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類
織帶機
硫酸銨袋─高硫公司用86年2月
PE淋膜編織手提袋─高硫員工用
1966年大衣
縫紉機
卡片式編織機
國家發明創作獎-多功能專利變形衣
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
工業用洋裁熨斗
全自動吊花織襪機
針織機
織機
男上衣
女上衣
裙
肚兜
袖套
綁腿布
雙面圓形針織機
單針床圓編針織機
花鼓式提花織襪機
湯姆金針織機
低速毛線機
高速毛線機
捲紗機
針模
環輪組 (科目)
一系列型號彈簧織針
尖嘴紗筒
造布鏡
針織女性服裝
針織圍巾
台機員工短袖工作服
台機員工長袖工作服(厚)
台機員工長袖工作服(薄)
台機員工工作褲
台機員工短袖上衣
台機員工女用工作外套
台機員工工作褲
台機員工長袖工作服
台製湯姆金針織機
綁腿
藍色工作服
高硫公司男性員工長袖制服
高硫公司錏光健行隊外套
拷克機
黑樂絲-竹炭纖維紗
奈米撥水布料
抗靜電纖維
太子龍制服
織帶機
所在位置:4F 衣技織長
功能用途:
約民國55年,和美進行織帶機自製研發,才將以布機生產概念的織帶機,從面寬的機台更改規格,同時間國外織帶機 (俗稱高速機)引進,使得國人仿製高速機台來取代布機生產織帶。
特色:
彰化縣和美鎮是台灣紡織重要聚落,起源於日據時期,初期以手工紡棉為主,後經由撚粗紗、撚細紗、做粗繩、做細繩,到進展至手工用的裁縫線,發展成粗布用的粗棉紗條件形成,此階段當然是以主料布類的生產為主,直至產品延伸開發織帶副料的需求時,約民國55年,和美進行織帶機自製研發,才將以布機生產概念的織帶機,從面寬的機台更改規格,同時間國外織帶機 (俗稱高速機)引進,使得國人仿製高速機台來取代布機生產織帶。後來民國58年,第一代牛角台(花盤台)岀廠,約民國62年第二代上機箱拉手,下機箱花桃或花板,約民國65年第三代多家機械廠陸續加以生產,約民國72年,第四代國自製生產四條織帶機主力機台出現
硫酸銨袋─高硫公司用86年2月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7
功能用途:
高硫公司裝硫酸錏產品袋,40公斤裝。
特色:
高雄硫酸錏公司(簡稱「高硫」)是生產硫酸錏(學名為「硫酸銨」)的化學肥料工廠,於民國39年成立一直至民國92年公司清算走入歷史,共52年。該公司在民國39年,適逢戰後百廢待興艱困的年代中開始創立,歷經三次的擴建增產,讓硫酸錏產能達到全國最高。高硫除了生產硫酸錏肥料外,並將營業範圍伸展到不同領域,包括成立花蓮氮肥廠、擎天神炸藥廠,使得該公司在民國57~62年年間,其產量、營收及獲利達到公司的頂峰。
高硫硫酸錏包裝原為紙袋,因用戶反應不佳,於民國60年改用PE淋膜編織袋。此硫酸銨袋是約民國86年在高硫公司所用來裝硫酸錏產品,看起來是有使用過的,由廖先生收藏,直到101年12月28日捐贈給本館蒐藏。
本館另外已經入藏了民國90年的全新硫酸銨袋,是沒有使用過的,且這兩個時期的袋子上所印刷的字樣有稍微不同,可以作為比較。
高硫公司在本館有完整的公文蒐藏,及早期﹝民國38-60年﹞老照片蒐藏,但工廠內相關物件的蒐藏相對性的較少,所以有這些工廠內相關性文物的加入,對於蒐藏的完整性與研究的便利性皆有助益。
PE淋膜編織手提袋─高硫員工用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97
功能用途:
高硫公司裝硫酸錏產品PE袋,剩餘PE袋材料作成手提袋發給員工使用。
特色:
高雄硫酸錏公司(簡稱「高硫」)是生產硫酸錏(學名為「硫酸銨」)的化學肥料工廠,於民國39年成立一直至民國92年公司清算走入歷史,共52年。該公司在民國39年,適逢戰後百廢待興艱困的年代中開始創立,歷經三次的擴建增產,讓硫酸錏產能達到全國最高。高硫除了生產硫酸錏肥料外,並將營業範圍伸展到不同領域,包括成立花蓮氮肥廠、擎天神炸藥廠,使得該公司在民國57~62年年間,其產量、營收及獲利達到公司的頂峰。
此PE淋膜編織手提袋是高硫公司裝硫酸錏產品PE袋,剩餘PE袋材料作成手提袋發給員工使。由廖先生收藏,直到101年12月28日捐贈給本館蒐藏。
