊放。在銅模櫃中置入盒式抽屜,在上面放置著製好的銅模,抽屜前方木板則標明此位置所放的銅模字體,以方便取模鑄字的識別。
藏品推薦:
Olympus PEN-D 相機
所在位置:6樓傳播科技展展示中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照相
特色:
發行於1962年的Olympus半格相機PEN-D,利用太陽能測光,並且可以將原本36張的底片切割成72到75張左右進行拍攝,加上體型輕巧方便攜帶,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相當的受到大眾的喜愛。
這樣子的半格相機,不但可以沖洗出正常的照片,同時也可以將兩部分的半格相片合在一起沖洗,成為特別的照片呈現方式。
PEN系列的相機總是有著強烈的旅行感,雖然照片呈現上,由於半格相機的成像品質較為粗劣,但卻因為輕巧但沉穩的設計,配上較為傻瓜但又方便的操作手感,深受到旅人的喜愛。
相機底部的設計,跟大部分的單眼底片機有點不太一樣,大部分的底片機,都是屬於掀開機背安裝以及卸載底片。但是Olympus PEN-D 卻是將機身分開成兩半,算是蠻特別的開啟方式。
藏品推薦:
8m/m 電影放映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73
功能用途:
放映機藉由光線將畫面投射而出。電影放映的原理是利用肉眼『視覺暫留』特性(人類視覺具有物像會在視網膜上作短暫停留的特性。),將一張張連貫的圖片,依序播放而成的。『視覺暫留』的時間一般為0.1秒到0.4秒之間(約6張/秒);因此,只要做到前一個照片的影像還沒從視網膜上消失,後一幅照片的影像又進入了眼簾;第二幅照片的影像還停留視網膜上時,第三幅照片的影像又進入了眼睛,如此繼續下去,那靜止的影像就變成了活動的影像。
特色:
具電影科技代表性器材。
影質好、清晰、色彩精緻,目前國外影視科學生還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