高硫公司在本館有完整的公文蒐藏,及早期﹝民國38-60年﹞老照片蒐藏,但工廠內相關物件的蒐藏相對性的較少,所以有這些工廠內相關性文物的加入,對於蒐藏的完整性與研究的便利性皆有助益。
1966年大衣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1966年國內因成衣市場還仍不普遍,國外進口的舶來品華麗大衣服飾,開始受到國內年輕女性喜愛購買,當時女性一個月薪水約300-500元左右,而該件大衣售價約800元。
特色:
郭香蕊小姐為本館資深開放式典藏庫典藏館,為響應館藏宗旨而提供一件母親於1966年買給大姐作為珍藏用的大衣,經郭香蕊小姐口述,母親出生民國30年,成長於剛好在戰後初期,正值社會經濟轉型階段。民國50年時代,郭母自台北女裝店(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一帶)購買此件大衣,對照當時環境,國內因成衣市場還仍不普遍,而會販售由國外進口的舶來品,使得華麗的大衣服飾,開始受到國內年輕女性喜愛購買,當時女性一個月薪水約300-500元左右,而該件大衣售價約800元,足見受到所有者珍藏而留存至今已有50年之久。
從該款服裝風格透露著國外流行趨勢,其隱藏鈕扣及佩掛可拆解頭帽等設計,使其具有獨特性,見證民國50年代新興、時髦女性在當時社會正逐漸興起,民間的社會正轉往經濟層面尋求發展,目前紡織類館藏類型中,尚缺少屬常民珍藏相關具有代表性的服飾,故擬建議蒐藏,以作為考證國人流行時尚與服飾之間重要物證。
縫紉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60左右
特色:
謝淑子女士表示縫紉機民國53年她的嫁妝,那二台留聲機為她先生所有,風琴是她先生的妹妹在小時候尚未購買鋼琴時練習用的,都是在她出嫁之前就已在使用,所詳細購入年代不太清楚。以上文物都已存放超過50年,因101年先生臥病,必須將1樓的空間清出來,所以希望能為這些非常有紀念性的文物捐出。
縫紉機為台灣正庄霸王牌所製,除了可以縫補家中老小的衣褲外,還可以作為代工生財持家的利器,可以稱得上是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工具。
二台攜帶式留聲機分別為日本古倫美亞」(Columbia)株式會社與SUN STAR公司生產,皆具備喇叭與轉速調整的功能,造型輕巧便於攜帶。
風琴為台灣雅歌樂器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早期常見於小學的音樂課,用以替代鋼琴。
卡片式編織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家用織毛衣
特色:
橫編織機以針織動作為主要的織造方式,使用機頭及織針、舌針進行一連串的開、閉口,其織布結構較為簡單,屬於單面組織,而雙面組織則要用兩個針床來織,所得雙面組織正反面織法均一致,雙面組織常用於織毛衣的領口及下擺位置。卡片式编織機可以織出嘍空織物,用花卡(俗稱條碼卡)來做,以塑膠製條碼製作,例如打孔雀花臉來作圖形變化,打孔機猶如驗票員用的打孔機器。
物件所有者胡淑美女士,於民國50年代創業,因正值國內紡織業成長期,胡女士的手藝廣受消費者好評,後來還在中油煉油總廠針織廠擔任教授編織老師,並開始經銷作毛線機器業務。此歷經從代工到後來自己成立公司擔任負責人,見證50年代國內婦女從事編織代工補貼家用歷程。
國家發明創作獎-多功能專利變形衣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多功能專利變形衣擁有「領子變成3D口罩」、「袖口變成手套」及「衣服變成背包」等功能,可依不同的場合需求,隨心所欲變化穿著方式、和即時變形全面防護,可方便使用於「機車族穿戴」、「自行車族穿戴」、「外出防曬」、「運動休閒」、及「幼兒、銀髮族使用」。
特色:
本創作「3D.KING多功能專利變形衣」為防護用途之多功能服飾,共有三種新型專利,且每個專利都有第六級技術報告。第一種專利為衣服的衣領結構,可將領子變成3D立體口罩,並有隱藏式耳掛,避免顯露於外,而增進衣領結構的完整性及提升質感;第二種專利為遮陽手套的衣袖結構,使衣袖可變成手套,並利用夾層的設計原理,使手套具有手部全部包覆或手指半露等功能;第三種專利指衣服本體的內面下方設置有一收納袋,可將衣服摺疊後變成背包。
本創作具有防風、防塵、遮陽與抗紫外線等功能,價格會因布料材質不同而有差異,特點是將衣服、口罩、手套整合在一起,讓使用者可隨身所欲地將衣服變形為附帶口罩、手套;甚至變形為側背包等,不但出門運動、休閒逛街等可一件搞定,更是服裝界的一大創舉。
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製造鬆緊帶並在上面出現有商標圖案,選用紗線及膠絲原料為主,利用織帶機使其按一定規律交織而成,而織造出狹長、扁狀及富彈性等特性的織物。
特色:
鬆緊帶被廣泛設計應用在腰帶、腰頭、鞋材、手提包、旅行箱及裝飾帶等用途上,以狹幅、扁狀及富有彈性為主要的構造與特色。鬆緊帶或織帶是被當作為國內、外成衣廠在生產風衣袖口、夾克下擺、褲頭等商品之用料,故在坊間通常扮演著副料的角色。使用有鬆緊帶的服裝或服飾,其範圍從海灘褲、女用襯衫、POLO衫、針織衣等休閒服飾,到滑雪衣、貼條夾克、防水衣等運動服亦可見到,足見織帶的使用其範圍相當廣泛。
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如同甲卡提花織機的原理,圖形乃依照商家商標的需要來設計,於塑膠卡片上打洞來形成其特定的圖形樣式,再將卡片連繫一起,放入位於織帶機的底部之中,機器便會開始按照順序取用卡片,然後推擠連於掛鉤上的針,進行織造作業。
從訪問物件所有者得知,該機製造乃來自彰化,為國內中部重要織布生產產業群聚地區,而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需要先將卡片打洞後,再提交讓訂貨業主確認,它不同於電腦提花織帶機,電腦提花織帶機可結合電腦軟體很快地完成設計稿件,容易讓訂單業主盡速確認進而簡化於鬆緊帶被廣泛設計應用在腰帶、腰頭、鞋材、手提包、旅行箱及裝飾帶等用途上,以狹幅、扁狀及富有彈性為主要的構造與特色。鬆緊帶或織帶是被當作為國內、外成衣廠在生產風衣袖口、夾克下擺、褲頭等商品之用料,故在坊間通常扮演著副料的角色。使用有鬆緊帶的服裝或服飾,其範圍從海灘褲、女用襯衫、POLO衫、針織衣等休閒服飾,到滑雪衣、貼條夾克、防水衣等運動服亦可見到,足見織帶的使用其範圍相當廣泛。
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如同甲卡提花織機的原理,圖形乃依照商家商標的需要來設計,於塑膠卡片上打洞來形成其特定的圖形樣式,再將卡片連繫一起,放入位於織帶機的底部之中,機器便會開始按照順序取用卡片,然後推擠連於掛鉤上的針,進行織造作業。
從訪問物件所有者得知,該機製造乃來自彰化,為國內中部重要織布生產產業群聚地區,而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需要先將卡片打洞後,再提交讓訂貨業主確認,它不同於電腦提花織帶機,電腦提花織帶機可結合電腦軟體很快地完成設計稿件,容易讓訂單業主盡速確認進而簡化於打孔式甲卡織帶機時期相關前期作業的繁瑣程序,因此,被電腦提花織帶機取代並成為目前主要的生產設備。
時期相關前期作業的繁瑣程序,因此,被電腦提花織帶機取代鬆緊帶被廣泛設計應用在腰帶、腰頭、鞋材、手提包、旅行箱及裝飾帶等用途上,以狹幅、扁狀及富有彈性為主要的構造與特色。鬆緊帶或織帶是被當作為國內、外成衣廠在生產風衣袖口、夾克下擺、褲頭等商品之用料,故在坊間通常扮演著副料的角色。使用有鬆緊帶的服裝或服飾,其範圍從海灘褲、女用襯衫、POLO衫、針織衣等休閒服飾,到滑雪衣、貼條夾克、防水衣等運動服亦可見到,足見織帶的使用其範圍相當廣泛。
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如同甲卡提花織機的原理,圖形乃依照商家商標的需要來設計,於塑膠卡片上打洞來形成其特定的圖形樣式,再將卡片連繫一起,放入位於織帶機的底部之中,機器便會開始按照順序取用卡片,然後推擠連於掛鉤上的針,進行織造作業。
從訪問物件所有者得知,該機製造乃來自彰化,為國內中部重要織布生產產業群聚地區,而打孔式商標甲卡織帶機需要先將卡片打洞後,再提交讓訂貨業主確認,它不同於電腦提花織帶機,電腦提花織帶機可結合電腦軟體很快地完成設計稿件,容易讓訂單業主盡速確認進而簡化於打孔式甲卡織帶機時期相關前期作業的繁瑣程序,是以,電腦提花織帶機取代了打洞式生產設備而成為目前主流機型。
工業用洋裁熨斗
所在位置:6F 多寶格
年份:1980
功能用途:
熨燙衣料用具
特色:
熨斗,熨燙衣料用具,名稱的來歷,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種烹調用具「熨斗」。熨斗像一隻沒有腳的平底鍋,熨衣前,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熱得燙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則是採用鎏金工藝精製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間用品。
燙衣服的熨斗,在漢代時已是家庭的用具。漢魏時期的熨斗,用青銅鑄成,外型呈圜腹、寬口沿,有長柄。有的熨鬥上,還鏤有「熨斗直衣」的銘文。
西元16世紀,荷蘭裁縫開始使用空心盒型鐵制大熨斗,把燒紅的鐵板從背後的門放入熨斗加熱。1738年英國的威爾金森取得了鐵制熨斗的專利權,這種熨斗是一個可熨亞麻布的鐵鑄盒子。18世紀最常用的是鐵鑄的實心熨斗,人們往往交替使用兩個熨斗:一個熨衣服,一個放在炭火上加熱。1850年代中斯煤氣加熱熨斗面世,到1890年代被電熨斗所淘汰,美國西利發明了電熨斗(用的是無罩電弧)。1926年紐約市的埃爾迪克公司製成了家庭蒸汽熨斗。1938年康乃狄格州製成的熨斗附有可調溫度的恆溫器,使用十分方便。1953年,噴霧蒸汽式電熨斗問世。
臺灣早期是利用銅鑄或鐵鑄的熨斗,形狀很像是一把水瓢,上面可裝填木炭的炭火熨斗,或是利用底座是扁平狀的,在木灰上放一段時間傳熱之後用來燙平衣服烙鐵熨斗,而後則是將木炭放在有蓋的熨斗內,藉由金屬的傳熱與重量來燙平衣服上的縐紋。1970年代之後,洋裁成為婦女貼補家用的方式後,這種工業用洋裁熨斗也開始普遍,外型並無改變,但以電力取代木炭供熱。後來被更為輕便的塑膠外殼蒸汽熨斗取代。
藏品推薦:
全自動吊花織襪機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1950
功能用途:
1950年代由日本引進台灣的全自動織襪機型,可算是織襪機演進的第二次突破,它可以在襪子上製作出提花圖案,並使台灣織襪業從手摇式機械進化到半自動與全自動機械時代。此機在進口之後改良增加鼓花的部份,在生產襪子時以機械結構設計岀規格25段,有三種顏色圖案的襪子,可自動打腳根的部位,未具自動剪襪功能。
特色:
約1949年吳德生引進日本25段式三色全自動提花機,增加鼓花的部份成為26段織襪機,1969年取得專利權以吳德生姓名縮寫WS-26為此機命名。因源於台灣織襪生產大本營的彰化社頭而有成「社頭走馬仔」之稱,增列俗名(2009年8月)。
針織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
功能用途:
能自動編織衣物。
特色:
台灣家庭手工時期少數由代工者購買用於生產的針織機,此針織機有「平織」花紋之功能。配合秤錘加重織品(例如毛線衣)的重量使之垂長。
織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40
功能用途:
紡織布面
特色:
為苗族普遍使用的織布機。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織布機應為50年前之物,構件有缺損。
男上衣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男性服飾
特色:
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女上衣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女性服飾
特色:
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此為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裙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服飾
特色:
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此為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肚兜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服飾
特色:
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此為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袖套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服飾
特色:
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此為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綁腿布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服飾
特色:
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此為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湯姆金針織機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屬第一代針織機台,採用彈簧針(或俗稱虛針)織造,與現在國內進口或自製之針織機採用舌針結構完全不同,湯姆金針織機有單座及雙座針筒式兩種,本物件屬雙座針筒式
台製湯姆金針織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屬第一代針織機台採用彈簧針(或俗稱虛針)織造,與現在國內進口或自製之針織機採用舌針結構完全不同
特色:
湯姆金針織機有單座及雙座針筒式兩種,本物件屬雙座針筒式
綁腿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年份:不詳
功能用途:
出鐵作業員全套著裝之一件 出鐵作業為高爐煉鐵過程之一部分 煉鐵原料在高爐內還原熔融 由高爐出鐵口流出鐵水 大型高爐每天出鐵的次數大約10 ~ 12次 鐵水冷卻作為煉鋼的原料或鑄成塊狀的生鐵 鐵水溫度高達攝氏1000度以上 現場作業人員所穿著之防護衣著配備
高硫公司男性員工長袖制服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s
功能用途:
本物件為高雄硫酸錏公司(1949-2002)男性員工之日常工作服,其胸前繡有員工編號(此件為R3003),背後印有紅色「高雄硫酸錏公司」字樣。
特色:
本物件見證台灣戰後初期(1960年代)藍領勞工衣著樣式及當時制服之材質、紡織、印染技術,為研究紡織史不可或缺之物件,且因為使用過之舊品,非全新品,更顯其歷史價值。
高硫公司錏光健行隊外套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s
功能用途:
本物件為高雄硫酸錏公司(1949-2002)「錏光健行隊」員工之隊服,其左胸口繡有隊員姓名,右胸口繡有「錏光健行隊」字樣。
特色:
本物件見證台灣戰後初期(1960年代)工廠員工社團衣著樣式及當時制服之材質、紡織、印染技術,為研究紡織史不可或缺之物件,且因為本館館員進行田野調查時受訪者使用過捐贈之舊品,非全新品,更顯其故事性及歷史價值。
拷克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適合服飾工廠.服裝店.家庭代工及修改衣服.學生做作業使用.
特色:
一般車衣服用的平車.整台份.附有工業用車板.車腳及馬達
黑樂絲-竹炭纖維紗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0
功能用途:
選用4~5年生的台灣孟宗竹,高溫燒製成竹炭,經研磨成奈米 級竹炭粉,製作成竹炭塑膠母粒,抽絲製作成為竹炭纖維, 應用於竹炭紡織品。
特色:
達裕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成立於1987年,公司名稱為崇裕公司,以生產變色溫度計、進口日本液晶原料為主要業務,剛好日本材料供應商Japan Polymer Technique 公司正考慮關廠,遂透過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簡稱紡綜所)撰寫技轉計畫,由紡綜所先岀訂金10萬美金作為取得技術授權費用,鎖定液晶材料中的微膠囊技術,在感溫、感光、感香及防火等應用領域,以提高商品化價值,後來公司與紡綜所一同派員至日本見習,公司以一億日幣分三年付款方式,從東京整廠引進設備,並高薪聘請原廠日籍老闆為顧問,進而紮根技術發展微膠囊應用技術,今為我國最大變色材料供應商。具吸濕除臭能力,所謂竹炭機能纖維,乃指竹炭紡織品開發並商品化,需先竹炭研磨分散粉體加工、相容化技術原液製備、混練技術母粒製備等原料精煉製程技術,然後再由紡織廠開發生產複合紡絲、纖維設計、製成衣著服飾產品。
奈米撥水布料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0
功能用途:
具蓮花效應功能,運用在紡織品上,衣服防污並可自動清除汙漬的織物
特色:
蓮葉上的水珠之所以會滾來滾去,因為蓮葉表面有覆蓋著疏水性的含蠟質絨毛結構,屬於奈米級尺寸顆粒,這些小突起的表皮細胞將水珠頂起,使水珠無法與葉面完全接觸,微小纖維結構讓污泥、水粒子不容易沾附,以及表面覆蓋有表面張力小的「蠟狀物質」又削弱水珠與葉面的吸附力量,更加強蓮葉的疏水能力。只要給予少許動力,水珠就能在葉面上快速移動,將灰塵帶走,而達到自潔的功效。如果將蓮葉表面的微米結構和奈米結構所產生自潔的效果,運用在紡織品上,衣服防污並可自動清除汙漬的織物將不再是夢想。
物體表面的粗糙及型態會決定髒污的吸附,若希望織物達到超撥水效果,即是要減少水與物體表面的接觸面積,所以科學家要克服的就是造成織品猶如蓮花具有奈米級緻密表面,即如同植物表面常覆蓋著一層臘質的結構,在科學上稱為疏水表面,當表面含有氟化碳氫化合物、脂肪族碳氫化合物時,則會產生蓮花疏水表面效應。
抗靜電纖維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2010
功能用途:
有人造羊毛之稱的人造聚丙烯腈纖維,雖具有質地蓬鬆、手感柔軟、密度小、保暖性能好、回彈性高等特性,但材質本身屬絕緣材料,遇上天氣乾燥穿脫時,會有微小靜電或放電聲音,讓人有不舒服感,此放電會造成低濕嚴格控管灰塵的半導體製造或生物科技廠房之潛在危害,而防塵衣就成為人員工作時不可或缺的裝扮,在如醫藥、食品、日用化工、電腦、精密機械等工業領域上的防塵工作服;煉油、石化、冶煉、塗料製造工業的防爆工作服;醫院、輪船、車輛等防靜電起火的裝飾織物;通訊、輸電等防靜電干擾織物;生活中作內衣、裙子與服裝襯裏,可想像開發抗靜電纖維會如此的重要。
特色:
「制電、導電」防護性纖維素材:抗靜電纖維(又名導電纖維)
合成織物因加工易起靜電
有人造羊毛之稱的人造聚丙烯腈纖維,雖具有質地蓬鬆、手感柔軟、密度小、保暖性能好、回彈性高等特性,但材質本身屬絕緣材料,遇上天氣乾燥穿脫時,會有微小靜電或放電聲音,讓人有不舒服感,此放電會造成低濕嚴格控管灰塵的半導體製造或生物科技廠房之潛在危害,而防塵衣就成為人員工作時不可或缺的裝扮,在如醫藥、食品、日用化工、電腦、精密機械等工業領域上的防塵工作服;煉油、石化、冶煉、塗料製造工業的防爆工作服;醫院、輪船、車輛等防靜電起火的裝飾織物;通訊、輸電等防靜電干擾織物;生活中作內衣、裙子與服裝襯裏,可想像開發抗靜電纖維會如此的重要。
抗靜電纖維關鍵技術
一般生産過程中,採用表面施加抗靜電劑的方法來進行抗靜電處理,抗靜電劑除屬親水性聚合物,對濕度有很大的依賴性,當相對濕度較低的環境之下,影響抗靜電性能而急劇下降,另抗靜電效果經洗滌、染色、汽蒸整理過程,還會喪失抗靜電劑故無法滿足加工的需要,因而,在顯著、耐久及顧及實用性上,科學家想到了用抗靜電劑與成纖的高聚物共混、複合紡絲製造抗靜電纖維方式。並掌握理論而將織品表面靜電導通掉,而將抗靜電纖維又稱為導電纖維,在製造上依據導電成分不同,可分為四大類:
一、金屬導電纖維:主要導電成分有、銅、鎳、鋁、不鏽鋼等,其製造方法或是採用直接噴鍍法或化學鍍法,將金屬鍍在纖維表面而製成導電纖維;或是將金屬拉成金屬纖維,如不鏽鋼纖維。
二、碳黑導電纖維:加入少量導電物質如碳黑與高聚物混合後紡絲;或在纖維表面塗上碳黑;或與高聚物製成皮芯結構;或由聚丙烯腈纖維、瀝青系纖維碳化處理製得。
三、導電高分子型纖維:將導電高分子材料(如聚苯胺(polyaniline)、聚吡咯(polypyrolle)、聚賽吩(polythiophene)等),直接紡絲或通過化學反應,使導電高分子吸附沈積於高聚物表面。
四、金屬化合物型導電纖維:將是有良好導電性的金屬化合物(如硫化銅、硫化亞銅、碘化亞銅等)與成纖的高聚物混合紡絲或通過吸附法及浸漬化學反應,使金屬化合物覆蓋於纖維表面。
導電纖維用於無塵、抗靜電、防爆工作服及工業用材料;在半導體、精密儀器、生物醫學領域有著廣泛的市場。除具有抗靜電導電功能外,希望還能開發同時具有防微波或抗菌防臭功能。
太子龍制服
所在位置:6F 台灣工業史蹟館
功能用途:
穿著
特色:
1965年台南紡織公司開發太子龍布料,標榜耐磨耐穿,不縮水。之後該布料廣為製作學生制服,是1960~1970年代學生的共同記憶。
中國強球鞋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70
功能用途:
球鞋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創立於1967年的老品牌,中國強的帆布鞋並非台灣發明,而是來自美國的代工經驗,其實發明帆布鞋的是美國人,其中以Converse All Star為最大廠商,後來因為意識形態無法來台灣銷售(因為Converse的Logo就是星星,被當時蔣氏王朝認為與大陸"五星旗"有關而不准進口),所以給了台灣製鞋商一段喘息的黃金時期。(不覺得Converse的帆布鞋與30年前的中國強一模一樣嗎?)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鞋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鈴木機車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功能用途:
二行程國民車
特色:
後側座位可載貨
藏品推薦:
大同電鍋
所在位置:4樓衣技織長展示中
年份:1960
功能用途:
電器用品
特色:
此文物是經濟部在民國100年有辦理一個「建國百年 經建特展」在臺灣北中南東展出:
100/07/23(六)~07/29(五):高雄巨蛋 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57號
100/08/20(六)~08/26(五):台中世貿展覽館 台中市西屯區天保街60號
100/09/03(六)~09/09(五):花蓮縣立體育館 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100/09/24(六)~10/02(日):台北花博爭豔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完後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展示物件欲捐贈給本館典藏。
此「大同電鍋」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於1960年發表的產品,因堅固耐用,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家公司1918年成立於台北市,公司營運近百年。 此文物見證了臺灣地區家電機械產業的發展,值得蒐藏。
藏品推薦:
針織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50
功能用途:
能自動編織衣物。
特色:
台灣家庭手工時期少數由代工者購買用於生產的針織機,此針織機有「平織」花紋之功能。配合秤錘加重織品(例如毛線衣)的重量使之垂長。
藏品推薦:
織機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年份:1940
功能用途:
紡織布面
特色:
為苗族普遍使用的織布機。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織布機應為50年前之物,構件有缺損。
藏品推薦:
男上衣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男性服飾
特色:
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藏品推薦:
宏碁小教授家用電腦2號
所在位置:6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約1982
功能用途:
個人電腦 資料處理用
特色:
小教授二號家用電腦是宏碁公司所製造,台灣自製的第一部8位元個人電腦, 「小教授二號」根據「蘋果二號(APPLE II)」的理念重新設計,但與「蘋果二號」不相容;由於其價格低廉,設計獨特,產品推出後即受到國際間注目,德國晶片(CHIP)電腦雜誌評選「小教授二號」為當年度「十大個人電腦代表作」. 當時因為有被美商蘋果公司指控為仿冒品的危機,小教授電腦只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銷售,卻仍創造每月內銷出貨2,000萬臺的佳績,開拓國內微處理器及資訊產業之風氣。
藏品推薦:
手搖式防空警報器
所在位置:6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1950左右
特色:
此台張簡裕益先生捐贈的手搖式防空警報器,為二次大戰到1960年代左右,地方或工廠遇上火災時會以敲鑼的方式提醒大家疏散,若是遇到空襲時,就會以警報器通知大家,所以才稱「防空警報」,,警報時警察或負責人員需拚命手搖警報器通知居民疏散,由於聲音不是很大,操作人員得一邊跑一邊搖。
目前這台防空警報器雖然鏽蝕嚴重,且有部分缺損,但是搖動時能會發出聲音,張簡先生表示是早期在報廢工廠採集而得,造型特殊,因此保存到現在。張簡先生再學生時代看到台灣多處廠房因為轉型或都市化的原因,導致大量早期的常民文物被遺棄與報廢,覺得非常可惜,因此每次只要聽到有哪個地方又要拆除了,就會以一種搶救的心態,趕去將自己能力所及的文物搶救下來,近年知道本館有在蒐集,因此慷慨的將其大部分蒐藏全部捐給本館,因為數量龐大,目前能持續進行評估與研究中。
藏品推薦:
宏碁小教授家用電腦3號
所在位置:6樓多寶格展示中
年份:應為1983或1984
功能用途:
電子計算 軟體執行等家用電腦具備之功能
特色:
小教授1號學習機, 是國人第一個以自有品牌外銷的微電腦產品, 小教授2號家用電腦,成為台灣第一個八位元電腦產品,並掀起「電腦家庭化」的熱潮, 小教授電腦 是國人開發, 具有與Apple II 相容模式, 造成轟動. 雖被美商蘋果公司指控為仿冒品的危機,小教授電腦只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銷售,但創造每月內銷出貨2,000萬臺的佳績,前後成立研習、教育中心、舉辦電腦教學展,發行雜誌,公開倉頡輸入法,成立宏碁資訊廣場等,開拓國內微處理器及資訊產業之風氣。
本機除主機外, 相關配件完整, 其中的軟碟片更有一些當時的應用軟體, 呈現家用電腦完整風貌.
藏品推薦:
湯姆金針織機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功能用途:
屬第一代針織機台,採用彈簧針(或俗稱虛針)織造,與現在國內進口或自製之針織機採用舌針結構完全不同,湯姆金針織機有單座及雙座針筒式兩種,本物件屬雙座針筒式
藏品推薦:
綁腿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不詳
功能用途:
出鐵作業員全套著裝之一件 出鐵作業為高爐煉鐵過程之一部分 煉鐵原料在高爐內還原熔融 由高爐出鐵口流出鐵水 大型高爐每天出鐵的次數大約10 ~ 12次 鐵水冷卻作為煉鋼的原料或鑄成塊狀的生鐵 鐵水溫度高達攝氏1000度以上 現場作業人員所穿著之防護衣著配備
藏品推薦:
藍色工作服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不詳
功能用途:
中鋼公司創立以來員工工作服 現場員工與行政職皆穿同一套
藏品推薦:
女上衣
所在位置:存放於庫房未展示
功能用途:
苗族女性服飾
特色:
經輔大織品所何兆華鑑定此為苗族服飾,所使用之布面以蛋清處理過,稱為「蛋清亮布」,多分布於貴州、江西山區、榕江八開與廣西融水等地區。
藏品推薦:
全自動吊花織襪機
所在位置:6樓台灣工業史蹟館展示中
年份:1950
功能用途:
1950年代由日本引進台灣的全自動織襪機型,可算是織襪機演進的第二次突破,它可以在襪子上製作出提花圖案,並使台灣織襪業從手摇式機械進化到半自動與全自動機械時代。此機在進口之後改良增加鼓花的部份,在生產襪子時以機械結構設計岀規格25段,有三種顏色圖案的襪子,可自動打腳根的部位,未具自動剪襪功能。
特色:
約1949年吳德生引進日本25段式三色全自動提花機,增加鼓花的部份成為26段織襪機,1969年取得專利權以吳德生姓名縮寫WS-26為此機命名。因源於台灣織襪生產大本營的彰化社頭而有成「社頭走馬仔」之稱,增列俗名(2009年8月)。